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实验六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分析doc-华北煤炭医学院.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29805197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6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华北煤炭医学院教 案教学部门:预防医学系教研室: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任课教师姓名:范雪云 姚三巧 沈福海 金玉兰 刘和亮任课教师职称:讲师课程名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验授课时间: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授课章节实验六 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分析授课对象预防本科授课时数4学时授课时间第五学年上学期授课地点预防系4层实验室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尿中δ-ALA测定的临床意义2 掌握乙酸乙酯萃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测定δ-ALA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铅中毒后,尿中δ-ALA升高的机制2酚红人工色列替代ALA纯品色列3注意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出下限 教学方法1结合实物讲解重点、难点2 采用提问、启发互动式教学教具1黑板板书2主要参考书、实物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1实验目的 2 min2临床意义 5 min3实验原理 5 min4实验步骤 15 min5注意事项 5 min6 学生实验 128 min思考题或作业实验报告教学参考资料1中华职业医学 何凤生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年8月2现代劳动卫生学 王移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年8月3中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杂志4职业卫生与职业病杂志5中国职业医学杂志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Key wordsδ-ALA, urine, lead, phenol red, spectrometer实验六 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分析——某鞋业有限公司正己烷中毒事故一、企业职业卫生基本情况某公司位于我国南方某市XX镇的工业区,成立于1992年11月20日,为独资经营企业,主要生产运动鞋、雪鞋、鞋底、皮鞋、凉鞋、便鞋。

      全厂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原有车间3个,1998年扩建车间2个(裁断2车间和针车2车间),现有生产车间5个,员工2107人,其中男工282人,女工1825人,生产工人约占全部员工的90%,该厂创建以来生产基本正常,年产各类鞋400~500万双生产流程为:备料+裁断+针车+成型+包装主要生产原料有:皮革、塑料、橡胶、油墨、粘合剂(生胶、PU胶、药水胶、氯丁胶、白乳胶)、鞋材处理剂(TPR处理剂、橡胶处理剂、EVA处理剂、PU与PVC处理剂、照射处理剂)、硬化剂、甲苯、去渍油、快干水等每年使用粘合剂约10000公斤所使用的粘合剂、硬化剂、去渍油、快干水等均未标明主要有毒物质成份该企业所在地的省职业卫生检测中心于2002年7月1日对该厂使用最多的AD103生胶和AD82胶水采样检测显示,其挥发气体中主要含有甲苯、丁酮、甲基戊烷、正基环戊烷、甲基已烷、甲基丁烷、正戊烷、二甲基丁烷、二甲基戊烷、二氯甲烷、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还有高温、噪声等该公司建厂时没有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规定,有毒有害车间与其他作业点没分开,车间内通风设备安装不合理,影响排毒效果。

      接触噪声的工人配备有耳塞接触有机溶剂的工人配有裹有活性炭的薄棉纱口罩和涂胶棉纱手套该厂没有设立医务室,没有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人健康档案,没有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没有进行工人的进厂前、离岗时和每年定期的职业性健康体检所在地的市级卫生防疫站对该厂车间空气中苯、甲苯、三氯乙烯和正己烷的检测结果显示:2000年6个采样点中有2个采样点的甲苯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2001年6个采样点全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针车2车间泡绵(刷胶)组未设置检测点二、职业病危害事故过程及处理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自投产以来,每年新招和离厂的工人均有1200多人,离厂工人中有一部分是因病辞工,疾病多为“中暑”、“感冒”、“关节炎”、“风湿病”等本次调查发现的3名可疑正己烷中毒者,在当地医院均被诊断为“风湿病” 2002年5月10日,该厂针车2车间泡绵 (刷胶)组刷胶女工王XX的丈夫致信该厂负人,称其妻2002年1月进厂工作,接触毒物从2002年1月开始,自觉手指麻木,双腿乏力,怀疑中毒,要求公司赔偿医疗、生活费2万元公司安排时间让王XX自行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风湿病”公司认为 “风湿病”与职业无关,故拒绝了王XX的要求。

      2002年6月13日,王XX的丈夫向省妇联致信求助,省妇联即向省职业病防治院作通报 2002年6月26日,市卫生监督所接到省职业病防治院关于该事件的通报后,对该厂进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根据该厂有毒作业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及个人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不足的违规行为,向该厂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令该厂必须设置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确保其处于正状态,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防护用品 2002年6月27日,省卫生监督所派员随省卫生厅、省妇联、省劳动厅、省总工会和省职业病防治院,会同市卫生监督所,在镇人民政府、镇医院等的陪同下,对该公司进行职业病危害情况调查 调查发现,王XX所在的工作车间职业病危害隐患严重该车间面积约50平方米,高5米大量使用胶粘剂,胶粘剂容器敞开,车间通风排毒设备安装不合理在该车间工作的8名工人中,有6名不戴口罩和手套其他车间使用胶粘剂的工人也缺乏足够的通风排毒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卫生防疫站27日对该厂进行车间空气检测,发现王XX所在工段的2个检测点正己烷浓度严重超标省职业病防治院现场随机抽取9名工人进行体检,该工段的2名工人肌力减低,其他工段的7名工人未发现异常 2002年6月8日,该公司将8名可疑正己烷中毒工人送省职业病防治院检查,并通过函、报纸及与有关地方政府、妇联联系等方式,通知近10年来因病辞工的工人(共40名)回我省接受医学检查,最后确诊8例正己烷中毒。

      现已查明,该公司没有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车间通风排毒设施不符合要求,车间空中正己烷浓度超标工人对胶粘剂的毒性不了解,缺乏防护知识,缺乏个人防护措施工人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车间空气中过高浓度的正己烷以及皮肤直接接触含有正己烷的胶粘剂,是造成本次慢性正己烷中毒事故的原因三、处罚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参加调查的有关部门对该公司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责令该厂认真落实卫生行政部门的整改意见,迅速将可疑正己烷中毒的工人医疗机构进行医学观察和职业病诊断,并通知已离厂的可疑正己烷中毒工人迅速返回接受医观察和职业病诊断 根据整个事故的调查情况,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第二十、六十五条及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第二十条,市卫生执法行政部门对此次职业病危害事故作出如下处理:①对该公司罚款15万元;②责令继续将可疑正己烷中毒工人招回省职业病防治院进行医学检查;③2天内对所有接触有毒物质的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④加快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整改,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同时要求市卫生监督所对该公司整改情况跟踪监督 职业中毒案例1 上海市某县一个皮鞋广女工俞某,女,21岁,因月经过多,于2005年4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4月19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月21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5月8日因大出血死亡 5月9日举行追悼会,与会同车间工人联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现象其中两名女工于5月10日至县中心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和白血病(以后也均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但未考虑职业危害因素上述两位病员住院后,医师告诉家属病难治好,至此车间工人惶惶不安乡党委和工厂领导重视此事,组织全体工人去乡卫生院检查身体,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数减少者较多乡卫生院即向县卫生防疫站报告县卫生防疫站又向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报告由市卫生防疫站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调查结果发现: 该厂制帮车间生产过程为:鞋帮坯料 用胶水粘合 缝制 成鞋帮 制帮车间面积56m2,高3m,冬季门窗紧闭制帮用红胶含纯苯91.22%,每日消耗苯9kg以上,均蒸发在此车间内用甲苯模拟生产过程,测车间中甲苯空气浓度为卫生标准的36倍。

      而苯比甲苯更易挥发,故可推测生产时,苯的浓度可能更高该厂共有职工74人,其中男工37人,女工37人,制帮车间21人,配底及其他部门54人体检发现,确诊为苯中毒者共18例,(包括生前未诊断苯中毒的死亡者一例),其中重度慢性苯中毒7例,均为制帮车间工人18例苯中毒中制帮车间占14例该厂于2002年4月投产投产前未向卫生防疫站申报,所以末获必要的卫生监督接触苯作业工人均末获就业前体格检查 对该厂无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全厂干部和工人几乎都不知道粘合用的胶水有毒全部中毒者均有苯中毒的神经系统或血液系统症状,但仅7人在中毒死亡事故发生之前就诊,其余11人直至事故发生后由该厂组织体检时才就医,致使发生症状至就诊的间隔时间平均长达半年左右 对该厂接触苯作业工人无定期体检制度上述7名在事故发生前即因苯中毒症状就诊者,平均就诊2.14(士0.69)次分别被诊断为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或无诊断而只给对症处理药物事故发生后由职业病防治机构对全厂职工普遍进行体格检查,治疗中毒患者,并进行随访四、问题1.如果你在一个月内连收三名来自同一小厂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你有何想法? 理由是什么? 2. 如何证实你的想法?3.试述目前对苯毒作用机制的认识。

      4.指出造成此重大事故的主要原因5.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6.如何避免此严重事件再次发生? 职业中毒案例 2案例于××, 男,23 岁,蚌埠某化工厂工人于 1980 年 2 月 18 日中午感头晕、头胀、乏力、上腹部肌肉跳动至厂医务室就诊, 扎针 2 次 ,未见好转继而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嗜睡、全身无力、两手发抖、拿物不稳, 遂送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建议该病员转精神病院治疗患者未去, 而症状逐渐加重,两眼视物模糊,并有复视现象,语言不清,走路不稳,跌倒数次,大小便失禁至 2 月26日前后同工段另 12 名操作工人因陆续出现类似症状不能上班,分别到各市级医院就诊,诊断各异:“精神分裂症”、“胃炎”、“神经衰弱”、“美尼尔征” 等而工厂医师则怀疑这13 名病员的疾病系与车间毒物有关〔问题〕1. 工厂 医师为什么怀疑这些病人与车间毒物有关 ?2. 各医院为什么有这样千差万别的诊断 ?3. 应如何进一步证实 ?工厂医师向有关部门报告, 并-起去该厂调查该化工厂系用氯甲院生产硅油,合成工段操作室面积 l2m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