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物理(人教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第一课时)-练习题.docx
3页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2020QJ10WLRJ010学科物理年级高一学期上课题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第一课时)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6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课后练习1. 以36 km/h的速度行驶的列车开始下坡, 在坡路上的加速度等于0.2 m/s2,经过30 s到达坡底求坡路的长度和列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 2. 以18 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3 s内前进36 m求汽车的加速度及制动后5 s内发生的位移 3. 速度、加速度的测量通常比位移的测量要复杂些,而有的时候我们只需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并不需要知道加速度的具体数值例如,比较两辆汽车的加速性能就是这样如果已知两个物体在相同时间内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之比,怎样根据运动学的规律求出它们的加速度之比?课后练习解析和答案1. 解析:初速度v0=36 km/h=10 m/s,加速度a=0.2 m/s2 ,时间t=30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时,有=10 m/s×30 s+×0.2 m/s2 ×(30 s)2 =390 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时,有根据v=v0+at=10 m/s+0.2 m/s2 ×30 s=16 m/s 坡路的长度为390 m,列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16 m/s,速度方向沿下坡方向2. 解析:沿汽车运动方向建立一位坐标系,则初速度v0=18 m/s,时间t=3 s,位移x=36 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时,有 —4 m/s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时,有v=v0+at=18 m/s+(—4 m/s2)×3 s=6 m/s 说明汽车减速3 s还未停止若汽车减速至停止,有 所以汽车制动后5 s内,已经停止行驶了,实际运动时间4.5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时,有=18 m/s×4.5 s +×(—4 m/s2)×(4.5 s)2 =40.5 m加速度大小为4 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汽车制动后5 s内发生的位移40.5 m,位移方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同3. 解析:初速度v0=0,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时,有,所以,第一个物体位移和时间满足公式,第二个物体位移和时间满足公式,则相同时间内有x1:x2=a1:a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