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的百寿图小篆书法作品.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经典的百寿图小篆书法作品 百寿图是汉族民间传统寓意字样它给人以堂皇堂皇、意蕴深长的感觉百寿图的小篆书法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与魅力,受到了大量人的爱好与学习下面是我整理的经典的百寿图小篆书法作品 经典的百寿图小篆书法图片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的百寿镇,距桂林市之南约90公里 镇子东北约1公里的寿星山(又名葛祖山、对河山)下有一自然岩洞,洞高10余米、宽17米多,古称"夫子岩',现名"百寿岩'岩内有多处古代石刻,其中最大的石刻"百寿图'人称"国宝'早已有名中外,已列为自治区文物重点养护单位,并已载入《中国名胜大辞典》一书 百寿图小篆书法赏识 "百寿图'高175厘米、宽148厘米整个字体笔画特别紧凑,笔力遒劲形为楷书但与正楷不同而是更庄重肃穆、古朴圆润其勾如露锋、点似仙桃既非楷非隶非行非草书法,却又似楷似隶似行似草的风韵,然而浑然天成一体,无瑕可指、无懈可击! 百寿图的历史与传闻 《百寿图》从宋代以来就已作为稀世之宝、广为传颂更加是南宋时期,专事拓印、装裱"百寿图'作坊久盛不衰朝廷显贵、书香世家,百姓士庶都为拥有一幅"百寿图'而骄傲。
挂之于堂中顿然门庭生辉、客人争相参观!古时商人远行或浮游宦海者更是把"百寿图'作为护佑身家平安的宝物! 相传古时百寿岩前有一口丹沙井,井水甘甜凉快常有一对白白胖胖的孩童出没,系千年首乌精所变住此地廖扶及其家人常饮用此井水廖寿高150多岁始无疾而终,后其家人家族数百人也都个个长命百岁 后来有一个贪官闻知此事,为图谋长生不老也常取食此井水,并命人挖取"活首乌'烹而食之不料却一命呜呼!丹沙井也随之枯竭、消散后人都为再也用不上这样的长寿之方而为之叹息不已因此曾有人在岩内观世音神龛前作过一副对联: 百世上事迹如斯曾几何时碧水丹沙寻不见! 寿岩内神仙无算而今安在青山绿树我来迟! 宋代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时任永宁知县的史谓有感此事,在自己的寿庆之日挥笔写下这个大寿字,并邀请县内长寿百名老人各写献一小寿字,他亲自经年整理写入大寿字的笔画内,然后雇请名工巧匠镌刻在岩内石壁上,成为现今的"百寿图' 猜你感兴趣: 1.百寿图书法 2.篆书百寿图书法 3.百寿图书法赏识 4.百寿图小篆书法作品 5.篆书法作品 6.百善孝为先优秀书法作品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