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民国语文教材谈小学语文教育.doc
4页从民国语文教材谈小学语文教育 岳屏小学 谢倩倩语文是一切学科之母,小学语文更是学生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坚实基础,此外,它还兼具文化熏陶、塑造人格的作用,小学语文的教材、教师的教学方式将直接决定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语文学习的效果现今的语文教学,功利性较强,过于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对传统中华文化渗透的较少,对人格塑造方面不是很细,特别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从研究民国语文教材入手,略谈谈小学语文教育的方向性问题,权当抛砖引玉现阶段全国掀起了民国语文热潮,很多学生家长纷纷去书店、网店购买重版的民国小学语文经典教材《世界书局国语读本》、《商务国语教科书》和《开明国语课本》,疯狂到所有书店都断货的程度究其原因,大多数家长认为现今的中国小学语文教材太工业化和功利化,文学性不强,“说教”色彩太浓,人性化开发作用不够,担心自己的孩子学不到真正的语文笔者略微分析了一下民国小学语文教材,总结有几下几个特点,这些特点所反应的教学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借鉴一是极具趣味性和可读性民国小学语文教材一页一课,每课均有插图,采用中国传统写意技法,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一草一木,均寥寥几笔勾出,活泼灵动,意趣盎然,与课文的颜体楷书相互映衬,教人一翻开课本,便觉一股扑面而来的中国气韵。
老课本在文字和插图的配合上也别具匠心图与文的位置不拘一格,随课文内容而变化有的文在上,图在下;有的反之;有的上下皆为图画,中间夹着课文;有的插图居于书页一角……因所选课文多为韵文,故排列不求上下对齐,而是一行行参差错落,配上优美方正的颜体楷书,犹似一串串珠子叮叮当当落在纸页上,产生节奏之美这种将中国文学之美、书法之美和绘画之美融于一体的课本,无疑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生使用这样的语文课本,得到的不仅仅是母语能力的提高,还有对中国书法、绘画的欣赏能力,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审美观二是教给做人常识,塑造健全人格如“亲恩”一课,画面中是一只老燕子叼着虫子,正飞向树丫间一窝嗷嗷待哺的小燕子敬老”一课的插图是一个小学生捡起一位老人被风吹落在地上的帽子,双手奉还给老人这些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课文,配上生动朴素的插图,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对于一些儿童一时不易领悟的“大道理”,老课本往往能用浅近通俗的事例来说明如“读书”一课,课文曰:“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一问一答之间,点出了“读书”的要义,朴素而深蕴儿童一旦记住,便终身难忘又如“职业”一课,课文内容只有5句:“猫捕鼠,犬守门,各司其事,人无职业,不如猫犬”,将一个不无抽象的职场大道理说得如此深透明白,有趣有味。
而像“国家民族主权”这样的概念,儿童更不易理解课本中有一课曰“御侮”——“鸠乘鹊出,占居巢中,鹊归不得入,招其群至,共逐鸠去鲜明地将这个抽象地概念形象地勾画出来了,学生一看便懂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课文均从儿童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摈斥空洞说教,注重趣味性与潜移默化,背后则处处看到“教化”的影子,即在小学阶段便树立中国传统价值观——仁、义、礼、智、信,为将来的立身处世奠定基础三是将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融入优美课文之中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编排非常合理,巧妙地将知识点融入有趣的课文之中《开明国语课本》的编者叶圣陶说:“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而教材必须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开明老课本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如第一册第一课《新学期》,一共580字,通篇模仿儿童的口气,真切生动,平实自然,将一个孩子暑假后返校的心情和见闻描摹得曲折有致,体贴入微字里行间散发着一股清新向上的气息,流动着编者的温情与暖意而从写作的角度,“写什么”和“怎么写”尽在其中这样的课文,儿童反复诵读,关于写作的要领,自然心领神会该套教材也非常迎合小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想象的心理特性,课文中就有很多原创的儿童文学,如《世界书局国语读本》第一课《苍蝇给蚊子的信》,就讲了苍蝇和蚊子之间互相写信的故事,课文想象奇异,读来妙趣横生。
从文体上看既像童话,又是实用文,儿童从中可以学到如何写信等非常实用的语文知识还有第71课《小猫要过河》、第93课《蚂蚁上天》等等,这些课文配上同样清新隽永的插图,在孩子们眼前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它开启儿童的灵性,滋养儿童的心灵,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对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非常有帮助儿童时期是语言的敏感期,一个人对母语的感觉基本上是在此一时期建立起来的因此,如何使儿童感受汉语的美,体会汉语的特点,进而培养儿童对母语的爱,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使命课文还具有文言、白话融于一体的特点,这提升了文学性和美感,这些的朗朗上口的美文,更利于学生朗诵,进而形成语感如《世界书局国语读本》中一篇课文《秋天早上好》:秋天早上好:白云飞,红叶飘,月光淡淡星光小,只有早起的人,才能看得到秋天早上好:墙角边,树枝梢,虫声唧唧鸟声闹,只有早起的人,才能听得到又如《采菱歌》:青菱小,红菱老,不问红与青,只觉菱儿好好哥哥,去采菱,菱塘浅,坐小盆哥哥采盈盆,弟弟妹妹共欢欣这些优美的课文数不胜数,清新活泼,跳动着欢悦、和谐的旋律,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就已牢牢把握了中华语言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