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岚皋黄家河坝、柑竹坝规划设计.pdf
92页第一部分:背景分析 1.旅游发展分析 2.地域文化分析 第三部分:黄家河坝规划 1.定位 2.规划结构 3.总平面图 4.节点放大 5.建筑设计 第四部分:柑竹坝规划 1.定位 2.规划结构 3.总平面图 4.道路交通 第二部分:发展模式分 析研究 1.发展模式分析 2.古镇研究 第二部分:现状分析 1.概况 2.现状土地利用 3.现状高程 4.现状坡度 5.现状照片 第一部分:背景分析 1.1 旅游发展分析 1.2 地域文化分析 1.1发展背景分析 1.1.1 安康旅游发展规划安康旅游发展规划 整个安康市域及各县镇依托绿色生态资源, 已经初步形成以生态观光为主体、以休闲运动 (漂流)为特色,以民俗体验、农业旅游、休 闲度假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 岚皋县位于安康南部,大巴山北麓,北抵 汉江与安康汉滨区相连,南靠巴山与重庆使城 门县接壤,东西分别与平利、紫阳两县相邻 整个安康的旅游资源大部分在岚皋,占整个安 康旅游的% 1.1.2 岚皋旅游业的发展岚皋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大南宫山开发建设,岚皋拉开了山水生态 旅游的序幕,大南宫所属的两个国家级旅游景 区南宫山、岚河河流以及千层河,神河源省级森林 公园,全面开发建设。
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将带动相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将带动相 关发展,特别是服务业的需求因此城市的建设开关发展,特别是服务业的需求因此城市的建设开 发要牢牢抓住这一机遇,积级推进发要牢牢抓住这一机遇,积级推进 蜡烛山旅游区蜡烛山旅游区 南宫山旅游区南宫山旅游区 千层河旅游区千层河旅游区 神河源旅游区神河源旅游区 漳河坪旅游区漳河坪旅游区 南宫山南宫山 千层河千层河 1.1.2 岚皋旅游业的发展岚皋旅游业的发展 县城旅游区近期也在着力 打造莲花山景区和龙瓜子旅游 区,全县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 服务业需求将急剧增加,而现 状配套商品、宾馆、餐饮等服 务设施比较缺乏,档次较低, 有待提高因此县城旅游服务因此县城旅游服务 基地近期要重点打造,形成规基地近期要重点打造,形成规 模,提供档次较高的服务设施模,提供档次较高的服务设施 城市未来将向北部和东部 两个方向扩张岚皋地处大巴 山山区,城市发展用地非常紧 张,目前有两个可利用的地块 ,一是北部的西窑,二是黄家 河坝和柑竹坝区西窑相对较 大,但与老城的联系交通不便 ,将作为远期城市发展方向 黄家河坝与柑竹坝则成为城市 近期发展的重点这两个片区 的开发建设对于城市进一步发 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特别特别 是黄家河坝的建设,对于西窑是黄家河坝的建设,对于西窑 片区的影响很大片区的影响很大 龙爪子旅游区龙爪子旅游区 西窑组团西窑组团 莲花山景区莲花山景区 老城区老城区 黄家坝黄家坝 柑竹坝柑竹坝 莲花山景区莲花山景区 规划区位于风景优美的莲花 脚下南麓莲花山作为是整个县 城目前重点建设的景区,规划区 所处的位置对整个景区的影响也 很大因此,必须将规划区开发 建设作为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慎重选择,全力打造,选择适合 景区建设的配套项目 龙爪子旅游区龙爪子旅游区 龙爪子位于县城北部,一面靠山、 三面岚河环绕,按照全县精品旅游项 目策划,凭借龙爪子四面环水的地理 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打造中国西 部城市海浪沙滩,让游客享受内陆的 海洋沙滩,设置水上冲浪、沙滩排球、 沙滩摩托、沙滩日光浴及沙疗等项 目 岚河景观带岚河景观带 美丽的岚河从城市穿过,优 美动人,是整个县城重要的组成 部分它与山体、城市共同形成 了一优美的画卷在整个岚河景 观带上还缺乏一个亮点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 文化特点文化特点 岚皋绝大部分居民为南方各地的 移民五方杂处”,习俗各自不同, 从而成为南北习俗文化的交汇之地, 稻作文化与麦栗文化在这里兼种并华, 使其在建筑风格、饮食文化、风俗习 惯、乡土民情、服饰礼仪、伦理道德、 宗教信仰、民间文艺、节日习俗、语 言称呼等方面,无不显示出兼收并蓄兼收并蓄 南北的特点南北的特点 历史文化历史文化 岚皋具有五千年的历史。
肖家坝 仰韶文化遗址、朝阳洞古人类居住遗 迹、头道河明代村落遗址、百子洞古 人聚落洞穴遗址、草坪村汉莫群、祖 师庙清代碑石群、白莲教三溪口古战 场、清代名画家甘棠故居、近现化众 多名人志士都在岚皋历史上留下了深 深的烙印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 1.3 地域文化分析 1.3.1 1.3.1 岚皋民居特点岚皋民居特点 传统民居特点:传统民居特点: 1.形似徽派形似徽派 岚皋地处南北交界处,其民居特点与南方建筑相 似,灰瓦白墙、依山而建、层叠有序,力求人工建筑和 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1.3 地域文化分析 2. 就地取材板岩做瓦、黄土夯墙就地取材板岩做瓦、黄土夯墙 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常以 青石板铺顶、用竹笆抹灰,木板、板石 和泥土筑墙,组成了色彩、肌理、质感 都极具特色的民居文化并建有多种巴 山特色鲜明的民居形式,传统的住房有 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 合院等 堂屋 卧室 卧室 厨房 库房 4-5m 10-12m 3. 功能布局简单功能布局简单 功能布局简单,正对入口为 堂屋,两侧分别为卧室堂屋只 作为日常家庭活动和待客的地方 住宅旁建有简单、层高较低的厨 房,也可兼做仓储用。
一般地,房屋正屋多是“两 坡水”,即房顶是人字型分水; 偏厦房多为“一坡水”;而四合 院中间一般有天井,以供周围房 子采光之用等 2.8 3.5m 4. 屋檐出挑较大屋檐出挑较大 建筑层高一般在 2.6-3.2m之间,加上 屋顶部分可达5m 屋檐挑出至少1m, 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陕 南多雨潮湿的气候,而 且陕南民居建筑的墙 体大多采用的材料是 夯土,为避免墙体淋 雨,所以民居屋檐均 挑出很多 木质柱梁一般外露, 涂红漆,不仅解决了 功能问题,而且具有 良好的装饰效果 35m 1m 现状民居特点现状民居特点 岚皋居民建筑用地有限,两层建筑依 山建,一层建在山脚,二层建在山体上, 这种建筑手法使得土石方量大大减少,施 工难度降低,对较陡峭地势建房有很大便 利这种民居已经渐渐取代了黄墙青瓦的 建筑时代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发生了 变化,逐渐脱离了传统民居的特色,但也 不乏有其自身的特色 1.3.3 1.3.3 陕南民陕南民 居特点居特点 陕南民居陕南民居:陕南地区地形比较复杂,因而民居 的形式多样,传统的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 三合院和四合院石头房多建于镇巴、安康、西乡山 区;竹木房多建于南郑、宁强、城固山区;吊脚楼多 建于沿江集镇;三合院和四合院多建于平坝城镇。
图 第二部分:现状分析 2.1 概况 2.2 现状土地利用 2.3 现状建筑质量评价 2.4 现状照片 2.1 概况 黄家河坝和柑竹坝两个地块的面积相对来说高差都比较大,分为一级较平坦的滩地和坡度较大 的二级台地相对而言,柑竹坝平坦用地占比大,建设条件比较好 原规划用地原规划用地 增加用地增加用地 柑竹坝柑竹坝 2.2.12.2.1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 2.2 现状用地 黄家河坝黄家河坝 占地约32.9ha, 沿河有较 少平坦的用地,其它用地高差 变化比较大,中部有10米左右 的陡崖,须经处理后方可使用 柑竹坝柑竹坝 占地约22.2ha,是目前岚 皋用地条件较好的一片区域, 沿河部分有面积较大的平坦用 地,现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和 村民住宅用地在用地中部, 也有一条高约15米的陡崖,是 营造规划区内独特景观的天然 元素 2.2.2 2.2.2 用地条件分析用地条件分析黄家河坝黄家河坝 莲花山 黄家河坝 高程分析高程分析 坡度分析坡度分析 莲花山 黄家河坝 2.2.3 用地条件分析用地条件分析柑竹坝柑竹坝 高程分析高程分析坡度分析坡度分析 2.3 现状建筑质量评价 现状沿河大部分为新建不久的 村民住宅,以三层为主,山上 有少量建设质量较差的一层民 房。
黄家河坝黄家河坝 2.4 现状照片与坡度 黄家河坝黄家河坝 2.4 现状照片 柑竹坝柑竹坝 2.4 现状照片 第二部分:发展模式分析研究 1.1 发展分析 1.2 古镇模式 1.3 居住区模式 3.1 3.1 古镇模式古镇模式 3.1.1 3.1.1 四川锦里恢复修建古镇典范四川锦里恢复修建古镇典范 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现为成都 市著名步行商业街,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 的仿古建筑,布局严谨有序,酒吧娱乐区、 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客栈区、特色旅 游工艺品展销区错落有致 锦里现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业街,采用下 店上宅的生活模式:一楼为商铺,二楼为 住宅街巷35米宽不等,街巷内充满了 古色古香都气息,吸引游客在此驻足游憩, 热情消费,是一个活力十足的建筑空间 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 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 在沙坪坝区自明、清 时期以来磁器口古镇名 扬巴蜀大地昔日这里 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 码头,为嘉陵江下游物 资集散地经千年不变 的浓郁纯朴的古风,如 今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 缩影和象征 现今磁器口古镇保存了 较为完整的古建筑,开 发了榨油、抽丝、制糖、 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 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 茶馆等,每年春节举办 的瓷器口庙会四古镇最 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吸 3.1.2 3.1.2 重庆瓷器口保护开发古镇典范重庆瓷器口保护开发古镇典范 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 色的一景是茶馆。
昔日 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 见茶馆当年的水手、 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 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 了龙蛇混杂之地直到 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 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 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 客满座,古风犹存名 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 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 器口的“三宝” 古镇入口大多以牌 坊为主 入口建筑大部分采 用砖木结构,白墙 灰瓦 3.2 古镇分析 3.2.13.2.1古镇入口古镇入口 一般设有大型入口广场,作为人流疏散区 广场一般与古镇风格相协调 在人流转折点一般设尺度较小的广场,是游 客短暂停留的空间 院落空间尽可能利用,可设置消费茶饮 3.2.2 3.2.2 古镇场所环境古镇场所环境 街道尺度宜人,一 般宽约4米左右,两 侧大部分以两层建 筑为主,局部重要 节点建筑可达二层 以上 街道设置了各种体 现古代市井生活的 设施与雕塑街旁 也有供游人休息座 椅和消费餐饮,体 现人性化设计 3.2.33.2.3街道尺度街道尺度 3.2.4 3.2.4 古镇建筑古镇建筑 民居建筑民居建筑 重庆民居建筑结合地 形,其底层下部为架空的 干阑式吊脚楼结构,或者 根据地形形成多层出入的 多层民居。
民居中“筑 台”、“悬挑”、“吊 脚”、“拖厢”、“梭厢” 和“爬山”等手法使用很 多 公共建筑公共建筑 传统建筑的材料使用 重庆传统民居多采用抬梁、 穿斗等木结构形式木构部 分多为木料本色,柱涂黑色, 门窗涂浅褐色或枣红色建 筑墙体材料多采用木板、竹 笆夹泥等夹壁墙体,或版筑 土墙,白色外墙,少使用砖 石墙体屋顶多使用小青瓦, 出檐以及山墙出挑深远,不 仅使得屋前有回廊,也使得 墙体避免雨淋 布置购物、娱乐、 休闲、餐饮等功 能不同的街道, 满足游客的需求 创造惬意的步行 空间,享受不同 的生活 3.2.5 3.2.5 街道环境街道环境 布置购物、娱乐、 休闲、餐饮等功 能不同的街道, 满足游客的需求 创造惬意的步行 空间,享受不同 的生活 3.2.5 3.2.5 街道环境街道环境 3.3 居住区模式 为当地市民提供一个优美的居住场所 小镇居住模式 在山地环境中,形成如 同自然生长而成的聚居场所, 并通过空间形态和密度的调 控,建立容易识别的、有生 活氛围的山间居住小镇 有机的山地聚居形态 向心性小镇 易识别的核心区 中部集聚区 有机的山地聚居形态有机的山地聚居形态 为了顺应地形和自然环境,住区必然呈 现出较自由的布局;分期建设的步骤,可 以模拟自然村落产生的过程围绕中心 有机生长,使住区成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