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第三专题 将进酒(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金诺****简谱
  • 文档编号:274431830
  • 上传时间:2022-04-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将进酒【文本探究】1.《将进酒》写法分析(1)感情上大起大落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开头六句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李白以往写黄河的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看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人生”以下至“倾耳听”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

      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那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2)夸张的写法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了诗人豪放杰出,用词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2.《将进酒》名家赏析天宝四载(745),李白在梁宋一带(今河南省开封、商丘一带)漫游,他刚刚被逐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得他感觉到自己与统治集团深刻的矛盾,一种无人理解的痛苦和失意者的抑郁悲愤激荡在胸中,时时都可能迸发出来,形成巨大的冲击力量《将进酒》一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它表现了诗人的抑郁和悲愤《将进酒》题意为请人饮酒,本为汉代乐府铙歌十八首中的一首关于此题郭茂倩曾解释说:“古词曰‘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乐府诗集》卷十八)李白写作乐府古题时一般要顾及此题古义及题材传统,此诗也是如此从表面上看这首诗确是写“饮酒放歌”的,但其中熔铸了诗人自己的感情,成为十分鲜明地表现诗人个性特点的著名诗篇,为世人所传诵开篇是两组排比句,以“君不见”开端,仿佛天风海雨迎面扑来,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激情喷薄而出,用以抒发他因飞光流驰,时不我待所引起的无穷悲慨诗人以奔腾咆哮的黄河起兴黄河之水天上来”,似乎黄河还不够宏伟,而须想像它从天而下,极言河水落差之大,用以形容黄河流速之疾及其不可阻挡的气势,并令人想到一去不复返的时间。

      古人常用流水比喻时间流逝,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但没有任何诗句有此宏伟的气魄然后点出“高堂明镜悲白发”,看来“明镜”亦有情,它以青春为喜,以迟暮为悲朝如青丝暮成雪”,用此以形容人生的短暂,把人生之可悲形容到极端这种悲哀是强烈的,但并不给人以衰飒之感,因为悲慨的抒发是以黄河从发源到入海这个上天下地无限广阔的空间作为背景的,它给读者的艺术感受首先是豪迈奔放的气势,在这种不同凡响的自然形象衬托下,悲哀只能是巨人的悲哀,与“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之类的伤感和叹息迥然异趣流光飞驰,华年易逝,古往今来的敏感诗人无不有此感叹诗人屈原因为日月流逝而想到“恐脩名之不立”,而李白似乎要颓放一些,“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说得直率而斩截,表示自己要在感官享受中打发时日其实此二句只是失意一时的豪语这正如《古诗十九首》中的“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在歧路,坎坷常苦辛”是沉沦下僚者所发出的愤激语一样,这鼓吹享乐的豪语也是愤激语诗人何尝“得意”?达官显宦志得意满之时是不必大谈“人生得意”的,李白之所以拣起这个话头,正因为他处在失意之中所谓“得意”,乃是几个老友相逢,互相倾诉衷肠,纵酒狂歌,大发牢骚而已。

      这正是诗人百无聊赖心境的反映须尽欢”指要尽情享受此短暂的欢乐,也就是这次饮宴要一醉方休莫使”句是用双重否定句代替直陈,以表现劝酒时的热烈当此良辰美景,贤主嘉宾齐会之时不举杯痛饮还等待什么呢?于是可以想见宾主举杯、笑语腾喧的热烈场面宴会上诗人可能揭露他在长安目睹的统治者种种丑态,也许畅谈山中烟霞,向往求道归隐……突然笔锋一转:“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高谈阔论,狂歌纵酒原是为了平息自己内心难以压抑的痛苦,取得暂时的麻醉,但内心的隐痛,酒酣耳热之时,却最易涌上心头他想到自己所受的冷落和欺骗,想到统治者对自己嘲弄与轻视,难道自己真是永远失败了吗?不,诗人不会承认这一点,他自信而又自豪地唱出了这气势磅礴的诗句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它不仅是时代的最强音,对后世人们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千金散尽”还表现出诗人重情谊、轻金钱的风格李白“囊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千金又算什么呢?当然,诗人相信千金复来,不是梦想“青蚨飞来,眉眼莞尔”,而是相信自己的价值金钱是身外之物,但它可以换得眼前的欢乐,而可以快意当前的,则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诗句又是李白独有的豪迈风格须知唐代宴会上一般不用整羊整牛,李白这样写,意在显示豪迈的气概三百杯”也是竭力夸张饮酒之多不过,在唐代一般喝的米酒,酒精浓度很低,这也是不可不知的以上是第一段从感慨人生短暂写到宴饮的欢乐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诗人兴致越来越高他不仅自己开怀畅饮,而且也竭力劝勉友人,由于酒兴高涨,心中兴奋,于是诗的句式缩短了,节奏也加快了这几句虽仅写诗人劝酒,但宴会觥筹交错、杯盘狼藉的情景宛若目前饮酒已达高潮,自然转到放歌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唐代宴会上吟诗放歌,很为普遍杜甫在战乱中回到羌村,在与邻居父老饮宴时还说“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何况在浪漫风气很盛的天宝初年呢?“倾耳听”以下是诗中之诗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钟鼓”,代表音乐,古代贵族宴会时需奏乐馔玉”,指精美的食品不足贵”,不值得羡慕这里再次表明诗人期于用世不是“汲汲于富贵”,而是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当这些不能实现时,他只能“但愿长醉不复醒”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厌恶,也反映了诗人在理想不能实现时欲求出路而不得的痛苦人生最痛苦的是醒了之后无路可以走鲁迅语)李白在当时是少数清醒者之一,他对现实的问题及危机都有一定的认识,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杜甫在怀念李白的诗中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韬晦于醉乡不就是一种佯狂吗?“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悲愤语,而“圣贤”往往寂寞于生前也是严酷的历史事实。

      寂寞”指不为时人所理解,杜甫在《梦李白》中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在当时虽为许多人倾慕,真正理解他的却很少,以致后来弄到“世人皆欲杀”的地步;这怎么不使他羡慕那些在醉乡得以全身留名的古代“饮者”呢?诗人对“饮者”的赞颂也是对黑暗现实的抗议,因为现实社会已经不能容纳任何清醒的人了!从“岑夫子”到此为第二段,这段从饮宴的欢乐写到诗人对现实的感受,感情由高昂欢快转向愤慨悲凉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诗人由歌咏“饮者”联想到陈王曹植,这位风流倜傥、年少多才的贵公子兼诗人使李白感情为之一振他选择了曹植与游侠少年行猎归来欢宴于平乐观的场面来描写这位翩翩公子的风采此典出自曹植《名都篇》,诗中描写了游侠少年(包括曹植自己)如何被服鲜丽,如何以不凡的身手走马射猎,最后,他们“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曹植用这快意一时的享乐来平息他因受到猜忌“怀抱利器无所施”所产生的痛苦与愤懑李白用曹植一掷千金买酒取醉的豪情来安慰自己,感到自己和他有相通之处可是,“主人何为言少钱”,在众人欢宴时“主人”提出“少钱”似乎有些煞风景,这一跌宕正好为诗人抒写自己的豪情“蓄势”,于是迸出“径须沽取对君酌”,反客为主:不必考虑什么钱,把酒打来,先喝个痛快再说。

      主人”二句使得李白天真直率近于狂的性格跃然纸上当然,诗人也不是慷他人之慨,他紧接着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五花马”指马之毛色作五色花纹的骏马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裘将出”,拿出用裘马换酒照应前面所说的“千金散尽”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诗人的豪迈性格,也可以看出他追求一醉的迫切,其目的则是“与尔同销万古愁”,此时诗人狂放已极,已忘掉了一切世俗的礼法前面对友人还用“君”相称,尚未沉酣,这里已经“忘形到尔汝”了最后全诗归结到“同销万古愁”上;这个“愁”不是一般的愁,乃是古往今来一切敏感的才人、一切清醒者所通感的愁这个“愁”除了包含对人生短暂的慨叹外,主要指功名不立,岁月蹉跎,时不我待而言这个“愁”压迫着古往今来许许多多人,几乎每个时代的诗人都采用这办法求得暂时麻醉,这个愁的确是“万古愁”由“陈王昔时”句到此为第三段,感情由振奋、狂放转到悲愤,从而结束全篇应该看到从初唐到盛唐,是封建社会比较解放的时代,经济上繁荣,政治上基本稳定,用人制度也比前朝合理,为知识分子登上政治舞台开辟了道路因此唐朝开国以来知识分子十分活跃,大多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的李白则更是如此,而且李白不想做小官,而是想“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做策士,为帝王师,当然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唐初就有布衣马周上书,三命召见,卒登宰辅的例子。

      可是随着统治阶级日趋腐朽,这种布衣参政的可能性则越来越小,而李白毕竟是盛唐时代长成的士人,他的胸襟气度是受了时代影响的,因之他的理想与自信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李白曾一度被唐玄宗召人长安,但只被看作是点缀升平的词臣,不久又被谗放归长安之行打掉了李白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此时他的痛苦与忧愤,比起以前的怀才不遇的悲叹来要深广和复杂多了,其中包含对统治集团的绝望,和既不肯与之同流合污也不愿独善其身的复杂情感这首诗正是这种复杂感情的集中反映《将进酒》是一首抒情诗李白抒情诗打破了传统的温柔敦厚的诗教,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多是十分强烈的诗人善于用力透纸背的语言把强烈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例如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写恨,“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写高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此诗也是如此,写人生短暂之可悲,畅饮抒情之可贵,对于未来的自信与绝望,饮酒产生欢乐与悲哀……这些有的是互相矛盾的,但诗中一律把它们推到极端,并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此诗豪迈奔放,感情充沛而富于变化,悲欢交迭但此诗的欢乐只是悲愤的变奏,具有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悲”的效果,给读者的感染极深刻又,此诗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变化莫测的笔法反复表现自己内心的痛苦与矛盾,既有黄河奔腾万里、直泻东海的气势,也有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附同步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师一学校2024_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docx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同步解析.ppt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4讲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无机物的制备实验探究.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1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第40讲反应过程中微粒浓度变化及图像分析考点1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及分析.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1讲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6讲醇酚和醛酮.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5讲化学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物质含量或组成的测定.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1电解质及其电离.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2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2讲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考点1常见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点1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8讲反应热的测定及计算考点2盖斯定律及应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2讲铁盐和亚铁盐含铁物质的转化.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3讲考点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8讲硫酸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考点1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考点1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