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简短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事迹.docx
9页一些简短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事迹1. 要3个身残志坚的,故事短一点的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 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 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 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
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 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 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 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霍金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海伦•凯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 (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2. 列举一个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事迹古: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砍去双脚),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万一千余字关于孙膑膑刑其实是错误的,在太史公自序这本书中提到“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讲的是孙膑被砍掉双脚,而不是挖掉膝盖骨今:.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于济南,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1970年又随父母下放至山东聊城莘县,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结婚198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张海迪树立为宣传偶像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张海迪历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外:斯蒂芬·威廉·霍金,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之所以在轮椅上坐了47年,是因为他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1973年,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罗斯福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1933—1945),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孚众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 届总统的人。
在扑灭了一场林火后,他跳进了冰冷的海水,因此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前景,并没有使罗斯福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他用以疗病的佐治亚温泉被众人称之为“笑声震天的地方”1924年,他又拄着双拐重返政坛,并在1928年成为纽约州州长 政敌们常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这是罗斯福终生都不得不与之搏斗的事情,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首次参加竞选他就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以绝对优势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3. 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事迹1、司马迁 忍辱负重写《史记》 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青年时期曾经游历全国各地,接触社会、体验民情、考察史迹后来他继承父职做了太史令,阅读了国家国家珍藏的许多古代文献在此基础上,他开始秉承父亲的遗志撰写《史记》正当司马迁专心著书的时候,发生了李陵事件,司马迁秉公直言, 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阉割)宫刑是腐刑,污及先人,见笑亲友。
让一个男人不是男人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强忍屈辱,在痛苦中发愤著书,用毕生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鲁迅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曹雪芹身世坎坷著《红楼梦》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少年时代过着锦衣纨裤的富贵生活到雍 正初年,因受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父亲被免职,家产被抄,举家迁居北京从此家道衰落,生活日趋艰困家庭的盛衰变迁,世态的炎凉,使他深深地感受到封建贵族阶级的腐朽残酷和内部的倾轧离析曹雪芹遂以毕生精力创作《石头记》即《红楼梦》其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红楼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3、蒲松龄科举失意著《聊斋志异》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年青时醉心于科举考试,屡次参考都以失败告终生活也是贫困潦倒,直到老年还是穷秀才一个,靠教书勉强维持生活 正是科举考场的失意,促使他觉醒,认识到封建科举考试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蒲松龄转而著书立说,针砭时弊据说他在乡里的时候,经常在大路旁铺上苇席,准备着烟和茶,让过路的人给他讲故事,别人讲累了,口渴了,他奉上烟和茶,一定要别人讲完才肯罢休回家立刻记录如此数十年,终于写成了《聊斋志异》,矛盾赞誉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也赞曰“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4、张海迪身残志坚张海迪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张海迪身残志坚,抱着“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的坚定信念,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痛,自学了英,德,日语还翻译了十三万字的英文小说,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作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5、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十分清贫的贫民家庭从四岁起,在父亲的拳打脚踢下开始学习钢琴,十三岁便成为管风琴师,并开始创作音乐作品1792年至1802年,贝多芬迁居维也纳,一个处处充满音乐的艺术殿堂在这期间贝多芬追求音乐技艺的纯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也遭受到了失恋的痛苦,同时耳朵也也丧失了听力在这最痛苦的日子里,贝多芬对音乐的追求却没有停止,他坚强的个性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克服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
1827年3月16日,穷困潦倒,孑然一身的贝多芬病逝于维也纳,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做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著作上6、诺贝 尔 炸药之父———诺贝 尔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当他满脸鲜血从爆炸成功的硝烟钻出时,却兴奋的大叫“我成功了”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