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市十二五环境状况公报.doc
12页徐州市“十二五”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发布2011-2015年徐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徐州市环境保护局2016年6月5日综 述“十二五”期间,市环保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环保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环保优先方针,紧紧围绕“服务发展大局,提升环境质量”这一中心任务,认真对照“十二五”规划要求,巩固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着力推进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提升、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重点断面水质达标、南水北调水环境整治、环境安全稳定等重点工作,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一、污染源(一)工业废气及废气中污染物排放状况2015年徐州市重点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6158.91亿标立方米2015年全市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为8118.95万标立方米/时,废气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为131558.4万元二氧化硫排放情况:2015年全市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9.85万吨从工业废气二氧化硫排放区域分析,二氧化硫排放量主要集中在铜山区、沛县、贾汪区和邳州市,分别占全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33.91%、29.94%、15.32%、8.36%。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2015年全市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2.38万吨从工业废气氮氧化物排放区域分析,氮氧化物排放量主要集中沛县、铜山区、贾汪区和邳州市,分别占全市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40.52%、26.15%、19.75%、4.08%烟尘排放情况:2015年全市工业废气中烟(粉)尘排放量为6.52万吨从工业废气烟(粉)尘排放区域分析,烟(粉)尘排放量主要集中铜山区、沛县、贾汪区和新沂市,分别占全市烟(粉)尘排放总量的32.22%,17.20%、15.35%、8.62%十二五”末徐州市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较“十二五”初排放量下降幅度较大,烟(粉)尘排放量有较大增加,其他污染物略有增加二)工业废水及废水中污染物排放状况2015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10967.7062万吨,其中直接排入环境的量为8165.9281万吨,排入区域污水处理厂的量为2801.7781万吨2015年全市共有工业废水治理设施353套,废水治理设施能力80.24万吨/日COD排放情况:2015年全市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为11428.89吨从工业废水COD排放区域分析,沛县、丰县、铜山区、贾汪区、新沂市的COD排放量分别占全市工业COD排放总量的22.71%、15.09%、14.54%、11.29%、11.28%。
氨氮排放情况:2015年全市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765.84吨从工业废水氨氮排放区域分析,沛县、丰县、邳州市、新沂市、铜山区的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市工业氨氮排放总量的18.33%、17.44%、16.35%、15.23%、11.14%十二五”期间,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的排放量整体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十二五”期间,徐州市加大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治理,对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加大总量控制工作的力度,确保减排任务的完成三)工业固废排放状况徐州市工业废物产生的主要种类为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冶炼废渣、尾矿、危险废物等,其中以煤矸石、粉煤灰为主2015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448.71235万吨,综合利用量为1439.98142万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为3.301万吨),处置量为7.735701万吨(其中处置往年贮存量为0.014073万吨),贮存量为4.310301万吨,无倾倒丢弃量2015年徐州市共产生危险废物2.462139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0.160294万吨(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0.002809万吨),送持证单位综合利用量0.026227万吨,处置量1.62239万吨(含处置往年贮存量0.03659万吨,送外单位处置量1.61435万吨,送持证单位处置量1.60335万吨),贮存量0.718853万吨,无倾倒丢弃量。
二、环境质量(一)环境空气1.城市空气根据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相关标准要求,2013年起,徐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采用空气质量指数(AQI),主要评价指标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较2010年指标(API)更多,标准更严依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2013年徐州市二级以上天数为192天;2014年二级以上天数为238天,PM2.5浓度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98%,降幅全省第三,荣膺省“2014年度大气污染防治优秀城市”称号;2015年徐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25天(扣除9天达标无效天数),PM2.5浓度65μg/m3,同比下降3%,较2013年同期下降15.6%十二五”期间,徐州地区全力推进“天更蓝”行动计划实施,空气质量较“十一五”期间逐步好转二氧化硫(SO2):2015年,市区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38ug/m3,与2014年度(38ug/m3)持平,日平均浓度范围为13~124ug/m3,年平均值、日均值均达标二氧化氮(NO2):2015年,徐州市区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39ug/m3,比2014年度(37ug/m3)上升5.4%,日平均浓度范围为13~82ug/m3,年平均值达标,日平均值超标率为0.27%。
可吸入颗粒物(PM10):2015年,市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122ug/m3,比2014年度(119ug/m3)上升2.5%,日平均浓度范围为26~362ug/m3,年平均值超标0.74倍,日平均值超标率为29.6%一氧化碳(CO):2015年,市区一氧化碳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5~3.1 mg/m3,日平均值达标率为100%,与2014年持平臭氧(O3):2015年,市区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12~249ug/m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超标率为6.3%,比2014年度(7.4%)下降1.1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2015年,市区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65ug/m3,与2014年相比下降3.0%,日平均浓度范围为12~256ug/m3,年平均值超标0.86倍,日平均值超标率为29.3%2.降尘2015年徐州市区降尘年月平均值为8.1 t/km2·月,比2014年度(14.1 t/km2·月)下降了42.6%3.酸雨徐州市区降水pH年均值由2014年的7.24下降至2015年的7.10,且两个年份均未采集到酸雨样品,说明我市市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4.盐酸硫化速率2015年,市区硫酸盐化速率年月平均值为0.78 mgSO3/100cm2碱片·日,比2014年度(0.71 mgSO3/100cm2碱片·日)下降11.3%。
5.空气微生物“十二五”期间对徐州市区空气微生物(细菌总数、霉菌总数和微生物总数)的监测表明: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从生物的角度评价,2011-2015年空气微生物污染水平总体稳定,污染级别相对较轻二)水环境1.集中式饮用水源“十二五”期间,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1)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2015年地表水水源地蔺家坝取水口水质达到《功能区划》地表水Ⅲ类水质的要求参与统计的16项指标均无超标现象2)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2015年徐州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为丁楼、小山子、张集水厂共3个监测点位:参与评价的23个项目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水质的要求, F值为2.17,水质综合评价级别为良好2.地表水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和省政府下达的《徐州市“十二五”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任务书》要求,沙庄桥等7个《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比“十一五”末年提升了近43%;全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87.98%,比“十一五”提高20.3%,Ⅲ类以上水体占比有大幅度提高。
1)地表水环境质量概况2015年徐州市地表水47个评价断面中,国控断面6个,省控、市控断面合计41个达到《功能区划》要求的断面36个,所占比例为78.3%所有参评断面中,达到或好于地表水Ⅲ类水质的30个(所占比例为63.8%),达到Ⅳ类水质的7个(所占比例为14.9%),为Ⅴ类水质的4个(所占比例为8.5%),劣于Ⅴ类水质的6个(所占比例为12.8%)2)市区主要水体水质现状京杭运河(徐州段):2015年,京杭运河(徐州段)9个监测断面除山头断面为地表水Ⅳ类水质,农科所断面为地表水Ⅴ类水质外,其他7个断面均能达到其《功能区划》要求的地表水Ⅲ类标准污染指数评价等级为轻度污染,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CODMn、BOD5、氟化物和石油类废黄河:2015年,废黄河(市区段)大环西路桥、东三环路桥断面均能达到其《功能区划》地表水Ⅳ类的要求;和平桥断面未能达到其《功能区划》地表水Ⅳ类的要求,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污染指数评价等级为轻度污染,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CODMn、BOD5、氟化物和氨氮奎河:2015年,奎河黄桥断面能达到其《功能区划》地表水Ⅴ类的要求,十里桥断面未能达到其《功能区划》地表水Ⅴ类的要求。
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污染指数评价等级为轻度污染,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CODMn、BOD5和氟化物云龙湖:2015年云龙湖4条监测垂线均达到其《功能区划》要求的地表水Ⅲ类标准,所有参评项目在四条垂线全年均未出现超标现象污染指数评价等级为轻度污染,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CODMn、BOD5和汞使用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法对云龙湖各垂线富营养程度进行评价:东湖2条垂线分别呈现中营养及轻度富营养状态,而西湖由于受到养殖业的影响,富营养状态指数比东湖略高,2条垂线分别呈现中营养及轻度富营养状态3)南水北调东线及淮河流域重点控制断面水质2015年徐州市南水北调东线及淮河流域重点控制断面共7个控制断面中,除黄桥按《江苏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实施计划》(苏政办发[2008]90号)考核达标外,其余6个断面均能达到各自《功能区划》的要求,全年总体断面达标率100%主要污染物为氨氮、CODMn南水北调东线及淮河流域重点控制7个断面水质,“十二五”末较“十一五”末期整体有所好转其中黄桥较“十一五”末有所好转,其余断面水质较“十一五”末期均无明显变化4)主要出入境水体徐州市共有省、市界断面15个,其中入境断面8个、出境断面7个。
2015年,徐州市入境断面水质达标的有6个,达标率为75%;出境断面达标的有6个,达标率为85.7%十二五”期间,徐州市入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呈波动下降趋势,而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仅2015年出现了下降趋势3.地下水“十二五”期间,徐州市地下水孔隙水中参与统计检验的项目除硝酸盐氮、氟化物、总大肠菌群上升且无显著意义外,其他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氯化物、F值下降趋势显著,反映近几年经城市环境综合防治、工业污染源治理以及水井周围卫生防护条件的改善,废水、大气污染物随地表水入渗浅层孔隙水量减少,污染程度降低,水质明显好转岩溶水参与统计检验的项目除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略有上升外,其他项目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硫酸盐下降有显著意义近几年已经采取了加强对饮用水地下水源的管理,压缩地下水开采量,禁采、封闭水质污染的水井等措施,岩溶地下水超采、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质呈现好转趋势三)声环境1.区域声环境2015年,徐州市城区区域噪声平均值为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