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湘教版必修二1.1人口分布.pptx
36页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课标要求,应用资料,描述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学习目标,1.结合案例,探究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能够用各种事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3.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深刻理解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关系,目 录,CATALOG,世界人口分布,延迟符,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世界人口分布,延迟符,探究一,爪哇岛位于苏门答腊岛与巴厘岛之间,是印度尼西亚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爪哇岛的陆地面积为 12.69 万平方千米,仅占印度尼西亚陆地总面积的6.66,但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爪哇岛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火山活动较多,岛上广泛分布着肥沃的火山灰土,1. 分析爪哇岛人口密度特别大的原因 2. 议一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主要有哪些,衡量指标: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区域面积,人口分布: 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世界灯光图说明了什么,世界人口总体分布规律,半球分布: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海陆分布:大部分人口分布在沿海地区 地形分布:地势低平的平原、丘陵地区人口密集,北纬20-60度最为集中,地形分布:地势低平的平原、丘陵地带人口密度大,世界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西欧,北美,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工农业发达,世界人口稀疏区,沙漠地区,雨林地区,高山地区,高纬地区,自然条件恶劣 不适宜人类居住,世界人口各大洲分布极不平衡,亚非拉三大地区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占比大; 人口数最多的为:亚洲,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也极不平衡,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也极不平衡,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也极不平衡,世界城乡人口分布也极不平衡,总趋势,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世界城乡人口分布也极不平衡,分析爪哇岛人口密度特别大的原因。
2. 议一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自然:热带雨林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土壤肥沃(由于火山爆发,火山灰的原因)有灌溉水,对发展农业有利 人文:a历史悠久;b经济水平高,自然: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 人文: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科技,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南半球相同纬度范围内,陆地面积较小或海洋面积广大),人口分布较少,2)非洲非洲海岸线平直,少优良港湾,距离海岸线200千米范围内面积占非洲总面积小,且非洲大部分地处热带,内陆高原地区较为凉爽,适宜居住,3)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在热带地区,人口多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地带,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延迟符,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地形,从地形条件看,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这是因为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不大、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山地和高原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土层瘠薄、交通困难,气候,从气候条件来看,人口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区,水资源,水源对人口分布影响巨大,河湖沿岸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长江入海口处-上海陆家嘴,土壤,土壤,农业,人口,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会吸引人口集聚。
例如:石油城市、煤炭城市等,人文因素,科技进步可以改变人口分布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口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科技,02,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经济,01,活动,1. 1935 年,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发表了中国人口之分布的论文在该文中,他提出了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瑷珲腾冲线,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今称黑河腾冲线读图 1-6,完成相关任务,1)找出黑河腾冲线西北一侧人口较为稠密的区域,归纳它们的地理分布特点,分析其人口较为稠密的原因 (2)分析黑河腾冲线的地理意义,讨论该线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内在联系,活动,1. 1935 年,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发表了中国人口之分布的论文在该文中,他提出了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瑷珲腾冲线,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今称黑河腾冲线读图 1-6,完成相关任务,3)近一个世纪以来,虽然我国人口分布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胡焕庸先生提出的人口分布对比线依然是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基线议一议,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分布对比线是否会向西北方向移动?为什么,人口较为稠密的区域:新疆绿洲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南部河谷地区。
地理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人口较为稠密的原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在水源充足的绿洲或河流沿岸地区,人口稠密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分布于海拔较低的,1)找出黑河腾冲线西北一侧人口较为稠密的区域,归纳它们的地理分布特点,分析其人口较为稠密的原因,2)分析黑河腾冲线的地理意义,讨论该线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内在联系,黑河一腾冲线的地理意义: 该线直观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的格局,线的东南侧人口稠密,线的西北侧人口稀疏 此线成为地理研究和国家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该人口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重合,线东南侧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充沛,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线西北侧位于非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降水较少,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3)近一个世纪以来,虽然我国人口分布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胡焕庸先生提出的人口分布对比线依然是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基线议一议,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分布对比线是否会向西北方向移动?为什么,方案一:不会,该线西北自然地理环境恶劣,气候干旱,自然承载力有限,人口难以大量增长 方案二:会,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交通条件的改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这条人口分界线会小范围波动,课堂小结,对点训练,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
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是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读图,完34题 3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人口密集省份 B山地丘陵地区 C水源短缺地区 D经济落后省份 4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 ) A初始人口密度较低,环境承载力大 B医疗条件好,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C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 D交通通达度高,是人口增加的主要“拉力,对点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