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歌集解.docx
15页李商隐诗歌集解篇一:李商隐锦瑟解李商隐《锦瑟》解谜叶桂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锦瑟》诗,无疑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难理解,因而解读最为纷纭的作品但它毕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的解读,不仅是可以检验和磨砺我们的武器,而且是我们铸造新武器的重要资源,因此不论多么困难,我们还是要解读经典综观古今批评家对《锦瑟》的解读,我以为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一是该诗颔、腹两联中四组意象的内在关系,二是对于上述四组意象含义的重新解读这两个重要问题的深入研究,或许会使我们的《锦瑟》解读有新的收获一、《锦瑟》颔、腹联四组意象之内在关系《锦瑟》之所以解者纷纭,关键在于诗中颔、腹两联中的四个用典涉及的意象难以准确把握,而我以为这又与我们对于这些意象的内在关系缺乏深入理解有关我们现在就来深入地分析一下这些意象之间的内在关系1.颔联中两组意象之间的内在关系:“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颔联中庄子所化之“蝴蝶”与望帝所托(亦“化”也)之“杜鹃”是同类物,自然互相关联而且蝴蝶舞于春,是春天的景象,这就自然又与“春心”在时间上互相关联。
2.腹联中两组意象的关系:“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关于腹联中的这两句诗,有一个重要问题首先需要加以探讨,这就是“珠有泪”三个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诗,虽然从外在形态上看,对偶比较工整,但若就意思而言,“珠有泪”当为“泪作珠”因为《锦瑟》颔联、腹联中四组意象都是由此一物化生为另外一物,因此就意思而言,显然“珠有泪”当为“泪作珠”,即“泪”化作“珠”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看一看腹联两句诗之间的内在关系腹联中的“珠”与“玉”亦为同类之物,自然有着内在的关系李商隐诗中就有珠玉相连之句,如“宝婺摇珠佩,嫦娥照玉轮”(《七夕偶题》);“珠树重行怜翡翠,玉楼双舞羡昆鸡”(《饮席戏赠同舍》);“珠玉终相类,同名作夜光”(《判春》)3.颔联与腹联之间的内在关系:颔联写春,是时间;腹联虽然有“月”和“日”这样的表时间的用语,但毕竟将沧海与蓝田放在句首,故可以视为着眼于空间由时间到空间,虽转实连而且颔联与腹联之间又暗中以“泪”字相挽杜鹃啼春,啼则有泪杜鹃之泪与鲛人(珠)之泪相连,这其实就如同电影中的意象组接在探讨《锦瑟》诗颔联、腹联中四组意象之间的关系时,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上面我已经提到过的问题,就是这四组意象中都贯穿着一个“化”字。
化”即“生”也,四组意象都是由此一物(人)化生成另一物而且颔联中的庄子与蝴蝶、望帝与杜鹃,都是二而一也,皆为作者之自喻;同样腹联中的珠(鲛人)与泪、玉与烟也都是二而一也,亦为作者的自况庄子、蝴蝶,望帝、杜鹃,泪、珠,玉、烟,这八种事物(人物)都是作者自喻,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与把握该诗的颔联、腹联,乃至《锦瑟》全诗都至为重要准乎此,则沉潜深藏于水底的“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意象的含义便开始浮到水面了二、“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意象含义《锦瑟》之难解,关键在于颔联与腹联中的四组意象的理解,而最难于索解与把握的正是“蓝田日暖玉生烟”中的意象,这也是造成若干歧解的重要根源之一我们现在就来认真审视这句诗中的意象的真正含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腹联的这两句诗,不仅在形式上对偶,而且在内容上也关系密切因此,为了准确地把握“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意象,不妨先从“沧海月明珠有泪”这句诗的意象入手关于“沧海月明珠有泪”这句诗,注家常引用的两条资料是:郭宪《别国洞冥记》云:“味勒国在日南,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宫,得泪珠,则鲛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本文关于《锦瑟》的研究资料的引文凡不另外注明出处的,均转引自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12月版,后面不再注出)张华《博物志》云:“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关于这两条资料,一般诗评家都注重一个“泪”字,这是不错的我还想强调的是“珠”为“泪”所化,或“泪”化作了“珠”如上所述,颔联中的两句诗虽然对偶比较工整,但若就意思而言,“珠有泪”当为“泪作珠”鲛人之泪虽可化为珠,但却像庄子所说的那样要“有待”或“有所待”冯浩注“沧海月明珠有泪”时,又引《大戴礼记》:“蚌蛤龟珠,与月盛虚朱鹤龄注此句引《文选》注曰:“月满则珠全,月亏则珠阙可见鲛人之泪化作珠,是在月满之时沧海月明珠有泪”,这里的“月明”即“月满”或“月圆”,因为月圆或满才明现在我们来探讨“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意象含义蓝田日暖玉生烟”,诗家注这句诗多引用以下两条资料:《吴女紫玉传》:王梳妆,忽见玉,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玉跪而言曰:?昔诸生韩重来求玉,大王不许玉名毁义绝,自致身亡重以远还,闻玉已死,故赍牲币诣家吊唁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以珠遗之不为发冢,愿勿推治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程梦星注)《困学纪闻》:司空表圣云:“戴容州叔伦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义山句本此冯浩注)很显然这两条资料对于解读这句诗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却不可过于拘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两句诗在内容上,“沧海”对“蓝田”,“月明”对“日暖”,“泪”对“玉”,“珠”对“烟”,“玉”能生“烟”,但也要“有待”或“有所待”,这就是“日暖”日”为帝王之象李商隐在诗中不止一次地用过“日下”(即皇帝所在的长安),如“日下繁香不自持,月中流艳与谁期?”(《曲池》);“闻君来日下,见我最娇儿《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日下”中的“日”字即指帝王李商隐诗中以“日”明确地指代帝王的还有“日角”中的“日”,如“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隋宫》)又,“东南一望日中乌,欲逐羲和去得无?且向秦楼棠树下,每朝先觅照罗敷《东南》)冯浩笺注此诗曰:“叹不得近君而且乐室家之乐也在泾州而望京师,故曰东南而对于“日中乌”则注曰:《史记?龟策列传》:孔子曰:“日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乌我以为“日暖”之“日”正同于“日下”、“日角”之“日”、“日中乌”之“日”这样,“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意象含义就比较明显了:“日”象征大唐帝王,“暖”指政治清明,玉”为作者自谓,喻有才能的人,“烟”即“花”(“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喜雪》]),意为有所作为全句之意为帝王政治清明,则玉可生烟,即自己可以有所作为。
我系本王孙”(《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李商隐为唐王孙,是始终心存魏阙的(“徒欲心存阕”[《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在这里,我以为将李商隐与李贺两个唐诸王孙作一番比较,对我们深入理解李商隐的这句诗将是十分有益的李贺与李商隐虽然都是唐诸王孙,都是中唐以后的最杰出的诗人,而且政治上都不得志,甚至有些诗歌的风格也颇有相似之处,但整体上说来,这两位唐诸王孙无论对政治,还是对诗歌创作的态度都是很不相同的李贺在仕途上的路被杜绝之后,对政治已经感到彻底绝望,于是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诗歌创作之中,而且以为通过诗歌可以求得永恒的人生价值,所谓“唯留一简书,泥金泰山顶”(《咏怀二首》)但李商隐不同,虽然他在仕途上也很不得意,甚至终生坎坷,但对政治却并不完全绝望综观李商隐的全部诗作,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于政治,不仅从未忘怀,而且始终特别关注,政治意识特别强烈,这我们只要读一读其《有感》、《重有感》等诗篇就十分清楚了李商隐也酷爱诗歌创作,成就也一点不比李贺差,而且他对于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华也颇为自负,但他始终希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作为唐王孙,把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寄托于“日暖”,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我所以将“日暖”之“日”解作大唐帝王,将“暖”解作政治清明,另一根据是冯浩在注释“沧海月明珠有泪”这句诗时,曾云:“礼斗威仪:‘德至源泉,则江海出明珠。
’”这里所谓的“德”即帝王之德,亦即政治清明可见“月明”已经有此寓意了我说“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意象已经比较明显,所谓明显是指“日暖”则“玉”可生烟的关系比较明确至于李商隐对“日暖”的态度是相信“日暖”,希望“日暖”,还是“日不暖”,故“玉”难生“烟”?这仍然有很大的解读空间三、《锦瑟》的整体构思一首诗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个别意象的含义是在整体中确立的,因此我们还必须将我们上面对于一些具体意象篇二:李商隐诗歌解读赏析李商隐诗歌解读赏析一、背景1、时代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蹊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从祖父起迁居郑州萦阳.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卒于唐玄宗大中十二年即公元858年,终年46岁.他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宪,穆,敬,文,武,宣宗六朝,主要活动时期大约在文,武,宣三朝,这一时期唐王朝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异常的尖锐激烈,李商隐所处的就是唐王朝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与深化中走向没落的时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的著名诗句正象征性地显示了唐王朝无可挽回的没落趋势李商隐的人生之舟就在这动荡迷乱的时代风浪中起伏沉沦2、家世商隐本是唐王室同宗,他的祖先和唐高祖李渊的祖先都是汉李广的十六世孙凉武昭王李高的后裔,但他的先世并没有被编入属籍,得到唐王朝的承认,自然也享受不到和王室同宗一样的待遇。
从曾祖父起,连续几代都是寡母孤儿,形影相吊曾祖父李叔恒未到而立之年就溘然长逝曾祖母独自抚育其子,而其子又因病早早辞世,她又担起抚育孤孙李嗣的重担后十年,夫人始以寿殁,诸孤且幼”待李嗣得殿中侍御史衔后,又撇下妻子与李商隐兄弟,死于江南做幕之地这一年,李商隐仅十岁十岁的他与母亲扶柩回到郑州荥阳,“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简直像个逃荒者为了维持生计,母子只得“佣书贩舂”,艰难度日这种接连三代孤寡的家世,失去家庭主要支柱后孤儿寡母所承受的负担以及经济上、心理上的极大压力,远比一般家庭持久而沉重不独如此,除了亲属三代孤寡的境遇,李商隐两位姐姐的命运也给了李商隐很大的影响李商隐的一位姐姐可能未婚早逝他的另一位姐姐嫁到裴家后,由于流露出对丈夫的不满,不久就被遣回娘家,十九岁即郁郁去世这种累世孑遗、贫寒无依的家世,使他从小在心理上积淀了许多悲剧性因子,诸如对人情冷暖的特殊敏感、强烈的孤独感和对前途命运的忧伤等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这些写于早期的诗中,就已流露出一般青少年少有的感伤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磨练出诗人坚强的性格,坚韧的毅力,激发起他发奋读书追求理想的决心少年的商隐拜隐居在乡间的一位堂叔父为师,这位“处士叔”耿介的品格,广博的学识对商隐一生影响颇大。
3、仕途西方有一句名言:“性格决定命运在李商隐身上,倒是命运决定了他的性格举凡研究李商隐的著作,提到李商隐时,几乎无一例外认为他悱恻缠绵、内向敏感、伤感多情等等,但李商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家事的命途多舛自不待言,个人的事业前途也是一塌糊涂,这便是李商隐的大环境和小环境了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16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十六岁以后就开始应举,走的是唐代士人都走的“温卷”的道路,他得到了当时的朝廷元老和骈文名家令狐楚的赏识,这位老人对商隐扶植奖掖,使商隐对他终生感怀不尽然而初次应试,商隐落第了,这对出生寒门的青年商隐来说是沉重的一击,但他毕竟又是血气方刚的少年,他依然满怀信心这时候他遇见了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崔戎,被招聘为幕僚,可惜岁月是那样无情,赴任不到几个月,崔戎便病故了终于在开成二年(公元837)年,靠令狐陶的关系,商隐考中了进士几近十年,商隐才中举从中举到入仕还有遥远的距离,而在长安求仕的十年中,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中成为可悲的牺牲品商隐原来投身的令狐父子是牛党,中举之后商隐得到了泾原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