
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2套含答案.pdf
11页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综合素质测试试题 (09.12.31)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4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旁骛 (w ) 孜孜不倦 (z ) 亵渎 (xi )B觅食 (m ) 抽噎( y)脊梁(j ) C汲取 (j ) 栈桥 (zh n) 恣睢 (su ) D 琅琅 (1 ng) 滞碍 (zh ) 扶掖 (y ) 2、下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玄虚潮汛歇斯底里B仓皇推敲格物致知 C傅彩鄙夷与日俱增D潇索渺茫不求甚解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C.夏天的黄帝故里,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D.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祖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能被括号中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一项(2 分) ( ) A 黄帝故里有着典型的中原风光:庙宇古朴,青石甬道,铭文镌刻,楹联回廊,绿树婆娑,小桥玲珑,碧波蕩漾,处 处富有诗情画意典范 ) B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贵 的暂行规定 。
审查 ) C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登峰造 极的地步 (叹为观止 ) D 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 条新路 (一筹莫展 )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水浒,又称水浒传 ,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B.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D.阅读议论文把握文章论点、论据、论证 C.在沁园春雪这个题目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二者都与词的内容有密切关系 6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 分) 地区馆高14 米,水平展开,延伸城市肌理,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2010 年上海世博会 中国国家馆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斗冠”造型以及表面覆以“叠篆文字”的主题构思,将无数中国人对于世博会的憧憬 和梦想寄托在了独特的建筑语言之中中国国家馆高63 米,层叠出挑,形成城市雕塑,体现中国馆的标志性其设计理 念可以概括为: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 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A BCD 7.古诗文名句填空8 分) ,欲语泪先流不宜异同 鸡声茅店月,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二章中“, ”说明施行仁政重要性 陆游在 卜算子咏梅中借,表达了对梅花虽遭摧残却仍保持高洁坚 贞品格的赞颂 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心情辛 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运用“, ” 这一典故描写 战争激烈的场面,来表明诗人报效祖国的情感 8根据语意,仿照画线的句子,运用恰当的比喻,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 分) 母爱如细 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牵手,一声声叮咛,母亲的呵护似摇篮般的安适;, 人生拥有母爱的伴随,一路洒满温暖的阳光 9、名著阅读(2 分)比较人物形象 ,是阅读名著重要方法 水浒中下列两个人物是怎样的形象?请进行比较林冲与武 松 相同点: _ _ 不同点 _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7 分) (一)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 50 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 计 (4 分) 学习方式效率 掌握 80%以上掌握 50%80% 掌握 50%以下 一班:听老师分析讲解 12 人 28 人 10 人 二班:自己看书做题 11 人 30 人 9 人 三班:以上两种方式结合 40 人 9 人 1 人 10.根据上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11.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
(二)下面是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图案: 1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个会徽的组成特点,并探究这个会徽图案的寓意分) 三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记叙文阅读会唱歌的火炉(15 分)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大兴安岭度过的那里一进入九月,大地上的绿色植物就枯萎了,雪花会袅袅飘向山林河流,漫长的 冬天缓缓地拉开了帷幕 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直到次年的五月,春天姗姗来 临时,火炉才能熄灭 火炉是要吞吃柴火的,所以,一到寒假,我们就得跟着大人上山拉柴火 拉柴火的工具主要有两种:手推车和爬犁手推车是橡皮轮子的,体积大,既能走土路装载又多,所以大多数人家都使 用它爬犁呢, 它是靠滑雪板行进的,所以只有在雪路上它才能畅快地走,一遇土路, 它的腿脚就不灵便了,而且它装载小, 走得慢,所以用它的人很零星 我家的手推车是二手货,有些破旧,看上去就像一个辛劳过度的人,满面疲惫的样子它的车胎常常慢撒气,所以我们 拉柴火时,就得带着一个气管子,好随时给它打气否则,你装了满满一车柴火要回家时,它却像一个饿瘪了肚子的人蹲在 地上,无精打采的,你又怎么能指望它帮你把柴火运出山呢? 我们家拉柴火,都是由父亲带领着的。
姐姐是个干活实在的孩子,所以父亲每次都要带着她弟弟呢,那时虽然也就是 八九岁的光景,但父亲为了让他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时不时也把他带着他穿得厚厚的跟着,看上去就像一头小熊我们通 常是吃过早饭就出发,我们姊妹三人推着空车上山,父亲抽着烟跟在我们身后冬日的阳光映照到雪地上,格外的刺眼,我 常常被晃得睁不开眼睛父亲生性乐观,很风趣,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他的歌声有时会把树上的鸟给惊飞了我们 拉的柴火, 基本上是那些风刮倒的树木,它们已经半干了,没有利用价值, 最适宜做烧柴 那些生长着的鲜树,比如落叶松、 白桦、樟子松是绝对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树,我记得有枝桠纵横的柞树和青色的水冬瓜树父亲是个爱树的人,他从来不伐 鲜树,所以我们家拉烧柴是镇上最本分的人家为了这,我们就比别人家拉烧柴要费劲些,回来得也会晚因为风倒木是有 限的,它们被积雪覆盖着,很难被发现我最乐意做的,就是在深山里寻找风倒木往往是寻着找着,听见啄木鸟“笃笃” 地在吃树缝中的虫子,我就会停下来看啄木鸟;而要是看见了一只白兔奔跑而过,我又会停下来看它留下的足迹由于玩的 心思占了上风,所以我找到风倒木的机会并不多往往在我游山逛景的时候,父亲的喊声会传来,他吆喝我过去,说是找到 了柴火,我就循着锯声走过去。
父亲用锯把风倒木锯成几截,粗的由他扛出去,细的由我和姐姐扛出去把倒木扛到放置手 推车的路上, 总要有一段距离 有的时候我扛累了,支持不住了, 就一耸肩把风倒木丢在地上,对父亲大声抗议: “我扛不动 !” 那语气带着几分委屈姐姐呢,即便那风倒木把她压得抬不起头来,走得直摇晃,她也咬牙坚持着把它运到路面上所以成 年以后, 她常抱怨说, 她之所以个子矮,完全是因为小的时候扛木头给压的言下之意, 我比她长得高, 是由于愉懒的缘故 为此,有时我会觉得愧疚 冬天的时候,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是司空见惯的在山里呆得时间久了,我和弟弟都觉得手脚发凉父亲就会划拉一堆 枝桠,为我们笼一堆火洁白的雪地上,跳跃着一簇橘黄色的火焰,那画面格外的美我和弟弟就凑上去烤火因为有了这 团火,我和弟弟开始用棉花包裹着几个土豆藏到怀里,带到山里来,待父亲点起火后,我们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当火熄 灭后,土豆也熟了,我们就站在寒风中吃热腾腾、香喷喷的土豆后来父亲发现了我们带土豆,他没有责备我们,反而鼓励 我们多带几个,他也跟着一起吃所以,一到了山里,烧柴还没扛出一根呢,我就嚷着冷,让父亲给我们点火父亲常常嗔 怪我,说我是只又懒又馋的猫。
天越冷,火炉吞吃的柴火越多我常想火炉的肚子可真大,老也填不饱它渐渐地,我厌倦去山里了,因为每天即使没 干多少活, 可是往返走上十几里雪路后,回来后腿脚也酸痛了我盼着自己的脚生冻疮,那样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留在家里了 可我知道生冻疮的滋味不好受,于是只好天天跟着父亲去山里 现在想来,我十分感激父亲,他让我在少年时期能与大自然有那么亲密的接触,让冬日的那种苍茫和壮美注入了我幼小 的心田,滋润着我每当我从山里回来,听着柴火在火炉中“噼啪劈啪”地燃烧,都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觉得柴火燃烧 的的声音就是歌声,火炉它会唱歌火炉在漫长的冬季中就是一个有着金嗓子的歌手,它天天歌唱,不知疲倦它的歌声使 我懂得生活的艰辛和朴素,懂得劳动的快乐,懂得温暖的获得是有代价的所以,我成年以后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火炉的 影子就会悄然浮现虽然现在我已经脱离了与火炉相伴的生活,但我不会忘记它,不会忘记它的歌声它那温柔而富有激情 的歌声在我心中永远不会消逝!( 迟子建散文 ) 13、 “我们家拉烧柴是镇上最本分的人家”一句中“本分”是什么意思?从我们家拉烧柴的“本分”做法中可以看出父亲 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3 分) 14、文中“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句意蕴丰富,请从 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
3 分) 15、第三段在文中是如何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2 分) 16、不倦歌唱的火炉陪伴“我们”度过漫长的冬季,但拉柴却充满了艰辛请谈谈艰辛的具体表现至少答出两方面) (2 分) 17、劳动是艰辛的, “我”却从中感受到了快乐从“我”在寻找风倒木时表现出来的“贪玩”中可以看出“我”是个什 么样的孩子?(2 分) 18、作者把取暖的火炉比喻成“有着金嗓子的歌手”,蕴含了什么样的深意?(3 分) (二)议论文阅读一笑( 12 分) 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人生于天地之间,有人称赞,就一定会有人诋毁这就像天气一样,有晴就有阴,有阳光普照,就难免有阴雨绵绵 这道理也许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齐老那两笑,并不容易 别人夸奖,自然欢喜,高帽子谁不愿意戴呀!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聪慧,秉赋过人,二三十岁就官拜七品县令赴 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尹文端问:你此去赴任,都准备了些什么?袁枚老老实实 地回答: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文端一听就有些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 要讲究勤政务实呀!但袁枚说,老师你有所不知,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 真是凤毛麟角呀!尹文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
袁枚不愧为才子,对世事洞明如镜,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一顶高帽子送给了 尹文端 连自以为高明的尹文端,都做不到“人誉之,一笑”,何况普通人呢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做到“人誉之,一笑”,那么 他无论做什么都能够了然于心,淡然处世,其人生境界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了 更进一步,如果能够做到“人骂之,一笑”,那就更是了不得 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谩骂对此,释迦牟尼并没有恶语相向给予回击他心平气和,一笑 了之直到有一天,这个人终于骂累了这时,释迦牟尼微笑着问他:“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时, 那么这个东西属于谁呢?”这个人不假思索地答道: “当然是属于送东西的人自己了 释迦牟尼又问:“” 这个人闻听此言,一时语塞从此,他再也不敢谩骂释迦牟尼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诽谤和指责,释迦牟尼不为所动,表现出了少有的冷静与清醒他不理睬,也不还击,不给对方以可 乘之机而是以他慈悲宽大的胸怀,让指责无处落脚,将谩骂化解于无形,让对方最终自惭形秽,败下阵来,而且,搬起石 头砸自己的脚 面对无聊的诽谤与谩骂,有时候,一笑其实就是最有力的还击 19 (2 分)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0 (2 分)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