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江西省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思路.doc
15页加快江西省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课题组 3开始全面展开 据江西省 2000 年村镇建设统计年报统计 ,到 2000 年底 , 全省 94133 %的建制镇 和 77148 %的集镇完成了规划 在此期间 ,江西 省委 、省政府提出重点发展沿铁路 、沿国道干线 、一 、江 西 省 小 城 镇 发 展 现 状 与 存 在问题(一 )江西省小城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后 , 江西省小城镇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 1978 年江西省 仅有 130 个建制镇 ,到 2009 年全省共有 70 个县 城关镇 、667 个县市属建制镇 ,此外还有 630 多个 集镇 ① 在此期间 ,江西省小城镇建设大体经历 了三个阶段 :沿河流 、沿边际口岸建制镇的决定 , 全省城镇布局和网络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 31稳步发展阶段 ( 2001 年后 ) 这一时期 ,针对乡镇建制偏多 、规模偏小的状况 , 江西省开展了调整撤并乡镇的工作 ,建制镇的数量变化不大 ,小城镇建设工作重点转到了提高规划建设水11恢复起步阶段 ( 1978 ~1990 年 ) 这一时平上来 自 2000 年 7 月江西省出台《关于进一期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 , 小城镇建设得到了较快的恢复 。
1984 年江西省撤销了所有 人民公社 ,改为乡镇建制 截至 1984 年底 ,全省 共有 1665 个乡 、158 个镇 此后 ,随着农村经济 的快速发展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 建制镇的设 置出现了一个高潮 到 1990 年 , 全省建制镇的 数量已达 291 个 ,比 1978 年增加了 161 个 ,平均 每年新增 1314 个 21快速增长阶段 ( 1991 ~2000 年 ) 这一时 期城乡经济的发展 , 带动了小城镇的规划建设 全省建制镇数量快速增加 , 2000 年达到 689 个 ,10 年内新增 398 个 ,平均每年新增近 40 个 ,建制步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决定 》以来 ,各级政府部门对小城镇建设在投资 、土地 、户籍等方面实施了诸多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经营者到小城镇投资兴业 ,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 十一五 ”期间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示范引路 、稳步推进的发展思路 ,把示范镇和重点镇建设作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确定了 200 个重点镇 、26 个省级示范镇进行重点扶持 小城镇尤其是重点镇和示范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 建设投资的力度加大 ,规划 、建设和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
镇的设置出现了另一个高潮 同时 ,小城镇规划经过多年的发展 ,江西省小城镇建设呈现出3 课题组组长 :潘家华 、魏后凯 ;报告执笔 :盛广耀 、袁晓勐、单菁菁 ;审定 :魏后凯 ① 我国对小城镇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上的小城镇属城 、乡两个范畴 ,除县城和建制镇外 ,还包括 了集镇的概念 狭义上的小城镇属于城镇范畴 ,指除设市城市以外的建制镇 ,这一概念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 划法 》的法定含义本报告采用狭义的小城镇概念 ,重点分析建制镇的发展问题232011年第 25 期 (总第 2369期 )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小城镇开始崛起 ,城镇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稳步提高 目 前 ,江西省小城镇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小城镇建设的规划指导基本建立 近些年来 ,江西省加大了对小城镇规划 、建设和管理区平均面积为 15910 公顷 , 南部地区为 9717 公顷 ,仅为北部地区的 61 % ; 北部地区建制镇镇区 平均人口规模为 7881 人 , 南部地区为 6020 人 , 仅为北部地区的 76 % 31小城镇发展的特色逐步彰显 优美的生的指导工作 ,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态环境 、深厚的文化底蕴 、富集的旅游资源 、相对镇发展的决定 》、《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江西省小城镇示范镇的区位优势成为江西小城镇建设的特色资源 。
江西省在推进小城镇建设过程中 , 注重科学规 划 ,发挥各地特色优势 ,已形成商贸 、工矿 、旅游 、 农垦 、交通枢纽 、城 (郊 ) 卫 (星 ) 、综合等多种类规划建设管理考核标准 (试行 ) 》、《关于加快示范镇建设的意见 (试行 ) 》等政策文件 小城镇规划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截至 2009 年底 ,全省绝大多数乡镇的规划编制任务已经完 成 ,村镇规划编制率由全国中下游跃升为上游水 平 ,位居中部六省首位 通过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和村镇规划 ,对全省城镇空间格局 、功能分工 、产业布局 、基础设施建型的小城镇 通过加大对小城镇产业特色 、建筑特色 、文化特色 、生态特色等特色资源的培育和挖掘 ,突出个性魅力 , 一批规划科学 、布局合理 ,具有产业特色 、民居建筑特色 , 拥有文化内涵和 优美环境的特色小城镇开始在全省各地崛起 ,形 成了小城镇发展的亮点 其中 , 浮梁县瑶里镇 、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上清镇 、横峰县葛源镇等被设进行了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 在此基础上 ,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还对国家和省级示范镇 、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 青山湖区湖坊镇 、西重点镇编制了专项规划 、重要地段详细规划 。
这湖区桃花镇等 11 个镇成为全国财政收入千强建些规划的编制 , 明确了小城镇发展的原则 、目标和方向 ,确定了突出重点 、兼顾一般 ,建设以县城 为龙头 、中心镇为重点 、一般建制镇和乡集镇为制镇 41小城镇的人居环境有所改善 近些年 来 ,江西省各地加大了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 , 镇区用地规模有较大幅度扩张 ,人口规模有所扩 大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全省建制镇平均用地面 积由 2000 年的 59 公顷提高到 2009 年的 142 公 顷 ,人均住宅面积则由 12127 平方米提高到 3313 平方米 ; 2009 年镇区平均人口规模达 7244 人 ,比2000 年提高了 1933 人 ; 建制镇人均道路面积达 到 1013 平方米 ,用水普及率达到 6712 % ,燃气普 及率达到 3513 % ,均比 2000 年有较大幅度提高 江西省通过重点镇 、示范镇的典型引导 , 以基础基础的现代化小城镇的总体发展方向 ,为全省小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21小城镇发展的地域特征明显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江西省南北两大 地域面积相当 ,但城镇发展的南北差异显著 ,北部 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南部地区。
① 北部地区县城以下建制镇为 390个 ,南部地区为 287个 ,北部比南部多 103 个 ;北部地区建制镇密度为4617个 /万平方公里 ,南部地区为 3414个 /万平方公里 ,仅为北部地区的 74 % ; 北部地区建制镇镇设施建设为重点 , 以镇容镇貌整治为突破口 , 开① 以浙赣铁路线为界 ,将江西省分为南北两大地域 ,北部包括南昌 、九江 、景德镇 、新余 、萍乡 、上饶、宜春等地区 ,共 57个市 、县 (区 ) ;南部包括吉安 、抚州 、赣州等地区 ,共 42个县市 242011年第 25期 (总第 2369期 )展了“五整治 、三建设 ”活动 ; ①同时 ,加大了乡镇垃圾处理工作 , 建制镇生活垃圾处理率大幅提 高 ,小城镇尤其是示范镇和重点镇镇区人居环境 有了较大改善 水平低 4316 公顷 ; 建成区平均人口为 7244 人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2427 人 ; 建成区平均人口密度为 5106 人 /平方公里 , 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由于小 城 镇 规 模 偏 小 , 难 以 形 成 城 镇 集 聚 效(二 )江西小城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 , ②其对各种经济要素的吸引力小 , 不利于产江西省小城镇建设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但生规模经济效益 ,同时也不利于城镇基础设施建总体上小城镇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 ,小城镇的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不能满足江西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 。
目前江设和城镇功能的发挥 ,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 21 小城镇发展缺乏产业支撑 , 发展后劲不西省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小城镇发育程度较低 , 规模普遍较小 江西小城镇发展水平低 , 人口和产业集聚规模 小 ,近年来发展相对缓慢 , 其辐射和带动作用较 弱 ,小城镇发展初期阶段的特征明显 一是小城镇发育程度较低 ,在农村发展中的 地位不突出 2009 年 , 江西县市属建制镇数量为 667 个 ,仅占乡镇总数的 5118 % ,比全国平均足 江西省小城镇的非农产业基础薄弱 ,经济实力较弱 ,多数小城镇缺乏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小城镇建设的产业支撑不足 一些小城镇只是相对集中的居民点 ,产业结构低下 ,产业层次低 ,工业企业“散 、小 、弱 ”, 第三产业原始 、落后 , 产业集聚能力不足 乡镇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 ,大部分企业以生产资源性产品为主 , 技术含量低 ,经营管理粗放 ,经济效益差 江西省的建制镇企业规模很小 , 2009 年建水平 低 311 个 百 分 点 ; 建 成 区 户 籍 总 人 口 为制镇全部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仅为 814 人 ,其中工442109 万人 ,仅占村镇总人口的 1219 %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212 个百分点 。
二是小城镇规模偏小 全省建制镇镇区人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仅 1415 人 , 为中部六省最低 ,分别仅为中部平均水平的 63 % 、68 % 与沿海发达地区乡镇企业相比 ,则差距更大 由于小口规模在 1 万人以下有 556 个 ,占建制镇总数的8211 % ; 3 万 ~5 万人 、5 万人以上的镇分别仅有7 个和 3 个 ,仅占建制镇总数的 110 %和 014 % 建制镇建成区人口和面积规模均低于全国平均城镇缺少非农产业的支撑 , 就业机会少 ,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弱 ,致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在当地就业 ,只能选择到沿海发达地区外出务工 2008 年江西省乡镇企业就业人数为水平 ,即使在中部六省 , 江西省小城镇的平均规模也偏小 ,低于中部地区的安徽 、河南 、湖北 、湖 南四省 ,仅比山西略高 2009 年 ,江西省平均每个建制镇建成区面积为 14119 公顷 ,比全国平均417 万人 ,而外出务工劳动力则达 680 多万人 ,占江西省劳动力总数的 2013 % 31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 ,公共服务水平低 ① “五整治 ”指道路街巷整治 、违章搭建整治 、临街建筑整治 、环境卫生整治 、集贸市场整治 ;“三建设 ”指园林绿化建设 、公用设施建设 、景观环境建设 。
② 小城镇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一定的集聚效应 ,才能具有一般的城镇功能 理论界对小城镇形成规模经 济效益 ,至少应达到的镇区人口规模 ,从 2万 、3万到 5万人 ,标准不一 但小城镇镇区人口不足万人 ,显然不可能具有 完善的城镇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