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物理学家小传文章列表.doc
170页中外物理学家小传文章列表1、安培(Andre-Marie Ampere,1775~1836) 法国物理学家1775年1月22日生于里昂一个富商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父亲按照卢梭的教育思想,鼓励他走自学成才之路12岁时就自学了微分运算和各种数学书籍,显示出较高的数学天赋为了能到里昂图书馆去看接阅读欧勒、伯努利等人的拉丁文原著,他还花了几星期时间掌握了拉丁文14岁时就钻研了当时狄德罗和达兰贝尔编的《百科全书》没有上过任何学校,依靠自学,他掌握了各方面的知识1793年(18岁)因其父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杀,为了糊口他做了家庭教师在读了一本卢梭关于植物学的书以后,又重新燃起了他对科学的热情1802年,在布尔让-布雷斯中央学校任物理学及化学教授,1808年被任命为新建的大学联合组织的总监事,此后一直担任此职1814年被选为帝国学院数学部成员1819年主持巴黎大学哲学讲座1824年任法兰西学院实验物理学教授,1836年6月10日在马赛逝世 他的兴趣十分广泛,早年是在数学方面,曾研究过概率论及偏微分方程,他的一篇关于博奕机遇的数学论文曾引起达朗贝尔的瞩目后来又作了些化学研究,他只比阿伏加德罗晚三年导出阿伏加德罗定律。
由于他高超的数学造诣,他成为将数学分析应用于分子物理学方面的先驱他的研究领域还涉及植物学、光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科学分类学等方面他写出了《人类知识自然分类的分析说明》(1834~1843)这一涉及各科知识的综合性著作 他的主要科学工作是在电磁学上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消息由阿拉果带回巴黎,他作出迅速反应,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提出了3篇论文,报告他的实验研究结果:通电螺线管与磁体相似;两个平行长直载流导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进而他用实验证明,在地球磁场中,通电螺线管犹如小磁针样取向一系列实验结果,提供给他一个重大线索:磁铁的磁性,是由闭合电流产生的起先,他认为磁体中存在着一个大的环形电流,后来经好友菲涅耳提醒(宏观圆形电流会引起磁体中发热),提出分子电流假说他试图参照牛顿力学的方法,处理电磁学问题他认为在电磁学中与质点相对应的是电流元,所以根本问题是找出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此,自1820年10月起,他潜心研究电流间的相互作用,这期间显示了他的高超实验技巧依据四个典型实验,他终于得出了两个电流元间的作用力公式他把自己的理论称作“电动力学”安培在电磁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是《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它是电磁学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
此外,他还提出,在螺线管中加软铁芯,可以增强磁性1820年他首先提出利用电磁,现象传递电报讯号 以他的姓氏安培命名的电流强度的单位,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之一2、阿伏加德罗(Ameldeo Avogardo,1776~1856) 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1776年8月9日生于都灵的一个贵族家庭1792年8月9日入都灵大学学习法学,1796年获法学博士,以后从事律师工作1800~1805年又专门攻读数学和物理学,尔后主要从事物理学、化学研究1803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学论文1809年任韦尔切利学院自然哲学教授1811年被选为都灵科学院院士 阿伏加德罗毕生致力于原子-分子学说的研究1811年,他发表了题为《原子相对质量的测定方法及原子进人化合物时数目之比的测定》的论文他以盖·吕萨克气体化合体积比实验为基础,进行了合理的假设和推理,首先引入了“分子”概念,并把它与原子概念相区别,指出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分子是能独立存在的最小粒子单质的分子是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则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所组成文中明确指出:“必须承认,气态物质的体积和组成气态物质的简单分子或复合分子的数目之间也存在着非常简单的关系。
把它们联系起来的一个、甚至是唯一容许的假设,是相同体积中所有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这样就可以使气体的原子量、分子量以及分子组成的测定与物理上、化学上已获得的定律完全一致阿伏加德罗的这一假说,后来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定律 阿伏加德罗还根据他的这条定律详细研究了测定分子量和原子量的方法,但他的方法长期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由于当时科学界还不能区分分子和原子,分子假说很难被人理解,再加上当时的化学权威们拒绝接受分子假说的观点,致使他的假说默默无闻地被搁置了半个世纪之久,这无疑是科学史上的一大遗憾直到1860年,意大利化学家坎尼扎罗在一次国际化学会议上慷慨陈词,声言他的本国人阿伏加德罗在半个世纪以前已经解决了确定原子量的问题坎尼扎罗以充分的论据、清晰的条理、易懂的方法,很快使大多数化学家相信阿化加德罗的学说是普遍正确的但这时阿伏加德罗已经在几年前默默地死去了,没能亲眼看到自己学说的胜利 阿伏加德罗是第一个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的人他的分子假说奠定了原子一分子论的基础,推动了物理学、化学的发展,对近代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四卷著作《有重量的物体的物理学》(1837~1841年)是第一部关于分子物理学的教程。
1856年7月9日阿伏加德罗在都灵逝世3、安德鲁斯(Thomas Andrews,1813~1885) 爱尔兰物理化学家1813年12月19日生于贝尔法斯特曾在英国和法国巴黎学习化学和医学1835年获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早年行医1845年被任命为贝尔法斯特女王学院副院长1849年任该校化学教授他还是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849),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员1885年11月26日于贝尔法斯特逝世终年72岁 安德鲁斯主要从事物质临界状态的研究他是在1861年开始这一工作的当时D.L.凯纳已经发现“乙醚、酒精和水能在相当于该液体原有2~4倍的空间内全部化成汽”;法拉第已单凭压强之助,把过去只认为是气体的氯及其他几种气体,成功地化为“液体”他们的这些工作,成为安德鲁斯研究的基础他选用碳酸作为研究对象,使它加压和降温,到一定数值时发现:“液体与气体之间的分界线就变得越来越模糊……最后分界线也消逝了后来这个空间完全被一种均匀的流体占有”他又对氨、一氧化二氮、盐酸等进行研究,发现无论当它们由液态变为气态,或由气态变为液态,都得出同样的结论:“物质的气态与液态可以通过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变化而相互转化”并对它作出理论上的解释,进而建立了物质的临界点、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强的概念。
他的研究成果,以《论物质气态与液态的连续性》为题,发表在1869年的《哲学学报》上 同时,安德鲁斯指出了当时所谓的“永久气体”不能液化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临界温度,比迄今所能得到的温度要低得多这给以后的研究者以很大的启示安德鲁斯还提出了固态和液态之间互相转化的问题,这为以后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课题,对物态方程和相平衡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4、亚当斯(John Couch Adams,1819~1892) 英国天文学家1819年6月5日生于康沃尔郡,1892年1月21日去世1843年在剑桥圣约翰学院毕业,后在剑桥大学任教,曾两次被选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长(1851~1853年,1874~1876年),1861年起任剑桥大学天文台台长 亚当斯一生在天文学和数学领域做出了不少成就,最为出色的是他根据天王星运动的反常现象预言并推算出一颗未知行星的轨道和位置早在剑桥大学学习时,亚当斯就注意到有关天王星运动出现反常现象的问题1842年,德国哥丁根皇家科学院为此问题设立了奖金亚当斯大学毕业后就以此作为研究课题当时的观测资料是可靠的1844年以后,亚当斯研究了这些观测资料,计算了影响天王星运动的一颗未知行星的轨道要素、质量和日心黄经,并预言未知行星的位置。
1845年10月到1846年9月2日他分别向剑桥大学天文台台长查理士、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艾里共六次报告了他的计算结果,但未受重视,这样将发现海王星的机会就让给了德国天文学家伽勒和勒威耶亚当斯是一位十分谦虚的人,他本人在对待海王星发现的优先权问题上没有进行声辩这样他虽然暂时失去了某些荣誉,但他始终受到同行的赞赏和尊重,最终被公认为是海王星的共同发现者1847年亚当斯和勒威耶相见于牛津并成为好友 亚当斯还研究了月球运动的长期加速现象,成功地预言了狮子座流星雨1866年11月12~14日会重现为表彰其功绩,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授予他金质奖章5、爱迪生(Thomas AlvaEdison,1847~1931) 美国著名发明家1847年2月11日生于俄亥俄州米兰镇8岁上学只读了3个月老师骂他“小笨蛋”,因为他经常爱问为什么而让老师下不了台,他辍学后随母亲学习他对大自然非常好奇他可以专心致志注视榆树叶芽怎么生长,秋风如何使枫叶变色为了试验孵小鸡,他可以长时间趴在鸡窝里;为了探索蜂巢的奥秘,他愿意被蜇得鼻青脸肿;为了试验摩擦生电,他在雄猫身上狠命搓揉直到双手伤痕累累9岁那年,他得到一本帕克著《自然与实验哲学》,如获至宝,逐页研读,逐项实验。
他在家中地窖里建起一座小实验室从12岁起,在底特律-休伦间铁路列车上卖报,把自己的实验室搬到火车上,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和实验他还在列车上自己编印《先锋周报》,从而认识到刚问世不久的电报的作用1862年他奋不顾身地从火车轮下救出一幼童,幼童的父亲为答谢他,教他掌握了电报技术 1873年~1874年,他发明了同时发送二条和四条消息的发报机1876年在纽约附近的门罗公园建立起他的“发明工厂”,一座大型实验室许多发明就是在这里完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任美国海军技术顾问委员会主席,完成多项军事产品的发明研制1931年10月18日在新泽西州西奥兰治逝世 他以罕见的热情及惊人的精力,在一生中完成发明2000多项,其中申请专利登记的达1328项人们颂扬他:“他虽不发明历史,却为历史锦上添花”这位传奇式人物取得杰出成就的奥秘在于刻苦、勤奋、坚持不懈地学习他自己曾多次表示:“停止就意味着生锈”,“必须时常收获,而不能一生只收一次”,“我要做的事如此之多,而生命又如此短促,我不得不挤出时间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赞誉他:“他差不多已70高龄了,还在阅读科学领域出现的新书,而且不断地提出问题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在电学方面。
在他掌握电报技术后,就日夜苦心钻研,完成了双路及四路电报装置及自动发报机1877年改进贝尔装置,使从传送2~3英里扩大到107英里,同年发明留声机在这期间,他付出巨大精力,研制白炽电灯除电弧灯外,过去的“电灯”往往亮一下就烧毁了,为寻找合适的灯丝,曾对1600多种耐热材料及6000多种植物纤维进行实验,终于在1879年10月21日用碳丝做成可点燃40小时的白炽电灯其后又不断反复改进、完善,又完成了螺纹灯座、保险丝、开关、电表等一系列发明,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照明电路系统的研制在实践中提出电灯的并联连接,直流输电的三线系统,建成了当时功率最大的发电机1888年起研制电影,1893年建立第一座电影摄影棚是他最先提出将电影手段用于教育,并用两个班进行试验他的其它重大发明还有铁镍蓄电池等 他虽然精于实验研究,对理论却缺乏足够的重视尽管他于1885年发现热电子发射的“爱迪生效应”,但未能作出相应解释 1931年10月21日在为他举行葬礼时,人们采用了一种独特而又恰当的方式──停电1分钟,以悼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这“1分钟”使人们想起他的发明给电气时代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光明,以及他的可贵的学习创造精神。
6、 安德森(Carl David Anderson,1905~) 美国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父母是瑞士人1905年生于纽约,1927年以杰出成绩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1929年起任该校教授他从事的是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和基本粒子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