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 四章》公开课教案.docx

22页
  • 卖家[上传人]:62****1
  • 文档编号:589220580
  • 上传时间:2024-09-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05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选择性必修上册6.1《老子 四章》公开课教案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学习以喻说理的论证方法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等的关系,理解老子的辩证哲学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老子凝练精妙、如歌如诗的语言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老子的思想主张,传承其中的积极、优秀之处学法指导1.利用课下注释、工具书并结合语境,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理解老子的思想3.辩证分析道家文化在当时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意义教学过程一、 课堂导入同学们知道孔子和老子的关系吗?《师说》里说孔子曾以老子为师传说孔丘千里迢迢拜见老子,老子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回到鲁国,”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

      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二、 课前预习1.作者作品(详见配套PPT)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晚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然后,老子就骑着大青牛走了相传归隐修炼于景室山(后更名为“老君山)”《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分为81章,其中1-37章的《道经》在前,38-81章的《德经》在后《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道德经》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词句准确、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作品简评】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魏源2.背景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诸侯的盟会450余次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德无能却好大喜功,强作妄为。

      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 老子思想老子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的核心是朴素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强调“谦虚”““不争”“柔弱”“知足”等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历史观上,《老子》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①道本思想《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与本体,缔造、成就了天地万物但道成就天地万物,并非有意作为,而完全出于无意作为,完全是自然而然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称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众妙之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因其自然,一切顺其自然,这就是道的本性道之本性是自然无为,但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正是因为无为,才成就了一切不自生,故能长生”,“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②辩证思想对立:老子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统一: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转变: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这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量(质)变: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③美学思想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的本性即是自然。

      出于对自然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素朴和稚拙,认为“大巧若拙”,赞美婴儿“含德之厚” ,主张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 古朴、稚拙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在中国古代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赞颂,与此对立的华艳轻浮,历来为人们所蔑视,这一倾向即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4.解题《<老子>四章》选取了《老子》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和第六十四章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思想三、 初读文本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注释]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②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③当其无,有车之用: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无"指车毂的中空处④埏埴:和泥(制作陶器)埏,揉和;埴,黏土 ⑤户牖:门窗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车轮中心的车毂中,正是因为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来安装车轴),车轮才能转动,车的作用才得以发挥揉和黏土做成器皿,正是因为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器皿才能发挥装东西的作用。

      开凿门窗以建造房屋,正是因为有了门窗内的空虚部分,屋子才能发挥供人居住的作用所以,“有”(车子、器皿、房屋)能给人带来便利,是因为“无”(空间)所发挥的作用第十一章】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通过对“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2.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明确:比喻论证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进行论证3. 第十一章运用比喻说明“有之以为利”,实际上是“无之以为用”,其中蕴含着“有”和“无”怎样的关系?明确:“有”与“无”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作为实体,“无”作为利用,犹如有了车毂中间的空间,才有车轮平稳的转动;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才能盛水,盛食物;有了门窗四壁的空间,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4.  老子对“有”和“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明确:一般人:只看到“实”和“有”及其作用,忽略另一面“空”和“无”的作用;只会利用“有”,不知“有”的功用是“无”造就而成老子:把“无”的作用突显出来,论述“有、无”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没有“无”就无所谓“有”。

      有无相生、对立统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在矛盾冲突尖锐、人心汲汲功利的社会中老子独具慧眼,见人所不见,为当时人们指出另一种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方法,具有启发意义事物存在着对立面:美凡、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彼此相反,又互相依存掌握了万物相互依存、相反相成的规律,便能在相反事物中获得力量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是老子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①企者:踮起脚的人 ②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③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明:形作动,显明④自是者不彰:自己为是的不能彰显功:名作动,建立功勋⑤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⑥长:长久一说读zhǎng,意思是得到敬重⑦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形”物:代词,这里指常人或:常常⑧处:为,做译文: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不能长久。

      用道的观点来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通晓道义的人不这样做1.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阐述“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2.本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从反面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列举并剖析了四种人生态度(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及其后果3. 怎样理解本章中“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含义?明确:有道是:欲速则不达,其意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相同①“企”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企者”是想要高出于人,想站得高,望得远,结果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②“跨”即越过,阔步而行,“跨者”是想要比别人走先一步,想走得快,走得远,结果反而走不远,走不快,也走不久③究其原因就在于超过自己的能力,违背了自己本具的天性所致凡是急躁冒进,急于功利,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不会长久,甚至会受到惩罚5.  怎样理解本章中“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的含义?明确:“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是说偏执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明辨是非因为“自见”“自是”都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他们只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我,只依赖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

      6.  怎样理解本章中“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含义?明确:“自伐”“自衿”,是自夸自己的功劳,认为自己最能干,好胜好强,好大喜功,一有点成绩就自鸣得意这样的人,到最后终究为大家所抛弃,连性命都可能被丢掉7.  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知识考点填空学生版.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知识考点填空教师版.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初中物理各章节思维导图汇总.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讲义.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知识点总结(填空版).pdf 2025年中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知识提纲【全六册】.pdf 2025年中考物理冲刺九大专题复习资料.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知识点框架图.pdf 2025年中考物理终极押题猜想(原卷版).pdf 铸就卓越班风+书写无悔青春+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主题班会.pptx 项目六《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第三节说课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沪科版.pptx 凝心聚力共赴成长+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班级团建小游戏.pptx 202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解析(综合题).docx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中的怀古咏史+课件.pptx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第64课时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重难课时)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pptx 2026届高考古诗鉴赏——语言(炼字、炼句、风格)课件.pptx 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课件-2025-2026学年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pptx 学会专注掌控注意力+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习方法指导主题班会.pptx 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说课课件-2025-2026学年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pptx 技术设计的表达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通用技术人教版必修一.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