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林总的军事“功课”和四野的部队素质.docx

23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61330737
  • 上传时间:2022-03-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14.92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林总的军事“功课〃和四野的部队素质目录1. 序言1刘伯承的军事战略理论12. 粟裕的“功课”也可得一优秀2现在再来考校林彪的军事功课34. 1.有关林彪“做功课”的逸闻是全党全军闻名已久的32.林彪的“功课”的实施效果之一是他在恶战环境中提速练成了庞大强悍的四野部队并获得了战场的完胜44. 3.六个战术原则6四野战斗力为何冠绝全军?林总从三个方面调教,强调敢打敢拼84. 1.首先是作风95. 2.其次是战术103. 3.第三是指挥11四野为何战斗力强悍?看看他们底了有多雄厚,更有灵魂人物林总134. 林总带的部队,至今仍是我军精锐!看看粟总怎么评价167.1.林总:深思熟虑,不打无把握之仗167.2.粟总:大胆用兵,尽打神仙仗177.3.经历不同,决定了作战风格迥异207.4.到底谁厉害?粟总说过一句话22解放战争时,为何唯独林总的四野,拥有百万雄师还配有美式装备?.........231.序言将帅的军事“功课”不外乎体现于其战略战术的学养、创见和军事技术的熟稔与掌握这世界上都说德意志军队将帅的军事功课最好,其“基础课”可以做得十分严谨、周密,而“专业课”又每每充满着发明、创新,诸如总体战,歼灭战什么的来处据说始作俑者都是德国军人。

      还有一绝,它的元帅能够上天开飞机,它的上将可以驾驶战车、坦克,且熟练异常,世罕其匹2.刘伯承的军事战略理论坚决执行命令,为部队走向大兵团、正规化作战,显得尤其重要否则,大兵团作战就无法展开,整个战局就会搞乱所谓主动协同:林总非常注重各部队之间的团结和协同强调友邻部队之间,如果发现情况,就应机动配合枪炮声就是命令,只要不妨碍自己的任务,部队就主动地向枪炮声方向前进,主动协同友邻部队作战四野部队有个特点:在争主攻任务或打扫战场时,经常争得不可开交,但在战场从来都是主动配合和协同,毫不含糊5.2.其次是战术林总将战术与作风的关系归纳为:准备阶段不莽撞(讲战术),战斗阶段要硬拼(讲作风)在东北战场的战斗实践中,林总总结出了东野著名的六大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这些战术原则,是从最基层单位开始,以班为基础,再拓展到排、连、营、团、师,直到大兵团作战林总把高深的军事理论和战术要领,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不识字的普通官兵和翻身农民-•听就懂、就能记住、就能理解、就会运用例如“三三制”,就是班级进攻行动的组织形式:1个班要分成3-4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3-4人,在班长的指挥下,根据敌情和地形,散开一定的距离进行作战。

      目的是发挥作战效能,减少部队伤亡再如“一点两面”,是强调进攻战斗要有多个攻击点,但优势兵力要集中在主攻点上,并张开两面(也可以三面四面)实施包围,力求全歼敌人一点两面”从班级进攻到大兵团作战都可适用这六大战术原则,从提升部队最基本作战单元的战术水平入手,涵盖到战斗、战役到战略的各个层面例如攻打锦州:一点,是由2、3纵并加强6纵17师和炮兵主力作为主攻方向;两面,一是7、9纵作辅助攻击,二是8纵作牵制性攻击又如攻打天津:一点,是38、39军并加强43军128师和炮兵主力作为主攻方向;两面,一是44、45军作辅助攻击,二是46军加49军145师作牵制性攻击从战斗到战役层面,灵活掌握,运用自如林总惜言如金,但在战术问题上是个地地道道的“婆婆嘴”,大会讲、小会讲,谈话讲、电报讲,是一有机会就讲,还结合战例计,尤其是失败的战例讲从而使四野整体的战术水平都得以提升,而不仅仅只是培养几个尖子部队因此,四野部队基本上没有弱旅,任何一支部队只要逮住机会,都非常能打例如5、12纵(后来的42、49军)是东野最晚成立的2个纵队,前者在平津战役的丰台战斗和抗美援朝的黄草岭战斗中,均打出威名;后者的146师2个团在青树坪遭桂军3个主力师伏击,在地形和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下,居然在激战2天多之后,成建制撤出战斗。

      5.3.第三是指挥部队的作风硬、战术高,这只是具备了打胜仗的基础条件,还需要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部队的指挥能力图4杨成武在林总军事生涯的各个阶段,非常注重培养下级指挥员的指挥能力o1936年12月,杨成武担任红1师师长由于长期从事政工,杨成武担心当不好师长,要求上级重新考虑时任红大校长的林总与杨成武有一次长谈,从9个方面谈了如何当好一名师长这次谈话由杨成武整理出来,成为著名的《怎样当好一个师长》一文这篇文章在今天看来,不仅对当师长、对担任其他任何职务,仍有现实指导意义进军东北后,由于部队发展很快,林总更加关注各级指挥员的指挥能力通过办培训班以及会议、谈话等形式,培养和锻炼各级指挥员作战中,林总在要求下级指挥员坚决执行命令的同时,更强调“在临时情况变化时,在不妨碍整个上级意图时,应当机断专行,去灵活处理情况这就是执行命令的坚决性与具体情况下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同时,林总把机断专行分为有两种情况:积极的机断专行与消极的机断专行他最希望的是积极的机断专行,即在歼灭敌人这个总意图下,在不妨碍整个部队的作战协同时,鼓励下级指挥员机断专行,根据战场形势灵活处置林总自己爱思考,也经常“机断专行"所以他比较喜欢爱动脑筋、有个性的指挥员,不喜欢那种只会服从命令的干部。

      因此,在东野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机制:一些相对平稳的军事干部逐步转到后方甚至地方,一些资历不高但有思想、有个性的指挥员走上前台,如韩先楚、邓华、钟伟、黄永胜、丁盛、梁兴初等图51962年11月14日,54军军长丁盛(左二)与韦统泰(右二)及其他指战员亲赴航堆以南地区视察阵地林总打仗计算非常缜密,但对下级并不包办代替:明确各部队的任务,但对具体如何执行任务,则充分发挥下级的主观能动性,由各级指挥员根据现场情况自主计划和实施林总规定:每战之后,各级指挥员都必须进行战役或战斗总结,并督促甚严因此,各级指挥员通过实战和总结,每打一仗,指挥能力前进一步这样日积月累,四野各级指挥员的指挥能力都显著进步,并且“机断专行”能力也相当出色例如衡宝战役中,45军135师为赶时间,关闭电台急行军,未接到四野总部停止前进的命令,直接闯入白崇禧集团的防御纵深,遭桂系5个师的猛烈围攻135师师长丁盛在极险恶的情况下,异常冷静,机智灵活,该打时打、不该打时不打,把白崇福的防御体系冲了个七零八落林总也立马抓住这只过河的“卒子”,来了个“中心开花”,迅速调动兵力四面合围结果,桂系主力不仅没有吃掉135师,反被135师截断西撤之路,为衡宝战役胜利立下了首功。

      更经典的战例,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由于战局急转,志司指挥机构尚未建立,在没有战役计划的情况下,首批入朝的志愿军(全是四野部队)根据战场形势,主动发起战斗尤其是40军118师,师长邓岳“机断专行”,在10月24日晚提前宿营并布置战场,在25日上午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因为此战,10月25日被确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6. 四野为何战斗力强悍?看看他们底子有多雄厚,更有灵魂人物林总在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中,四野的战斗足迹从东北地区一直延伸到海南岛,可以说贯穿了整个中国而在其中辽沈战役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这场战争之后,我军在质量上超过了国军,在数量上也取得了优势四野的贡献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当全国的战势处于胶着状态时,四野在东北地区战争的胜利将胶着的状态打破,由此让国军遭受了沉重的心理打击,最初的战斗意志开始动摇此后的战争,我军便逐渐取得上风那么,四野的战斗力为什么会如此强悍?首先是因为四野的底子雄厚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东北地区是重要的战略节点日本军队在东北地区“苦心”经营多年,东北的工业己经初具规模,比全国的其他地区要先进所以在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之后,国军和我军谁能够取得东北地区,就意味着在战略补给上占有了绝对的主动权。

      东北临近苏联的远东地区,我军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可以得到苏联的援助国军也不廿示弱,集结了五大主力军于东北地区,不惜痛下血本我军方面出了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六万人,主力三万人,还从延安以及各个解放区调集了两万多的兵力到东北地区,人数上十万虽然在数量上尚不能和国军的部队相提并论,但这儿乎是我军的全部精兵抗日初期的八路军,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考验的红军,数量虽只有三万,但是军事素养极高,让日军都极为忌惮四野的发展可以称得上是奇迹,最初敌强我弱,在土地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清剿土匪开展之后,群众的力量被发动起来解放战争被称为人民的战争,这是因为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之间是鱼和水的关系从1947年到1948年一年的时间里,北方地区为主力部队输送的兵力达到了37万人辽沈战役前夕,解放军的总兵力达到百万,其中四野的兵力是最多的辽沈战役结束以后,我军缴获了大量的美式武器装备,四野更是如虎添翼 除此之外,林总的领导能力也是四野能够表现突出的原因之一,林总一直推崇打稳仗,讲求水到渠成优秀的军队还需要有灵魂般的人物将全军凝聚在一起作为名声赫赫的“常胜将军”,林总对于战局的分析能力慎密在敌我双方力量的评估上,他能有准确的把握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四野的作战风格。

      老蒋对四野的评价是-“这是战争魔鬼”图6黄埔时期的林彪这两个战例,充分体现了四野部队作风硬、战术高、指挥强的特点对四野的战斗力,数个战场敌手都有过很高的评价在东北战场,杜聿明兵败辽沈后曾说“东北敌军的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及战力远远超过关内敌军”在朝战中,麦克阿瑟说“他们(志愿军)是很危险的敌人,总是插入我们纵深发起攻击”;李奇微说的“中国人在夜间进攻特别神秘莫测,不可思议,中国部队很有效地隐蔽自己的行动”等7. 林总带的部队,至今仍是我军精锐!看看粟总怎么评价关于林总和粟总谁更能打的话题,长久以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木文略作一介绍和比较7.1.林总:深思熟虑,不打无把握之仗林总的指挥风格,是深思熟虑中带着灵巧而机敏,不愿意行险,尤其擅长伏击战在红军时期,红一军团先后下辖的7个军中,林总带领红4军,而红3军军长黄公略和红12军军K伍中豪都早早牺牲,林总便继朱老总之后统领红一军团红一军团是红一方面军的头等主力,战绩最佳、战果最大,连红三军团军团长彭老总那样心高气傲的人,都称红一军团为“大哥”林总在红军时期,经常与彭老总的三军团配合作战,有时左右策应,有时前后掩护,护送着核心机关穿过重重险阻完成长征。

      在长征中,红一军团是开路先锋,抢渡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攻腊子口,创下了许多经典战例,完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为军团长的林总,在艰难困苦中指挥若定,无役不与,表现相当出色 石灰沟石灰沟平型关〔平型关木坦(1937年9月)'寒水村、小寨—A八路军开进方向—A八路军伏击进攻踣线—八路军防御阵地®八路军歼灭日军地区f国民党军防御阵地]=日军开进及麒擅抗战时期的平型关伏击战,是林总的得意之作之一他出色发挥了红军时期擅长运用的伏击战法,3个团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置都十分到位对于老爷庙制高点的争夺,林总给李天佑下了死命令,副团长杨勇亲自带部队上阵肉搏,最后终于夺下此地,保证了战斗的胜利塔山阻击战最紧张的时刻,四纵异常艰苦,阵地多处失守,华北傅作义增援兵团马上就要和锦州之敌形成夹击,林总仍能沉住气,按着一纵总预备队不动,斥令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这也反映了林总在作战中的坚忍和果决林总指挥生涯中辉煌的时间很多,三大战役打了两个,并直下中南,打光白崇福,直取海南岛蒋军精锐部队中,新1军、新6军和桂系钢7军,都是被林总的四野消灭的特别是林总在辽西追击歼灭廖耀湘兵团时的以乱制乱,非常大胆出色。

      而且林总很擅长在实战中锻炼部队、培养部队,不断总结带兵经验,所以他带过的部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