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课题研究报告(2).docx
22页课题名称: “小学科学课堂对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有效交流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 hjyy201431课题类别:微型课题研究领域:课堂教学策略课题完成时间: 2014 年 12 月课题主持人: 赵晓辉 副研究员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小学教研部课题主要成员:赵晓辉、陈晓东、安东来、王庆霖、刘颖、 丁璐莎、金光涛“小学科学课堂对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有效交流的 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关注课堂核心环节,提升教学品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走过了 12 个年头,课改的理念已经深入教师内心,与 10 年前相比,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留给 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增大了, 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地体现合作探究, 突 出实践性和操作性 但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 很多时候还停留在热热 闹闹地操作、小组浅层次的合作、简单汇报的层面上,而对于实验数 据和实验所获得的大量事实进行充分交流、 理性分析、 构建模型等环 节缺乏深入思考和有效策略, 对于科学概念的建立过程缺少思维的支撑。
哈尔滨小学科学学科,由于教师流动性较大,兼职教师较多、教1师缺少理科学习背景的现状, 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其 中最为突出的体现是:分析和解释数据、基于证据进行论证、获取、评估和交流信息的过程薄弱 每当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时, 教师总是忽略或简化这一环节, 经常会以少数人的结论代替全体同学的想法,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建立数据意识,会经常认为观点与证据不相关, 不能很好地将获取的信息转化为证据国内的学科课改专家对这种现象也在给予关注, 教科版教材的主 编郁波老师曾说: “从获得实验数据或实验现象, 到科学概念的建立, 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我们许多课堂,都看不到老师带领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分析、思考、整理、归纳的过程韦钰院士在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 中以专门的章节阐述了 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步骤,其中“第五步:处理信息和数据,并把它们 转换成实证”关于这一步骤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的地位是这样描述的: “把观察到的信息和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和分析, 以归纳现象 后面存在的规律,这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步骤。
”对于这一步骤的 指导理论依据是 “科学家在这个时候会运用两种思维方式: 推理思维 和直觉思维 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来说, 进行信息和数据处理这一 步是‘动脑’的时候,应该逐步引导他们运用推理的思维来进行数据的显示和分析, 而不要鼓励他们依靠直接的感知来形成表面的结论 ”从国际视野来看, 2013 年《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颁布, 与 1996 年颁布的教育标准相比, 提出了 “科学与工程实践” 的观点, 这其中有一条重要的信息就是, 强调了科学活动中核心概念背后的推2理过程, 关注在建构概念时论证所起的作用, 认识到科学知识是通过 一种推理过程而建立的 在科学活动中要强调逻辑推理、 社会交往和 讨论交流基于以上的认识与思考, 课题组选择了一个切口比较小, 又有一 定挑战性的研究内容, 同时也是一直困惑我们的问题开展为期一年的 研究本课题研究内容的界定: 通过典型课例进行深入剖析, 引导教师 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 利 用证据、分析交流、归纳概括、形成概念的理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课 堂教学中学生实验操作完成后, 对获得的实验数据、 观察到的实验现 象,如何论证, 包括个人内部对证据的理解与分析,以及成员之间的 交流、质疑、反思、共识等过程本课题研究主要围绕:1. 对实验现象和数据交流、质疑时间分配的研究2. 对待真实实验数据的态度,对数据分析的有效指导研究3. 对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的评价研究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观察研究、比较研究和案例 研究方法课题研究主要包括申报启动阶段、 课题研究阶段、 和结题准备阶段课题研究的成果:典型课例集一册一、课题研究的价值3(一)背景与意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推进多年,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随 着脑科学和学习科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化, 小学科学的教学理 念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 完善对科学教育的本质认识也越来越深 刻,由课改之初的注重探究的流程和模式,正在向纵深发展,就像人 类对科学的认识一样, 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接近科学家探索 未知世界的本质另外,借鉴国际小学科学研究的新进展,人们越来 越认识到, 科学探究不是一个线性的模式和程序, 科学探究的过程也 是非线性的,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是对实证的分析,建 立科学的概念和模型。
基于以上的认识, 现在科学界的同仁, 也越来越开始关注概念的 形成过程,而不仅仅是记住某个科学结论而概念的建立,不仅仅靠 观察、实验、记录就可以完成的,更重要的是对数据的采集、收集足 够的样本,然后进行充分交流、碰撞,形成初步的共识,得到的结论 要得到普遍的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教师要充分引导: 如何看待这些数据或现象?如何提出核心的问题, 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或见解, 如何达成共识?教师的 评价策略有哪些?对于教学中做得普遍薄弱的环节, 原因也是多方面 的,一是教材的容量较大, 一节课的活动较多,老师们普遍感觉时间 不够用,因此,这个环节被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另外,老师们普遍对 这个环节的认识程度不够,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实验做成功了,观察 到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了,结论自然就有了,没必要浪费那么多时4间去交流、研讨,所以通常是直指结论,学生说不出来,常常是教师 代替学生总结出规律或结论其实,这样的课通常只是表面的热闹, 而科学的本质体现的就不够了。
因此, 根据我市小学科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借鉴国际现有的研究成果,开展符合我市教育现实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目的与价值1. 本项微课题的研究,对改进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体 现科学课的学科特点提供借鉴与指导通过对部分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 课题组研究的课题内容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同时又是及其重要的环节,往往被多数教师所忽视, 通过课题的研究, 首先提高教师们的认识程 度,通过资料的学习、研讨、实践、反思,使得实验教师首先提高认 识, 并且从自己的课堂做起, 关注实验数据的获得, 我们欣喜地看到, 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悄然发生变化, 教师在上课时不仅仅是获得一 组或两组数据就浅尝辄止地得出结论, 而是搜集每个小组的数据, 真 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首先,数据样本增大了,同时尊重每个小组的 实验成果,同时注重对数据的分析,从大量的数据样本中总结规律,建立物理或数学模型,对于异常数据,不是置之不理或是有意规避,而是正确面对, 引导孩子重新测量或实验, 培养学生一种实事求是的 态度和尊重事实、尊重数据的精神,这也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
通 过体现科学本质课堂的构建, 提高了科学课堂的实效性, 再通过实验 教师的阶段成果展示或示范课引领, 不断发挥实验教师的引领和示范5作用, 让更多的科学教师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课堂, 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 更加重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论证, 使科学课更能体现学科本质2.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分析、归纳、概况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较大空间对于实验学校和实验班的孩子, 课题组也在不断地跟踪反馈, 通 过课后访谈和调查问卷显示, 参与课题实验的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显得 更有耐心, 并且及时记录的习惯在逐渐养成, 另外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也逐渐增强,能透过数据、透过事实,分析数据背后隐含的规律,并且学生倾听的习惯,与其他人对话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3. 为构建符合我市小学生科学素养发展与提升、反馈与指导, 加强小学科学学科质量管理与改进奠定基础通过课堂研究,课题组积累了一些典型课例的经验,这对于指导 教师教学,制定课堂评价指标,都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二、课题研究的方法1. 文献研究:课题开题前,对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整理,掌握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进展;2. 调查研究:在实施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 等形式,了解我市城区小学科学课堂对证据分析和交流的现状与 问题;3. 观察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听过课堂观察结合教师访谈的 方式,掌握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交6流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4. 案例研究: 实验教师在实验操作完成后, 要留出充分的时间引导孩子收集分析数据和现象,通过与以往的教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不断体会和反思,对改进完善交流环节积累典型案例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一) 2014 年 3 ―4 月: 申报启动阶段1.3 月份,召开了部分骨干教师座谈会,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基 层学校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热点问题 确定微课题研究的方 向和内容2.4 月份, 确定课题组核心成员, 本着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相结合, 并且辐射面尽量大的原则, 我们确定了研究组的核心成员, 涵盖了南 岗、 香坊、 道外等几个大区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 明确各项任务分工二) 2014 年 5 月------2014 年 11 月:课题实施阶段按照预定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依据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 , 再研究再总结的原则,全面完成课题各项研究工作具体内容包括:1.5 月份,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中学习和研讨,由国家级教科版课 改专家陈晓东老师和金光涛老师, 为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讲座。
陈老 师讲座的题目是《关注儿童的科学教育》 ,我们又集体学习了北京宣 武区金娜老师《如何进行个体与集体论证》的讲座资料,大家更加明 确了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的目标2.4 月份,我们召开了“烛光杯”教学研讨活动,并把活动的主7题确定为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对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的有效交流与分析 通过对大量课例的研究, 使与会的教师对这一课题研究的内容有 了新的认识, 并且明确了自己今后在课堂教学中对本环节操作和实施 的策略,对如何获取数据、 如何分析数据中隐含的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