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归纳汇总复习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x
13页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考向解读】一、考点突破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 知道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和效果是不同的3. 了解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此部分内容在中考物理中的要求如下:知识点考纲要求题型分值声音的产生知道填空题1~2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理解填空、选择或实验题1~3分声音的传播速度知道填空、简答、实验题2~3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历年各省市中考高频考点,除对物理知识本身的考查外,更注重对物理方法和技能的考查,熟悉其利用到的探究方法、探究过程及实验结论,是突破本讲知识的关键二、重难点提示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难点:(1)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2)利用转换法来观察发声的物体在做微小的振动3)涉及声音传播速度的相关计算重点点拨】 一、知识脉络图二、知识点拨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传播声音的介质,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过来的,真空不能传声不同介质的传声速度不同,一般说来,固体、液体中的传声速度比空气中要快,15℃时空气中的传声速度为340m/s。
3. 人耳听声: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声音传到人耳中引起鼓膜振动,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人耳要听到声音应满足四个条件:声波能到达人耳中、声音的响度足够大、声音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人的听觉系统无故障典例精析】能力提升类例1 2010年4月2日13时40分,萍乡市金山镇联营煤矿发生透水事故,7名矿工被困井下,经过10个多小时的紧急营救,7名被困矿工于4月21日凌晨全部被成功营救在营救过程中,为了让地面上的救援人员知道下面被困矿工还活着,被困矿工用铁锤敲打连接到外面的钢管,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被困矿工用铁锤敲打钢管,是因为只有钢管才能传播声音B. 被困矿工用铁锤敲打钢管,是因为只有钢管振动才能产生声音C. 被困矿工敲打钢管时,外面的救援人员耳朵贴在钢管上能听得更清楚D. 被困矿工只要让其身边的物体振动,外面的救援人员就能听到声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学们思维的难点是:不了解矿井中被困矿工敲打的声音传到外面时,会有能量损耗,当能量损耗过大时,地面上的人就听不到了分析时,要抓住题中“被困矿工用铁锤敲打钢管传出声音”的字句,从减小能量损耗、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等角度逐项判断。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现象在物理学习中,要注意“物理、生活、科技”的联系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对物理进行考查,是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例2 从下表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解析:可以从空气中的三组数据对比(温度);空气、煤油和海水中的三组数据对比(物质);空气、水和铜中的三组数据对比(状态)答案: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点评:本题考查同学通过表格、图象、坐标图和文本获取信息及信息处理的能力,要注意对信息处理时,控制好变量,根据信息得出准确的结论综合运用类例3 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敲一下鼓,听到声音;用手按住鼓面,声音立即停止于是他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他的结论正确吗?解析: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该同学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实验时,应该注意各个环节,考虑多个因素振动停止,声音是否停止,要在一个距离比较远的地方来实施,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答案:结论不正确应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点评:在进行实验时,要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排除偶然性因素,同时注意条件的控制本题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取结论。
例4 远处正在零星地燃放礼花,礼花弹升空后爆炸,放出耀眼的光芒给你一个计时用的秒表,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大致估测出礼花弹爆炸处离你多远写出测量步骤及距离的表达式注:空气中的声速为v)解析:本题考查声速的利用,其中要利用到一个隐含条件,即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因为光的速度太快了答案:步骤:(1)当看到礼花弹放出耀眼光芒时,立即按下秒表2)接着仔细听,当听到礼花弹爆炸声时,立即停止计时,从秒表上读出这段时间间隔t;公式推导:光的速度非常大(3×108m/s),礼花的光到人的眼睛这段时间忽略不计所以秒表上读出的时间间隔t就是声音从爆炸处传到测量者所经历的时间,所以距离为:s=vt点评:本题考查同学们的实验设计、语言表述能力答题时出现的差错往往是表述不清,格式不对,从而造成丢分思维拓展类例5 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若火车速度为20米/秒,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司机在鸣笛后2秒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_______米解析:声音走过的路程为:340米/秒×2秒=680米;汽车在这2秒走的路程为:20米/秒×2秒=40米;从图中可以发现:声音走过的路程+车走过的路程,是鸣笛处到隧道口距离处的两倍。
特别注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汽车在前进)距离为:(340×2+20×2)/2 =360(米)答案:360点评:本题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处理相类似的应用题时,可以借助简图来处理例6 只有当两个声音相隔时间大于 0.1秒时,人耳才能将它们分辨出来为了测量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卷尺量出操场上钢制双杠的长度L,一同学用小铁锤在双杠的一端轻击一下,另一同学在这根双杠另一端听打击的声音并记下时间差,但他们的实验却未能成功请通过估算分析原因 ;对此实验你的改进建议是 解析:通过公式△t=L/v2- L/v1,求出时间差一根双杠的钢管长约 2 米 , 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5000 米 / 秒 ,所求时间间隔远小于0.1 秒,人无法分辨这两个声音答案:钢管太短,两次声音的间隔太短;可完成实验的钢管长度应在 34 米以上点评:本题考查实验过程的问题处理,在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合作与交流”,这是新课标的考查要求考点总结】1.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有些发声的物体振动不明显,我们常用“转化法”来间接获得结论:2. 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时,人们无法将钟罩真正地抽成真空,只是发现:钟罩内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弱,从而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这是利用了“科学推理法”高频疑点】一、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二、一切振动都能发声,只是有些声音我们未必能听见课后练习】(答题时间:45分钟)1. 有一段长为18米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击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米/秒、500米/秒和340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秒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2. 即将进站的列车发出一鸣号声,持续时间为t若列车的速度为v1,空气中的声速为v2,则站台上的人听到鸣号声持续的时间为( )A. t B. C. D. 3. 距离爆炸点6千米处的某人,先后两次听到爆炸的声音,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声波经水平直线传播而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经过空中云层反射而来的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两次听到的爆炸声间隔时间为11.7秒,则云层高度约为( )A. 4千米 B. 6千米 C. 8千米 D. 10千米4. 百米赛跑时,终点记录员必须看到发令枪的烟火就开始计时,如果比赛时的温度为15℃,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 )A. 少了2.94s B. 多了2.94sC. 少了0.294s D. 多了0.294s5. 物理小组的同学想利用闪电和雷声的时间间隔计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以下是几位同学提出的不同方案,其中计算结果误差最小的应该是( )A.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再乘以声速B.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再乘以声速C. 由两位同学分别按选项A、B两种方法测量时间,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D. 由一位同学按照选项A的方法,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求平均值后,再乘以声速6. 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A. 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 双耳效应C. 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D. 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7. 地面某处发生一次爆炸,由于爆炸地点的上空有面积较大的浓云层,距离爆炸地点3千米处的某人先后听到两次爆炸声,时间相差6秒。
则可以估算出云层下表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假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33.3米/秒)( )A. 1.5千米 B. 2.0千米 C. 2.5千米 D. 3.0千米8. 下列有关声音的现象中,其本质与其他三个现象不同的是( )A. 在狭小的岩洞中说话,听起来比野外响亮得多B. 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C. 岸上人说话,能把水中的鱼吓跑D.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能产生奇妙的声学现象9. 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4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 m远,汽车鸣笛时距高山 m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0. 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完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的探究实验后,又想: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是否相同?请你帮她们完成这一探究实验11. 大军和小欣在鱼缸边玩耍,鱼儿被吓跑了小欣认为是他们的动作吓跑了鱼儿,大军却提出是他们发出的声音惊走了鱼儿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他们作出判断12. 在“迎国庆”的歌咏比赛排练中,小光同学独唱时,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录音机回放时,细心的小光发现自己的歌声变了样,他惊奇地问其他同学,可同学们一致说,“录音机的声音跟你自己唱出来的声音是一样的呀,没什么不同”。
这是为什么呢?13.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分析与结论:14. 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15. 亮亮和田田两位同学欲测一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000m/s于是亮亮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田田站在铁路的另一端,亮亮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田田听到了两次响声,两次声响的时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