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程学习课件 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50页一、内容鉴赏一、内容鉴赏1.1.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作者是怎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分析探究【分析探究】】①①首先用首先用““烟涛微茫烟涛微茫””的瀛洲的的瀛洲的““难求难求””来衬来衬天姥山的可睹、可寻,这便是陪衬、铺垫的手法,这使诗一天姥山的可睹、可寻,这便是陪衬、铺垫的手法,这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色彩开始就带有神奇色彩②②作者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作者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处话下,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色彩、神奇的氛围,将我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色彩、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境界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境界2.2.本诗题为本诗题为““留别留别””,而作者却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渲染梦境,,而作者却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渲染梦境,这表现了什么主题?这表现了什么主题?【分析探究【分析探究】】李白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李白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来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的。
境来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的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诗人认为,神仙世界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诗人认为,神仙世界虚无缥缈难以寻觅,那就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虚无缥缈难以寻觅,那就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游乐吧,决不能游乐吧,决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摧眉折腰事权贵””,这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这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放达乐观的精神贵、放达乐观的精神3.3.诗人是如何由现实过渡到梦境,又由梦境过渡到现实的?诗人是如何由现实过渡到梦境,又由梦境过渡到现实的?【分析探究【分析探究】】从现实到梦境由过渡句从现实到梦境由过渡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夜飞度镜湖月””衔接,既写出梦之所源,又写出了梦之所向衔接,既写出梦之所源,又写出了梦之所向之之””代指越人语,承上;代指越人语,承上;““飞度镜湖飞度镜湖””这一神来之笔突出这一神来之笔突出梦境,从而引出下文对梦境的描写由梦境到现实的过渡句梦境,从而引出下文对梦境的描写由梦境到现实的过渡句是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4.4.““且放白鹿青崖间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想法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的想法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分析探究【分析探究】】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离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离开长安,诗人除去了无聊的宫廷词臣的束缚,脱离了丑恶污开长安,诗人除去了无聊的宫廷词臣的束缚,脱离了丑恶污浊的官场,浊的官场,““仰天大笑出门去仰天大笑出门去””,大有陶渊明的,大有陶渊明的““归去来归去来””之意正因为获得了人身的自由,才有了下文揭示的原因:之意正因为获得了人身的自由,才有了下文揭示的原因:不甘于不甘于““摧眉折腰事权贵摧眉折腰事权贵””怎样才能怎样才能““开心颜开心颜””? ?那就是那就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诗人想““兼济天兼济天下下””,可黑暗的社会不允许,他只好,可黑暗的社会不允许,他只好““独善其身独善其身””,如一叶,如一叶扁舟,自由飘荡于自然山水之间。
从思想深处来说,个人扁舟,自由飘荡于自然山水之间从思想深处来说,个人““匡天下匡天下””的伟大理想没有实现,是个悲剧,诗中也充满了的伟大理想没有实现,是个悲剧,诗中也充满了这种悲剧意识,但这一诗句并非是消极的这种悲剧意识,但这一诗句并非是消极的二、思想主旨二、思想主旨 这首诗别具匠心地围绕着梦境构思,以描写梦游天姥山这首诗别具匠心地围绕着梦境构思,以描写梦游天姥山为主,以梦醒后感慨议论为辅通过对梦游天姥山的精心描为主,以梦醒后感慨议论为辅通过对梦游天姥山的精心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热烈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强烈绘,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热烈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以及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不满以及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三、艺术鉴赏三、艺术鉴赏 1.1.想象奇丽,夸张大胆想象奇丽,夸张大胆 诗的开头部分诗的开头部分““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台四万八千丈””,夸张的手法使天姥山显得雄奇、高大、壮,夸张的手法使天姥山显得雄奇、高大、壮丽、奇特丽、奇特 诗中描绘了金碧辉煌、光耀夺目的神仙世界,是作者借诗中描绘了金碧辉煌、光耀夺目的神仙世界,是作者借助想象把不同地方的不同物象进行建构和幻化的结果,形成助想象把不同地方的不同物象进行建构和幻化的结果,形成了气象万千的美妙空间,生动地展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尽了气象万千的美妙空间,生动地展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尽显浪漫主义特色。
显浪漫主义特色 2. 2.构思新奇构思新奇 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山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山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表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作者为山,以表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作者为表达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不拘一格,句型多变化,节拍有表达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不拘一格,句型多变化,节拍有缓急,显出了一派独特的风格缓急,显出了一派独特的风格 3. 3.语言精练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富有很强的表现语言精练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力 诗人在表现梦中奇景时,用精练清新的语言向读者展示诗人在表现梦中奇景时,用精练清新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四幅画面,色彩和情调各不相同同时诗人还注意用句式了四幅画面,色彩和情调各不相同同时诗人还注意用句式的变化表达感情,全诗的句式以七言为主,交错运用四言、的变化表达感情,全诗的句式以七言为主,交错运用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句式,节奏有缓有急,取韵换韵也平仄相五言、六言和九言句式,节奏有缓有急,取韵换韵也平仄相间,富有音乐美,使诗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间,富有音乐美,使诗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鉴赏古代诗歌的描写手法鉴赏古代诗歌的描写手法一、角度阐释一、角度阐释 鉴赏古代诗歌的描写手法,主要是鉴赏侧面描写中的渲鉴赏古代诗歌的描写手法,主要是鉴赏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等如陈亮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等如陈亮《《小重小重山山》》::““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这首词这首词上阕写景,以上阕写景,以““一缕红一缕红”“”“啼鸟啼鸟”“”“冷烟冷烟”“”“黄昏月黄昏月”“”“一一笛碧云风笛碧云风””营造出浓重凄冷的气氛,烘托诗人的心情,与下营造出浓重凄冷的气氛,烘托诗人的心情,与下阕曲折抒发的悲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悲切婉转的情调阕曲折抒发的悲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悲切婉转的情调 1. 1.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以突出形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象,增强艺术效果 2.2.烘托就是烘托就是““烘云托月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3.3.动静结合主要有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等手动静结合主要有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等手法动静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动静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4. 4.虚实,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虚实,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虚实相生,相辅相成,就能避免方法上的刻板平直,更能准虚实相生,相辅相成,就能避免方法上的刻板平直,更能准确地传情达意确地传情达意 5.5.在文学创作上,在文学创作上,““白描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和细致的修饰,描画出鲜明生动的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和细致的修饰,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二、方法指导二、方法指导 1.1.解题思路解题思路 ①①立足诗词整体,联系思想内容。
立足诗词整体,联系思想内容 近年来的古诗词考查题虽然着重在具体语句上进行探究,近年来的古诗词考查题虽然着重在具体语句上进行探究,但局部分析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只有全面把握文章但局部分析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只有全面把握文章的主旨,才能更好地体会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如杜甫的主旨,才能更好地体会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如杜甫《《绝句二首绝句二首( (其二其二) )》》: :““江碧鸟逾白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何日是归年?””从整首诗来看,诗人抒发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从整首诗来看,诗人抒发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而前两句勾画的是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春光美景很显然而前两句勾画的是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春光美景很显然, ,这首诗运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描写手法这首诗运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描写手法 ② ②密切联系课文,引入源头活水密切联系课文,引入源头活水 古诗中一些重要的表达技巧类型在教材中几乎都能看到古诗中一些重要的表达技巧类型在教材中几乎都能看到如王维如王维《《山居秋暝山居秋暝》》中的中的““以动衬静以动衬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上流) ),苏轼,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中的““烘托烘托””( (上阕写大江、上阕写大江、写江山如画,旨在为下阕写周瑜功业作铺垫写江山如画,旨在为下阕写周瑜功业作铺垫) ),等等。
等等 ③ ③审清题目要求,寻求答题启示审清题目要求,寻求答题启示 有些题目,考查针对性强,题目中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有些题目,考查针对性强,题目中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因此答题时只要根据题干所要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因此答题时只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表达技巧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求的表达技巧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可 ④ ④掌握常见类型,熟记常用术语掌握常见类型,熟记常用术语 做好相关知识积累和储备工作,熟悉相关的答题角度和做好相关知识积累和储备工作,熟悉相关的答题角度和术语是准确答题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涉及此考点的相关类术语是准确答题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涉及此考点的相关类型的题目和常用术语要牢牢掌握,如型的题目和常用术语要牢牢掌握,如““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正侧正侧结合结合””、、““白描与工笔白描与工笔””、、““渲染与烘托渲染与烘托””、、““虚实相生虚实相生””等,以便对号入座,高质又高效等,以便对号入座,高质又高效 2. 2.答题步骤答题步骤三、典例分析三、典例分析( (一一) )典题点拨典题点拨(2011(2011··安徽卷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琅琅 玡玡 溪溪①① 【宋】欧阳修【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注】①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 (今安徽省境内今安徽省境内) )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玡溪在滁州琅玡山②②槎槎(ch(chá á)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二) )典误精悟典误精悟(2011(2011··湖北卷湖北卷)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登 城城 刘刘 敞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望湖楼晚景望湖楼晚景 苏苏 轼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结构中的作用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即时演练四、即时演练 (2011(2011··佛山模拟佛山模拟)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如如 梦梦 令令 曹曹 组组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请从动静的角度,分析本词的写景特色请从动静的角度,分析本词的写景特色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描写手法,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词句,本题考查诗歌的描写手法,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词句,比如比如““绿阴千顷绿阴千顷””与与““黄鹂相应黄鹂相应””,,““人静人静””与与““风动风动””都都是动静结合。
另外还需联系全词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是动静结合另外还需联系全词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答案:““门外绿阴千顷门外绿阴千顷””,写静态,,写静态,““两两黄鹂相应两两黄鹂相应””,写,写动态;动态;““人静,人静人静,人静””,写静态;,写静态;““风动一庭花影风动一庭花影””,写动,写动态这两处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营造了清幽的境态这两处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营造了清幽的境界 一、浅谈一、浅谈《《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学价值的美学价值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开始了一个不安定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开始了一个不安定的灵魂的漫游之路如何对生命意义重新定位?怎样的走路的灵魂的漫游之路如何对生命意义重新定位?怎样的走路方式更适合于自己高洁的品性?怎样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方式更适合于自己高洁的品性?怎样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政治的失败使他不羁的性格开始了新的思考,在?政治的失败使他不羁的性格开始了新的思考,在““儒儒”“”“道道”“”“侠侠””的传统文化思想深刻的影响下,李白写了的传统文化思想深刻的影响下,李白写了《《梦游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吟留别》》一诗,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的审美示范。
下面一诗,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的审美示范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下简称以下简称《《梦梦》》) )一诗的美学价值:一诗的美学价值: ( (一一) )诗的形象美诗的形象美 中国的诗歌早于绘画,古典诗歌的艺术成就给中国绘画中国的诗歌早于绘画,古典诗歌的艺术成就给中国绘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中国画都取意于诗,或者干脆是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中国画都取意于诗,或者干脆是为诗作注,描摹诗境宋代的宋迪,提出了自然景色的八个题诗作注,描摹诗境宋代的宋迪,提出了自然景色的八个题材: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材: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诗歌最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常见的情境但是诗本身却是对生活形象的概括,它来自生常见的情境但是诗本身却是对生活形象的概括,它来自生活,诗歌展现的就是活生生的生活画面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活,诗歌展现的就是活生生的生活画面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体会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境。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体会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境 美总是以生动可感的形象呈现的,这是美的第一特性美总是以生动可感的形象呈现的,这是美的第一特性美更多的是形式,是直观的因此马克思才说眼睛对美的追美更多的是形式,是直观的因此马克思才说眼睛对美的追求最坚决李白非常擅长从生活中发现美,并用他的如椽巨求最坚决李白非常擅长从生活中发现美,并用他的如椽巨笔把它描摹刻画出来笔把它描摹刻画出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中““孤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仅十四个字,却描绘一句,仅十四个字,却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情意深长的送别画面在这里,我们似可了一幅意境开阔、情意深长的送别画面在这里,我们似可看见画面中友人渐行渐远,诗人却依然翘首以望的怅然身影看见画面中友人渐行渐远,诗人却依然翘首以望的怅然身影《《梦梦》》一诗中也不乏这样的句子:一诗中也不乏这样的句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运诗人运用对比与夸张的手法,写出天姥山之巍峨高耸,直插云霄之势用对比与夸张的手法,写出天姥山之巍峨高耸,直插云霄之势如在眼前,使人不敢逼视。
而末句以拟人手法反衬原本高峻的如在眼前,使人不敢逼视而末句以拟人手法反衬原本高峻的天台山面对天姥山,如小孩在做拜倒之势,恭敬之态使人不禁天台山面对天姥山,如小孩在做拜倒之势,恭敬之态使人不禁莞尔,也不禁对天姥山产生崇敬之情这样的笔法相比于任何莞尔,也不禁对天姥山产生崇敬之情这样的笔法相比于任何一幅高山奇石图也不逊色一幅高山奇石图也不逊色 对诗歌中类似的美的画面的赏析,对诗歌中类似的美的画面的赏析,““不仅令人怡情悦目,不仅令人怡情悦目,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促进人的性格全面发展,开拓人的思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促进人的性格全面发展,开拓人的思维维…………从而净化了人的心灵从而净化了人的心灵 (陆一帆陆一帆《《美育丛书美育丛书》》) )这是这是欣赏欣赏《《梦梦》》一诗的美学价值之一一诗的美学价值之一 ( (二二) )诗的情感美诗的情感美 形象的美是种外化,它还依赖于人的主观感受,内化为某形象的美是种外化,它还依赖于人的主观感受,内化为某种审美情感审美不单要体会形象之美,更要融合自己的感情种审美情感审美不单要体会形象之美,更要融合自己的感情形成审美感受、审美判断。
这就要求审美者要透过直观、外在形成审美感受、审美判断这就要求审美者要透过直观、外在的形象去探寻内在的情感的形象去探寻内在的情感《《梦梦》》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脚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除这里除了有伫足半山,远望海日升空、天鸡高唱的辽远、空旷的意境了有伫足半山,远望海日升空、天鸡高唱的辽远、空旷的意境美,更有一种豪情勃发、壮志美,更有一种豪情勃发、壮志凌云的情感蕴涵其间结合作者凌云的情感蕴涵其间结合作者的遭遇,的遭遇,他当时初到长安,带着满腔抱负,也终于能被皇上他当时初到长安,带着满腔抱负,也终于能被皇上赏识,青云直上,岂不是雄姿英发,意气风发?而后来被群赏识,青云直上,岂不是雄姿英发,意气风发?而后来被群小谗毁,无奈骑驴出京都,一时之间前路无定,岂不是小谗毁,无奈骑驴出京都,一时之间前路无定,岂不是““千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的?李白的《《梦梦》》一诗在情一诗在情与景的融汇表达上也创造了美的典范与景的融汇表达上也创造了美的典范 《《梦梦》》一诗的情感美还表现在其跌宕起伏的旋律美。
李白一诗的情感美还表现在其跌宕起伏的旋律美李白生性自由,追求解放,因此他的诗在感情的表达上也如朝生性自由,追求解放,因此他的诗在感情的表达上也如朝日,如滔滔逝水,不可阻抑在诗歌写作上,也是不拘形日,如滔滔逝水,不可阻抑在诗歌写作上,也是不拘形式,表现其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感情式,表现其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感情《《梦梦》》一诗起句情一诗起句情感苍茫,意境渺远,仙山之美却邈不可及,现实与愿望的矛感苍茫,意境渺远,仙山之美却邈不可及,现实与愿望的矛盾在此语中一览无遗继而想及尚有天姥山可到,情怀顿时盾在此语中一览无遗继而想及尚有天姥山可到,情怀顿时激昂不可抑制,连续用四个句子极力渲染天姥山之雄奇高伟激昂不可抑制,连续用四个句子极力渲染天姥山之雄奇高伟因梦因梦””成行后,他沉浸于剡溪美景之中,攀登至半山腰,成行后,他沉浸于剡溪美景之中,攀登至半山腰,又不由为所见的壮阔景观所激荡暮雨将至,熊咆龙吟,林又不由为所见的壮阔景观所激荡暮雨将至,熊咆龙吟,林栗巅惊,令读者的感情也随之沉郁凝重至此情感由渺茫而栗巅惊,令读者的感情也随之沉郁凝重至此情感由渺茫而激昂而宁静而高昂又沉郁,已有数转,但作者并不就此收激昂而宁静而高昂又沉郁,已有数转,但作者并不就此收束,继而随电闪雷鸣创造了最瑰奇最绚烂的想象。
诗人描绘束,继而随电闪雷鸣创造了最瑰奇最绚烂的想象诗人描绘了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神仙世界,可谓惊心炫目,动人魂了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神仙世界,可谓惊心炫目,动人魂魄,情感更是排山倒海而来,难以抑控但是忽而梦醒,无魄,情感更是排山倒海而来,难以抑控但是忽而梦醒,无限寥落,情绪大起大落,起承过渡,全无痕迹这时诗人的限寥落,情绪大起大落,起承过渡,全无痕迹这时诗人的感情本已沉至谷底,似乎再不能昂扬了,但末句感情本已沉至谷底,似乎再不能昂扬了,但末句““安能摧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奇峰突起,一种不卑不又如奇峰突起,一种不卑不屈的巍然正气冲天地而出屈的巍然正气冲天地而出《《梦梦》》这首诗正是这样把思想感这首诗正是这样把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与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与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地结合起来的,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完美地结合起来的,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 (三三) )诗的气质美诗的气质美 中国的儒家文化历来注重中国的儒家文化历来注重““温良恭让温良恭让””与与““文质彬彬文质彬彬””,,而而““道道””家思想则推崇修身养性,因此家思想则推崇修身养性,因此““弱美弱美”“”“静美静美””成为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相对的对中国文化的主流,相对的对““力美力美”” ““壮美壮美””的追求与表现的追求与表现则显得较为薄弱。
就女子形象而言,从则显得较为薄弱就女子形象而言,从《《诗经诗经》》中中““君子好逑君子好逑””的的““窈窕淑女窈窕淑女””,到汉乐府中,到汉乐府中““纤纤作细步纤纤作细步””的刘兰芝,到的刘兰芝,到杜甫杜甫《《丽人行丽人行》》中中““态浓意远淑且真态浓意远淑且真””的杨贵妃,到现代的杨贵妃,到现代““始始终微笑着终微笑着””的刘和珍君,无不是娴静温柔的从的刘和珍君,无不是娴静温柔的从““琴棋书画琴棋书画””的文化传统的深入人心,到对名士风流的景仰,到对家庭和美、的文化传统的深入人心,到对名士风流的景仰,到对家庭和美、田园理想的追求,无田园理想的追求,无不是寻找一种人生宁静境界诗歌不是寻找一种人生宁静境界诗歌的的气质追求与文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结构是适应的,李白深受气质追求与文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结构是适应的,李白深受““儒儒”“”“道道””思想的影响,他的诗当然也会打上这种文化品格思想的影响,他的诗当然也会打上这种文化品格的烙印《《梦梦》》一诗,虽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与昂扬一诗,虽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与昂扬气势,但其最根本的气质却是沉静、飘逸的经历了政治大失气势,但其最根本的气质却是沉静、飘逸的。
经历了政治大失败的李白,对人生作了深刻的思考,最终他认识到在一个不正败的李白,对人生作了深刻的思考,最终他认识到在一个不正确的时代里,个人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他所能够做到的最大确的时代里,个人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他所能够做到的最大的反抗便是蔑视权贵、鄙薄富贵,他决意的反抗便是蔑视权贵、鄙薄富贵,他决意““且放白鹿青崖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须行即骑访名山”” 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对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对““弱美弱美”“”“静美静美””的追求,的追求,不免有消极的嫌疑,但对一个时代中的人物的评价应站在他不免有消极的嫌疑,但对一个时代中的人物的评价应站在他所处时代的思想高度来评析,过高的要求显然是不客观的所处时代的思想高度来评析,过高的要求显然是不客观的而李白的这种文化品格对社会的安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李白的这种文化品格对社会的安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浮躁的时代容易滋生急功冒进的情绪,这对于和平社会一个浮躁的时代容易滋生急功冒进的情绪,这对于和平社会来说未必是好事而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来说未必是好事而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弱美弱美”“”“静美静美””的文化品格可以通过抒发忧愤郁悒,冲淡个人不幸与社会现的文化品格可以通过抒发忧愤郁悒,冲淡个人不幸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更为人的伦理构造提供美的表现形式,形成儒雅、实的冲突,更为人的伦理构造提供美的表现形式,形成儒雅、沉静、含蓄、飘逸、从容、开阔的优美气度与风格。
这也是沉静、含蓄、飘逸、从容、开阔的优美气度与风格这也是欣赏欣赏《《梦梦》》一诗时所能看到的审美价值一诗时所能看到的审美价值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是为提升人的美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是为提升人的素质服务,在欣赏素质服务,在欣赏《《梦梦》》一诗时,对形象美的鉴赏,对情感一诗时,对形象美的鉴赏,对情感美的把握,对气质美的定位,都有助于我们自身素养的培养,美的把握,对气质美的定位,都有助于我们自身素养的培养,这正是我们挖掘这正是我们挖掘《《梦梦》》一诗审美价值的意义所在一诗审美价值的意义所在 二、虽有归隐之心却不能忘怀政治抱负二、虽有归隐之心却不能忘怀政治抱负————《《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别解主旨别解 对李白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主旨,大家比较一致一诗的主旨,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表达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末句的看法是表达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末句““安能摧眉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笔者以为,如果立足诗本身并且考察诗人赐金放还后的笔者以为,如果立足诗本身并且考察诗人赐金放还后的诗歌创作以及他后来的入幕行动就不难看出,虽有归隐之心诗歌创作以及他后来的入幕行动就不难看出,虽有归隐之心却不能忘怀政治抱负是李白这一时期并终其所老的思想;倘却不能忘怀政治抱负是李白这一时期并终其所老的思想;倘若把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若把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使我不得开心颜””看成是看成是《《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全部主一诗的全部主旨,不但有违诗人的创作初衷,而且也是曲解了诗人的本来旨,不但有违诗人的创作初衷,而且也是曲解了诗人的本来思想。
思想 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其政治上的一次大挫折大失败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其政治上的一次大挫折大失败诗人遭此打击会不会一蹶不振?而今要离家南游吴越是不是诗人遭此打击会不会一蹶不振?而今要离家南游吴越是不是真的要去求仙访道归隐山林?这应该是朋友们对李白的关切真的要去求仙访道归隐山林?这应该是朋友们对李白的关切和疑问吧而诗人又何尝不知不解呢?临行,作者写下这首和疑问吧而诗人又何尝不知不解呢?临行,作者写下这首诗就是向关心他的朋友们表达内心的真实思想的诗就是向关心他的朋友们表达内心的真实思想的 诗的第二段开头说诗的第二段开头说““我欲因之梦吴越我欲因之梦吴越””,,““梦吴越梦吴越””就就是在告诉诸友,自己确有归隐之想法,欲在求仙学道的生涯是在告诉诸友,自己确有归隐之想法,欲在求仙学道的生涯中寻求寄托为何有此想法呢?一方面诗人政治上的失意致中寻求寄托为何有此想法呢?一方面诗人政治上的失意致使他思想上的消极因素有所发展;另一方面,在诗人看来,使他思想上的消极因素有所发展;另一方面,在诗人看来,人生如果单是享乐的话,那么自己供奉翰林的日子也算得上人生如果单是享乐的话,那么自己供奉翰林的日子也算得上是快意人生了,诗中的梦游仙境应该是这种生活的曲折反映。
是快意人生了,诗中的梦游仙境应该是这种生活的曲折反映但是,诗人遭此打击似乎参透了人生、看破了红尘,所以说但是,诗人遭此打击似乎参透了人生、看破了红尘,所以说““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古往今来,什么古往今来,什么理想、追求、抱负、名利到头来皆如梦幻又似东流之水过眼理想、追求、抱负、名利到头来皆如梦幻又似东流之水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加之青年时代就有向往神仙道教的志趣,因云烟转瞬即逝!加之青年时代就有向往神仙道教的志趣,因而此次南游吴越意欲归隐山林寄情山水也就不言而喻,自在而此次南游吴越意欲归隐山林寄情山水也就不言而喻,自在情理之中了情理之中了 然而,难道从此就心灰意懒再无意于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然而,难道从此就心灰意懒再无意于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了吗?了吗?““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且放且放””意在告诉诸友,自己不光有归隐想法而且还意在告诉诸友,自己不光有归隐想法而且还做好了归隐准备,只是暂不遗世独立,言外之意就是仍要做好了归隐准备,只是暂不遗世独立,言外之意就是仍要““挂云帆挂云帆”“”“济沧海济沧海””,虽然,虽然““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自己仍将自己仍将““上下而求索上下而求索””;;““须行须行””则表明不到万不得已不则表明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也不轻易地相忘于江湖,亦即会也不轻易地相忘于江湖,亦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发弄扁舟””之意。
之意 据此,立足诗本身可以看出,虽有从容的归隐思想和准据此,立足诗本身可以看出,虽有从容的归隐思想和准备,却又不能忘怀政治和抱负,才是李白的真实思想,才是备,却又不能忘怀政治和抱负,才是李白的真实思想,才是诗人的创作初衷,也就是本诗的主旨至于诗人的创作初衷,也就是本诗的主旨至于““安能摧眉折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是诗人的强调,既说明一句是诗人的强调,既说明““须须行即骑访名山行即骑访名山””的原因,又强调这是自己实现政治抱负所坚的原因,又强调这是自己实现政治抱负所坚持的底线持的底线————决不为实现政治抱负而改变自己的品格去向权决不为实现政治抱负而改变自己的品格去向权贵们献媚取宠这里诗人既是向诸友也是向世人表明心迹:贵们献媚取宠这里诗人既是向诸友也是向世人表明心迹: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品格和政治态度将始终不渝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品格和政治态度将始终不渝 从赐金放还到南北漫游的十余年间,年过半百的诗人虽从赐金放还到南北漫游的十余年间,年过半百的诗人虽然只得盘桓于山水之间,然而内心济世的波涛始终难以平静。
然只得盘桓于山水之间,然而内心济世的波涛始终难以平静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赠何七判官昌浩赠何七判官昌浩》》) )不仅如此,诗人还对自己炼丹学道、狂歌痛饮、消磨雄心的不仅如此,诗人还对自己炼丹学道、狂歌痛饮、消磨雄心的思想和行动表示了怀疑和否定:思想和行动表示了怀疑和否定:““逆道违天,矫诬实多吾逆道违天,矫诬实多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日出入行日出入行》》) )此外,这此外,这十余年间以及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大量反映现实、关心时局十余年间以及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大量反映现实、关心时局的诗篇,如的诗篇,如《《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违归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违””等都表明诗人虽身处江湖而未曾失掉忧国忧民之心至于安等都表明诗人虽身处江湖而未曾失掉忧国忧民之心至于安史之乱爆发后,年迈体衰的诗人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虽因史之乱爆发后,年迈体衰的诗人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虽因此被流放夜郎,然而得到赦令后又立即返舟东下,还打算前此被流放夜郎,然而得到赦令后又立即返舟东下,还打算前往临淮入李光弼幕府,这已然是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付诸往临淮入李光弼幕府,这已然是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付诸行动了。
可见诗人匡时济世思想之强烈可见诗人匡时济世思想之强烈 总之,放浪形骸、不拘形迹、嬉笑怒骂、行止任意的文总之,放浪形骸、不拘形迹、嬉笑怒骂、行止任意的文人雅士是他外在的表现,忧患国事、激昂慷慨、冀图振作、人雅士是他外在的表现,忧患国事、激昂慷慨、冀图振作、有所作为的志士仁人才是他内心的真实!虽有从容的归隐思有所作为的志士仁人才是他内心的真实!虽有从容的归隐思想和准备,却又不能忘怀自己的政治抱负,或者说虽然精神想和准备,却又不能忘怀自己的政治抱负,或者说虽然精神上经受着苦闷和重压,但并未因此而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上经受着苦闷和重压,但并未因此而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这才是李白的可贵之处,也恰恰是学习这才是李白的可贵之处,也恰恰是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时被我们所忽视的地方时被我们所忽视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