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二单元诵读欣赏.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c**
  • 文档编号:298800635
  • 上传时间:2022-05-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26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诗的炼字和初步领会诗的句法 2.背诵这三首诗词曲 3.进一步学一点诗的韵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一、导入: 复习送别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仙李白的送别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板书:课题、) 二、课前热身: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宏伟的浪漫主义诗人,性格豪放浪漫传闻“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简朴,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解题:所以这首诗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谢朓楼:在今安徽宣州,又名北楼、谢公楼,是南朝齐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也是谢朓高斋地他曾在此送友,后成为宣城出名的送别之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朝齐代优良诗人。

      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唐玄宗天宝初年,他由道士吴筠推举,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但由于权贵排挤,不到两年便被玄宗“赐金还山”梦想和现实的尖锐冲突,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诗人在饯别族叔李云时,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有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掩抑不住的郁闷与不平这首诗抒写的就是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 体裁:因此这是一首借饯别以咏怀的七言古诗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全诗同学整体感知诗文 明确:弃我而去的是不成留的昨天;乱我心绪的是诸多烦忧的今日秋日的天空是那么开阔,万里长风也赶来助兴,坐在他所饮佩的谢朓楼上,面对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李云,真可以开怀畅饮了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我的文章也象谢朓一样新颖秀发两人(诗人们)都怀有超迈的意兴和雄心壮志,想要摘下天上的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难以如意,倒不如其次天早晨,散发驾小舟泛游于江湖之上,隐遁江湖 (二)四边互动(师生互动) 第一、二句:连用十一字长句,喷涌出郁结抑塞之气既说“弃我去”,又说“不成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

      表现出他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既发、发那么不成抑止的感情状态,有着一泻千里之势,可谓奇矣 第三、四句:借景抒情上两句的壮志难酬而时不我待的苦闷之气吐出后,李白的心情为之一弛第三句忽作转折,接以即席所见之景,第四句连类而下,始落到题面目接风送秋雁之景,“秋”字点明饯别的季节,精神为之一振,烦忧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的舒畅,于是“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点领略饯别的地点和方式此:指上句所写的长风秋雁的风景酣高楼:在高楼上开怀畅饮酣,畅饮;高楼,谢朓楼 第五、六句:接下来赞美李云的文章可上追两汉,有建安风骨;自己的文章,可与谢朓媲美蓬莱文章:指汉代文学作品蓬莱,传闻中的海中仙山,藏有仙家典籍东汉中央校书处东观,藏书好多,被称为“道家蓬莱山”周代的藏室、汉代的东观和唐代的秘书省,都是国家的藏书机构唐人那么多以蓬莱山,蓬莱阁指秘书省,李云任秘书省校书郎,故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东汉末年,以曹操父子为首的作家,文章刚健新颖,辞情大气,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把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建安,汉献帝的年号骨,比喻文学作品刚健遒劲的诗文风格故诗中用“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

      中间:指从建安(东汉末年,汉魏)到唐代之间的南朝小谢:世称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为“大谢”,南朝齐代谢朓为“小谢”清发:新颖秀发,指谢朓的诗风因李白分外推崇南朝诗人谢朓,这次又是以谢朓楼上饮酒,所以,他自喻小谢,显得分外自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负 第七、八句:主客双方谈古论今,喝酒谈诗,豪放的李白心绪不禁高涨,雄心勃发,连天上的明月也想摘下来俱怀:两人都怀有(也可包括汉代作家、小谢)逸兴:豪迈高雅的超越凡欲的兴致壮思:雄心壮志览:同“揽”,摘取 小结:可见,五到八句写了对才能的自负和对梦想的追求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梦想境界的敬仰和追求,在第八句中特别形象地表现出来,豪情达成极点然而这不过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而已,当他从空想回到现实,低头却见楼下宛溪水长流不断,就会更加猛烈地感到梦想与现实难以统一的苦闷无以排遣这种无以排遣的苦闷诗人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以下四句就表达了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慨 第九、十句:是本诗的又一大转折,也是本诗的名句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溪水如带绕城而过,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极易产生阳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猛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第九句借用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特殊而富有创造性。

      这一比喻源于眼前景,符合心中情,因此读来感到自然天成李白一生借酒浇愁,原想解脱,结果是愁上加愁第十句三个“愁”字,足见愁思之多,与开头“多烦忧”响应,道出了不得志的苦闷之深诗人长期陷于一种“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方式,即“散发弄扁舟” 第十一、十二句:不称意:不如意;散发:古人束发戴冠,而散发就是不束发、不戴冠,有不受拘束、狂放不羁和隐逸不仕两重意思明朝:其次天早晨弄扁舟:驾小舟泛游于江湖之上扁舟,小船这里有泛游江湖、归隐江湖之意 小结: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腾跃,语言明朗简朴,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振奋,豪放与悲愤共存,天真与苦闷统一,形成太白独特的“纵逸”风格,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也表达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另外,布局上的大跨度腾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渔家傲》 范仲淹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反映边塞军旅征战生活的诗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齐背“黑云压城城欲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这首词通过对弥漫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的描写,表现词人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繁杂心情。

      下面我们一起来赏识这首词(板书:课题、) 二、课前热身: 提到词,大家已不目生了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例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渔家傲” 背景:宋仁宗宝元三年(1040),西夏攻延州(今陕西延安),范仲淹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并兼知延州,守护西北边疆,遏止了西夏的侵扰当时边境民谣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庆历元年(1041)四月调知耀州(今陕西耀县),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死后谥号“文正”,他的文章诗词风格豪放,语言简练,有《范文正公集》,其中诗歌268首,词传世仅五首,这首《渔家傲》写得大气悲壮,最为脍炙人口,散文代表作《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影响深远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全词,同学整体感知 明确:秋天的西北边疆风景分外特殊大雁向衡阳南飞,对西北的萧瑟之地毫不留恋边塞之地,入夜时分,周围八方北疆特有的悲凉之声随着城头的号角而起。

      在重重叠叠像屏障一样的山峰包围中,漫无边际的暮霭、血红的夕阳,衬托、映照着紧闭的孤城 一杯浊酒让人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但敌兵未溃,功业未成,边境未安,尚不能归还笛声悠远,寒霜满地将士们深夜不寐,将军愁白了头发,征夫落泪 (二)四边互动(师生互动) 上阕:着重写景写了什么样的景呢?塞下:边境险要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一句话交待了所写景象的地域、季节及环境,一个“异”字概括总的感受由于词人是南方人,所以这北方的秋景让他感到分外特殊那他是否热爱这里的风光呢?词中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感觉出来,哪一句? 连南飞的大雁都毫无留恋之意,何况是离乡戍边的将士呢?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文,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古代传闻,秋季雁南飞避寒,到衡 阳即止衡阳:今湖南省地名,旧城南有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这一句陪衬出萧瑟,极写感受:雁去而人不得去 接下来从听觉续写延州入夜时分的景象:边声:指各种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如边塞的风声、草声、马嘶声、驼羊悲鸣声、牧人的吟啸声、胡茄羌笛声等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边塞之地,入夜时分,周围八方北疆特有的悲凉之声随着城头的号角而起形成了浓重的悲凉气氛,进一步为下阕的抒情蓄势。

      千嶂:像屏障一样的群山在重峦叠嶂的山峰包围中,漫无边际的暮霭、血红的夕阳,衬托、映照着紧闭的孤城这一句从听觉转入视觉,尽括了悲凉苍茫的气象,呈现了悲凉壮阔的北国风光孤城闭”三个字透露出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为下阕做铺垫 小结:可见词人笔下西北边境的秋景,是多么得悲凉奇异!也显示出边地生活的艰辛和军事形势的严重 下阕: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又抒发什么样的情呢?浊酒:古人以米酿酒,乳白色,故称“浊酒”一杯”与“万里”造语悬殊,暗衬乡愁这一句紧承“孤城闭”而来词人身在荒僻的边境孤城,夜晚难免会起乡关之思,于是借酒消愁但一杯浊酒哪能消得了浓重的愁思!何时才能返回家乡呢?可是尚未破敌立功,回乡之计从何谈起?燕然未勒:是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的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勒,在碑上刻字记功这个典故道出了词人守边御敌,不胜不归的决心这两句是本词的名句 羌: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五胡”之一笛本出于羌中,故称“羌管”笛声悠远,寒霜满地这一句是写景句,从时间上看是“长烟落日”的延续,可见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以及因“归无计”而“人不寐”的哀伤,表现出边地之苦。

      这里的“人”指谁?既指词人自己,也包括戍边士卒而结句“将军白发征夫泪”最能引发读者的可怜和斟酌:将军为什么深夜不寐,愁白了头发?征夫为什么落泪?鲜明都是因“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可见,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构成了守边将士繁杂的心态 小结:全词写景抒情完备结合,将爱国情怀、思乡之苦和建功立业的渴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苍凉悲壮的情调并将视野扩展到塞下孤城、千嶂万壑,着墨于军旅生活,与盛唐边塞诗相近,以悲景苍莽的意境表达出崇高的壮阔感,风格苍凉悲壮,开宋代苏辛豪放词派的先声,在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一、导入: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当推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宋词大家都已知相当熟谙,那么今天我们再来熟悉一下元代的曲这种文学样式今天我们赏识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 秋思》(板书:课题、) 二、课前热身: 元代展现了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那就是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片面杂剧是以曲辞为主的一种综合艺术元代展现了最优良的大戏剧家关汉卿,其代表作《窦娥冤》,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马致远的 《汉宫秋》散曲在元代是韵文的主体,包括小令和散套两类。

      小令一般指一支曲子(也就是一个曲牌);散套由两支以上以至数十支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首尾一韵毕竟马致远的散曲成就居全元之首,他的散套《夜行船秋思》是其名世代表作,另一首写景小令《天净沙秋思》以28个字刻划出一幅动人的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