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分享阅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叙事研究.docx
11页幼儿园提供阅读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叙事研究 王声平/王聪作者简介:王声平,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王聪,长沙市天心区天 悦保利幼儿园原发信息:《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呼和浩特)2020年 第20206期 第53-57页内容提要:采用叙事研究方法对大班提供阅读活动策略进行研究发 现,音乐环境的营造、语言交流、肢体模仿及情感迁移能 力的培养,对提供阅读效果的达成至关重要因此,幼儿 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提供阅读环境,注重发挥幼儿在分 享阅读中的自主性,融情感教育于提供阅读活动之中,选 择适合的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幼儿提供阅读活动质量, 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及认知等能力的开展关键词:幼儿园/大班幼儿/提供阅读/叙事研究期刊名称:《幼儿教育导读(教师教学版)》 复印期号:2021年02期一、问题的提出提供阅读(Shared-book reading ),有时也译为“大书阅读"新西兰教育学家霍尔德为(Holdaway )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提供阅读的概念,认为提供阅读的目的是在轻松俞快环境下培养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及 生的结果阅读环境泛指所有影响阅读的外部力量的总和,也可分为物质 环境和精神环境[8]。
从物质环境来说,绘本教材、辅助教具的趣味性与儿 童的积极性呈正相关这说明阅读材料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 阅读态度从精神环境而言,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儿童的阅读效果, 其中包括教师对儿童阅读期望值的高低、对待提供阅读的态度等幼儿园 提供阅读环境的创设是实施提供阅读教育活动的重要前提陈老师结合大 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为儿童提供阅读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了 儿童认知能力的开展二)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儿童的自主性具体指儿童带着求知与好奇的心理探索世界,用自己的 尝试形成认识、积累经验儿童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内化的过 程,而这个过程需要"内力"与"外力"共同促成大班儿童在提供阅读 中已经具有一定的前阅读经验,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其前阅读能力,就必须 增强其自主性陈老师在"难过”活动中不断引导儿童回忆生活中的实例 并完善自己的想法,在看到儿童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时,进一步引 导儿童从想听故事、爱听故事,慢慢理解故事到最后开口试着表达故事, 这是儿童阅读能力开展的重要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引导儿童从"图"入手,让儿童试着表达;以"听"辅助,让儿童爰听,并给予反 馈;最后与"画"结合,让儿童的创造力得以升华。
然后,教师再在教育 过程中完全放手让儿童自己去创造,不断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的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三)将情感教育融于提供阅读活动过程在幼儿园提供阅读活动中,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认知能力,也 可以提高幼儿交往能力,同时在培养幼儿审美能力、高尚情操等方面也具 有重大作用在"难过”活动的导入环节,陈老师播放了两段情绪、节奏截然不同 的音乐来帮助孩子们更加直接地体会绘本的情绪,让孩子在绘本提供的过 程中有自己的情绪体验而不是只知道简单空洞的‘难过‘二字,为整堂活 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同时,在"土狼坏坏的恶作剧"活动中, 将绘本内容迁移至生活,向孩子们解释妞妞平时与众不同的行为表现,让 孩子们理解和帮助妞妞,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四)选择利用适合的现代多媒体技术提供阅读活动是幼儿文学活动的整合,提供阅读并不是把识字作为主 要目的,而是通过在欣赏、讲述文学作品的活动中,帮助幼儿分析画面内 容、观察画面元素,提高幼儿读懂画面的能力,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画 面阅读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画面的不同内容,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理解 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幼儿了解画面之间的关系,建立画面之间的 联系,更有效地理解画面内容,这对幼儿的长远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 此目标出发,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凸显无疑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优势主要表达在对文本、图像、声音、 flash动画等信息的综合处理以及广泛的交互影响上针对幼儿活动的特殊性,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儿童更直观形象地认识读本角色,感知读本内容,有助于增强活动过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及吸引儿童的注意力"难过”活动中,音乐的播放帮助儿童直接体验不同的情绪情感;"我是 一只毛毛虫"活动中,能够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为儿童科普绘本里出现 的昆虫等自然生物,即以直观、真实的状态将其展现在儿童的眼前,帮助 儿童更好地了解自然,激发儿童探索自然的兴趣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提供阅读是一种类似游戏的阅读活动,强调阅读过 程中的提供,而学习不是其直接目的[1]以北京师范大学伍新春教授为代 表的观点认为,提供阅读是一种在幼儿园教学中实施的阅读教育活动这 个教育活动强调游戏,与霍尔德为提出的概念相契合,它通过符合儿童心 理与认知特点的绘本引导儿童进行提供阅读,寓教于乐,从而提高儿童的 理解能力本研究所阐述的提供阅读主要是指在幼儿园环境下教师所营造的情感 气氛之中,儿童通过参与音频、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和教师一起快乐 地完成阅读活动。
就提供阅读活动而言,教师要依据儿童特点,将理论分 享阅读教育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本班提供阅读课程 在进行提供阅读时,教师切忌生搬硬套、急于求成,而应重视儿童在提供 阅读中情感的反响,营造一个欢快、自然的阅读环境,使儿童更好地融入 课堂,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从"图"入手,试着表达;以"听"辅助, 让幼儿爱听,并给予反响;最后与"画"结合,让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升华 [2]o二、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的表达对象为长沙市天心区公办A幼儿园大班陈林林(化名) 老师陈老师毕业于某师范大学声乐系,曾从事编导工作,因专业成绩出 色,在A幼儿园担任半年艺术老师后来幼儿园课程改革,陈老师被安排 进入班级成为配班老师,已经陪伴这群儿童三年,对每个儿童的行为习惯 及性格特征都很了解同时,她性格活泼开朗,与儿童平等相处,对孩子 们非常亲切,深受他们的喜爱该公办园将提供阅读列为园内特色课程, 小中大班各有其特定的读本、辅助资料及不同的活动形式作为一个非学 前教育专业的新老师,她在提供阅读中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敏锐的观察 力,通过创设阅读环境,与儿童的情感交流,尽量帮助每一个儿童提高阅 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的方法是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以故事为 手段,通过对过去事件的发生、现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期待的描述来建构 教育生活的意义的研究方式"[3]本研究对陈老师组织的"难过""土狼 坏坏的恶作剧""我是一只毛毛虫"3个提供阅读活动进行观察,记录了 陈老师在绘本提供的不同阶段所使用的不同活动策略及儿童的反响,在活 动结束后对陈老师进行访谈并及时对材料进行整理本研究中的记录主要 采用第三人称转述方式三、观察结果和分析(-)音乐启迪儿童的感知大班儿童正处于大脑快速发育、自我认知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 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有能力接受教师合理的引导与启发下面记录了 陈老师在阅读活动"难过”的第一课时导入环节,利用两段不同的音乐帮 助孩子自主感知绘本的主要情感基调的过程陈老师播放两段音乐让儿童欣赏第一段节奏明快清晰,在感受这段 音乐时,然然开始手舞足蹈,旁边的儿童也被然然带动陈老师关掉音 乐,展开话题:"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刚才的音乐然然你愿意 提供一下听完音乐之后的感受吗?"然然害羞地说:"我觉得很开心" 陈老师肯定了然然的勇敢并请他坐下,又问其他儿童;"你们也是同样的 感受吗?"儿童们不再拘谨,回答道:"和然然一样,听到这段音乐就觉 得很开心。
"相反,第二段哀伤抒情,当音乐响起,儿童反响截然不同, 或低头沉思,或舒缓伸展琪琪大声地说:"我感觉好伤心"话音未 落,刚刚正伸展舞蹈动作的佩佩马上反驳说:"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他回 答错啦!我感觉有些害羞"通过活动过程中儿童的表现,发现大班儿童会对不同的曲子做出不同 的反响,而且表现出真实的表情、动作、语言,这说明5岁儿童的能力水 平符合该提供阅读课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开展提供阅读的指导策略的优 势能得到充分发挥[4]在本次提供阅读导入环节中,教师以音乐的形式抛 语引玉,效果显著有效的指导策略能使教学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陈老 师在活动的导入环节利用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音乐帮助儿童感知难过的情 绪特征,然后引入绘本主题,为儿童接下来进行提供阅读奠定良好的基 础这也告诉我们,在初步理解阶段,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来 帮助孩子自然、快速地整体感知绘本的核心主题及情感二)语言交流提升儿童认知水平提供阅读能有效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5],在阅读活动"难 过"的第二课时中,陈老师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引导手段,给儿童上了一堂 生动活泼的提供阅读课在舒缓音乐气氛中,陈老师提问:"难过的原因 有很多种,老师现在变成了记者,要来采访大家,你们曾经都因为什么事 情很难过呢?"陈老师借提问进入谈论环节,逐个采访第一排的儿童。
胜 胜说:"我的爸爸妈妈把我送到幼儿园后离开,这让我很难过"佳佳 说:"我最好的朋友生我气的时候我会很难过"……听完局部儿童的回 答后,陈老师继续鼓励其他儿童说出内心的想法当确认儿童已将情感代 入后,陈老师让儿童拿出本堂课核心教具——绘本,并让儿童翻开绘本的 对应页陈老师带着儿童以滑读的方式一起了解绘本的文字内容,效果明 显比以往未代入情感阅读时要好通过进一步指导儿童进行提供阅读课程学习,儿童逐渐学会了用语言 声情并茂地表达内心想法对儿童而言,只有有了足够的理解力,才能将 情感组织成语言进行表达相关研究也说明,屡次对同一教学对象实施有 效的提供阅读课程教育,可以提升教学对象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 语言表达能力[6]三)肢体语言模仿促进孩子的情感表达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儿童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对儿童智力发育大有 帮助接下来的教学中使用的教具主要是“大书"拿出"大书"后,老师 提醒小朋友一边用手指着一边大声念出绘本的名字——"难过"教师从扉页开始,先引导儿童仔细观察绘本上的图片信息,然后提醒小朋友用滑读的方式跟着老师一起熟悉绘本的文字内容图中的小宝贝为什么让陈老师看起来很沮丧呢?""很伤心。
""他在哭""他很不开心,很难过……儿童七嘴八舌地回答"我 们一起来看一看书里面的小朋友难过了会怎么样?"青青说:"会哭泣, 小朋友难过了就会不说话,也不想吃自己最喜欢的零食""青青回答得 很好!"陈老师说:"我想请小朋友到前面来给大家模仿一下,你看到别 人难过的时候是怎样的表情和动作呢?"陈老师请琪琪上前表演琪琪先 微微弓着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双手握拳放在眼睛上揉揉带着哭泣 的声音陈老师摸了摸她的头,一只手搂着琪琪的肩膀,和所有小朋友一 起回忆琪琪刚刚的动作,一边说,一边更夸张地深深叹一口气,还用手揉 起了眼睛琪琪是上届大班留下来的儿童,因为年龄不符合升小学的要求,所以 比其他儿童多读了一年大班,因此她的读绘本的理解能力、表述能力以及 肢体和表情的表现能力都比拟强,每一次活动中都表现出自己的勇气和优 于其他儿童的思维与表达能力陈老师关注到了这一点,并且在其他儿童 没有积极反响的情况下引导琪琪发挥了示范作用教师及时强化鼓励儿童 的行为,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通过更夸张的模仿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 也让他们从琪琪的表演中充分感知绘本传达的内容和情绪,在活动过程中 大大提高了儿童的阅读兴趣,为拓展延伸环节及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这次提供阅读的效果出人意料,儿童都融入其中,并且尝试着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合理引导下的提供阅读能给儿童独立思考的机 会,儿童也会在思考后进行自我表达相比导入环节,教师更易把控此时 提供阅读的活动纪律教师重视情感教育在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