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 第22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含解析).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gu****iu
  • 文档编号:364488597
  • 上传时间:2023-10-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9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十二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标要求 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核心考点一 社会历史的本质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①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②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提醒 联系《经济与社会》中“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哲学与文化》中“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的知识,理解劳动的重要性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①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②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提醒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相互区别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含义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物质方面)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精神方面)内容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2)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从性质上说,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有目的的适应性活动。

      纠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纠正: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会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3.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纠正: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考向一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典例1 (2022·浙江1月选考)在基诺族口耳相传的神话中,创世女神开天辟地、创造了人类后,便将一把茶籽撒在基诺山上,让他们以种茶为生从此,基诺人开始了栽培种植茶叶的历史这表明(  )①生产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②神话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③古代基诺人正确回答了世界本原问题④先进的社会意识会推动社会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③说法错误,古代基诺人没有正确回答世界本原问题④材料未体现变式1 (2022·广东高考)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被称为旧唯物主义恩格斯指出:“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产生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②旧唯物主义不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③对社会历史现象的唯物主义解释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④旧唯物主义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故①排除。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滑向了唯心主义,夸大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故②排除材料中恩格斯的话表明,旧唯物主义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对社会历史现象进行了唯物主义解释,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易错提醒:误认为历史唯心主义不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历史唯心主义不承认社会存在的决定性作用,夸大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考向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典例2 (2021·河北高考)马克思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这体现了(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②思想变革是时代变革的先导③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具有决定作用④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马克思指出要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意识,而不是以意识为依据,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①符合题意思想变革是时代变革的先导,与马克思强调的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悖,②不符合题意。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中去解释意识,而不是以意识为依据去判断一个变革时代,表明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具有决定作用,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社会意识离不开社会存在以及生产方式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不涉及社会历史的构成,④排除故本题选B变式2 (2020·全国Ⅰ)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等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②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③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④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材料表明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关键是看其是否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趋势,是否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④错误,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是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的社会意识和错误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易错提醒:误认为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是正确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变式3 (2021·全国乙卷)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习近平说:“直到今天,‘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继续‘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带领人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在一场场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不断“赶考”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永葆“赶考”的清醒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赶考”意识是一种先进意识,反映了实践要求和人民期盼,是奋斗精神的体现永葆“赶考”的清醒,才能应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民族谋复兴核心考点二 社会历史的发展1.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社会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基本矛盾辩证关系普遍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3)解决途径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性质对抗性(敌我矛盾)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改革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正确认识我国的改革①改革原因:我国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②改革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改革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提醒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纠正: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2.社会基本矛盾是通过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解决的纠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解决的,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阶级斗争解决的3.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纠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纠正: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考向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典例1 (2022·山东高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将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哲学上看,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是因为(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合②联系是客观的和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③通过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A.①② B.①③C.②④ D。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共36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分析题 课件(共33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作品阅读之散文的种类+课件(共32张PPT).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过 第10讲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统编版)-语言文字运用之鉴赏语句的表达效果 课件(共43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于小说的特征及命题+课件(共35张PPT).ppt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五章平面向量与复数第一讲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课件.ppt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诗歌阅读+课件(共33张PPT).ppt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五章平面向量与复数第五讲复数课件.ppt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9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8节 曲线与方程.pptx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如何做好观点推断题课件(共31张PPT).ppt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意象 课件(共39张PPT).ppt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作品阅读:如何快速准确把握高考小说文本+课件(共29张PPT).ppt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02讲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练)(解析版) 讲练测.docx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01讲 平面向量(练)-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讲练测.docx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8章 立体几何 第4节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讲义.doc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20讲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 课件(共35张PPT).pptx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03讲 直线、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练)(解析版) 讲练测.docx 考点7-1 平行垂直与动点(文理)-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综合复习第10讲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课件(共20张PPT).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