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如东县刘埠一级渔港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25页江苏省如东县刘埠一级渔港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江苏省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编制单位: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编制时间:二〇一四年十月江苏省如东县刘埠一级渔港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目录1. 建设项目概况 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用海位置 11.3. 项目建设规模 31.4. 项目占用海域情况 31.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72. 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状况概述 82.1. 水文水动力环境状况 82.2. 地形地貌冲淤环境状况 82.3. 海水环境质量状况 92.4. 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 92.5. 海洋生态环境(含渔业资源)质量状况 93. 建设项目对环境、资源、海域功能和其他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 133.1. 水文动力环境影响 133.2. 地形地貌冲淤环境影响 133.3. 海水水质环境影响 143.4.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 153.5. 环境风险事故影响 154. 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 164.1. 施工期对策措施 164.2. 营运期对策措施 174.3. 风险防范措施 204.4. 海洋生态保护对策措施 215. 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22江苏省如东县刘埠一级渔港水闸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 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江苏省如东县是渔业大县,海域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现有洋口、刘埠和东凌三座渔港,渔场主要分布在吕四渔场、长江口渔场、大沙渔场等。
近年来随着沿海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刘埠渔港年卸港量达到4.4万多吨,渔汛期间,来自辽宁、山东、浙江等地以及本省其他地区约823艘渔船在刘埠渔港外作业刘埠渔港经过近4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随着周边围垦项目的推进,港外逐步淤塞由于排涝标准的提高,2008年水利部门启动挡潮闸外迁工程,2009年掘苴新闸建成,新老闸之间经拉直整修形成约1.3km长的封闭式港池由于新闸主要起挡潮作用,未建专门的船闸,仅设一个通航孔,渔船进出港只能在平潮时开启挡潮闸中孔通航开闸时间一般不超过1小时,一潮只能进20~30艘渔船大部分本港和外港渔船只能舍近求远去其他渔港卸渔货、补给与避风;同时因没有安全的避风场所,每遇大风大浪等恶劣天气,大部分本港和外港渔船只能到其他港口避风锚泊,导致渔船避风航程远、航行时间长、耗油多、危险性大为此,江苏省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拟进行江苏省如东县刘埠一级渔港工程的建设刘埠一级渔港项目规划定位为沿海一级渔港,被列入江苏省“十二五”期间建设计划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3年7月9日对刘埠一级渔港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立项批复请见报告书附件)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将本工程纳入其中,本项目正在办理相应的中央财政拨款。
1.2. 项目用海位置江苏省如东县刘埠一级渔港工程位于如东县苴镇刘埠村掘苴新闸外侧海域,地处南黄海辐射沙洲南翼拟建工程后方为掘苴新闸,西侧为已围掘苴垦区,东侧为江苏省如东现代渔业产业园(万亩海参园)、北侧为海域本工程用海位置见图1.2-11图1.2-1 工程用海位置图1.3.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设22个泊位;其中8个卸鱼泊位,4个加冰、加水泊位,5个物质泊位,2个渔政、海事泊位,3个加油泊位,码头长度981米,年设计卸港量5.5万吨工程总投资约6.9亿元元,施工期约3年1.4. 项目占用海域情况本工程主要内容是填海造陆、港池疏浚、航道工程、海堤、船闸、港内水工建筑物、装卸设备、港区道路、各功能区建设、水电设施、通讯导航设施等涉及港池用海33.5826公顷;航道用海39.8363公顷;透水构筑物用海0.6446公顷;填海造地用海75.2330公顷;共申请用海149.2965公顷本工程宗海界址图见图1.4-1江苏省如东县刘埠一级渔港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1.4-1(1) 刘埠一级渔港工程港池和船闸用海宗海界址图图1.4-1(2) 刘埠一级渔港工程填海造地用海宗海界址图图1.4-1(3) 刘埠一级渔港工程航道用海宗海界址图江苏省如东县刘埠一级渔港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本项目特点、周边海域环境敏感区分布情况;确定本次评价的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范围(详见图1.6-1)内的万亩海参园围海养殖区取排水口、掘苴垦区现状围海养殖区取排水口、本项目海堤外的开放式养殖区和风电场以及因本项目建设需要被建设单位补偿清理的如东近海村经济合作社的贝藻类养殖区。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见图1.5-1图1.5-1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示意图2. 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状况概述2.1. 水文水动力环境状况(1)观测海域潮差较大,测验期间平均潮差为5.02m,最大潮差为6.54m2)潮平均流速大潮最大,小潮明显小于大潮;本次测得落潮潮平均流速最大为1.07m/s,涨潮潮平均流速最大为1.03m/s;(3)统计流速极大值的数据分布,涨、落潮期各垂线最大流速极值多数出现在垂线的上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区域上部水流流速较快,向水底渐减缓其测点最大流速的极大值,涨潮流为1.89m/s,对应的流向283°,落潮流为1.93m/s,对应的流向91°;测点中落潮流速极值大于涨潮极值4)工程海域的潮流为正规半日潮;潮流运动形式为往复流;总体上本海区的余流比较弱,余流方向各垂线不一样,其中,阳光岛南两条垂线的余流方向指向NW;岛北两条垂线的余流方向,大潮期指向SW,小潮期指向SE;(5)通过四个取样样品的分析,中值粒径介于0.008~0.015mm,粒径粗细基本相当2.2. 地形地貌冲淤环境状况工程所在海区的海洋地形地貌特征为辐射沙脊地形,辐射沙脊地形是江苏海岸特有的地貌类型。
由于黄河北归和长江口南移,外来泥沙对辐射沙脊的影响已很小辐射沙脊区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动力地貌体系从宏观上看,目前辐射沙脊的地形与两大潮波系统形成的潮流场的格局相一致,决定了辐射沙脊水下沙脊及潮流通道的总体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近期辐射沙脊的动态,主要表现为各潮流通道之间小沙体的合并和增高淤浅,在平面分布和形态上具体表现为沙脊群的组合工程所在海域位于黄沙洋和烂沙洋两大潮流通道的尾部,在宏观流场形势中,拟建刘埠渔港所处的掘苴闸岸段属烂沙洋潮流系统,近岸区域的涨潮流主要来自烂沙洋北水道深槽,落潮流也主要汇入烂沙洋从江苏海岸整体冲淤趋势看,工程区岸段整体处于淤长状态2.3. 海水环境质量状况国家海洋局南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于春(2013年3月)、秋(2012年11月)两季的大潮期分别在工程附近海域进行了一次采样调查两次调查监测站位相同,水质调查站位均为24个调查表明,调查海域海水中pH、COD、溶解氧、锌、铅、镉、汞、砷、总铬均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油类均符合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部分测站低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2.4. 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国家海洋局南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于秋季(2012年11月)在工程附近海域进行了一次采样调查,共布设沉积物调查站位12个。
有机碳、铜、铅、锌、镉、铬、汞、砷、石油类、硫化物均能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中的第一类标准的要求2.5. 海洋生态环境(含渔业资源)质量状况国家海洋局南通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于春(2013年3月)、秋(2012年11月)两季的大潮期和春(2013年5月)分别在工程附近海域进行了一次采样调查2013年3月和2012年11月两次调查监测站位相同,生态调查站位均为15个,2013年5月调查站位12个1、浮游植物2013年3月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34属69种;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瓶采水样的密度范围为0.9267×104~2.0695×104个/dm3,平均值为1.3491×104个/ dm3,浮游植物瓶采水样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3.4261调查海域浮游植物III网采水样的密度范围为0.1821×105~2.8554×106个/m3,平均值为0.7029×106个/ m3III网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值为3.02512012年11月共鉴定出5门34属70种;瓶采水样的密度范围为0.6024×104~1.6098×104个/dm3,平均值为1.0502×104个/ dm3,浮游植物瓶采水样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3.1428。
浮游植物III网采水样的密度范围为0.3150×105~1.5697×106个/m3,平均值为0.3102×106个/ m3,浮游植物III网采水样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3.07182013年5月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1属80种,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瓶采水样的平均值为8.8334×104个/ dm3,浮游植物III网采水样的平均值为0.5370×106个/ m3浮游植物瓶采水样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3.1958,均匀度均值为0.7114,丰富度均值为1.1235浮游植物III网采水样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3.5175,均匀度均值为0.7886,丰富度均值为1.14472、浮游动物2013年3月调查海域大型浮游动物(浅水I型网样品)共鉴定浮游动物3大类15种中小型浮游动物(浅水II型网样品)共鉴定浮游动物3大类14种大型浮游动物生物量范围为57.4~4480.5mg/m3,平均值为496.4mg/m3;小型浮游动物生物量范围为36.5~1180.0mg/m3,平均值为238.2mg/m3调查海域的大型和中小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3933和1.85952012年11月调查海域大型浮游动物(浅水I型网样品)共鉴定浮游动物5大类30种。
中小型浮游动物(浅水II型网样品)共鉴定浮游动物4大类27种大型浮游动物生物量范围为82.4~2032.0mg/m3,平均值为341.1mg/m3,小型浮游动物生物量范围为46.3 ~3070.0mg/m3,平均值为783.9mg/m3大型和中小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3157和1.77572013年5月调查海域共鉴定浮游动物6大类29种调查海域大型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220个/m3;生物量平均值为155.5mg/m3中小型浮游动物密度均值为个8345个/m3,生物量平均值为328.4mg/m3大型和中小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7469和1.81593、底栖生物2013年3月调查海域定量采集共鉴定底栖生物19种;生物量范围为0.0000~29.6400 g /m2,平均值为4.2441g/m2;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22642012年11月定量采集共鉴定39种;生物量范围为0.0~214.5450 g /m2,平均值为14.5585g/m2底栖生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23902013年5月调查海域定量采集共鉴定底栖生物14种,其中环节动物5种,甲壳动物4种,软体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