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研组全部教案(共9课时).doc
16页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科 目数学 课 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 教材75—76的例1及相关的练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2、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或画出指定边上的高,能根据三角形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教法与学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归纳运用教学准备课件 方格纸 钉子板 三角板 备 课 人李洁教学过程一、画三角形1、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提问: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动手做,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方法)2、小结:这些图形虽然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3、提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指名学生上来说一说小结: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条边4、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二、认识三角形的高1、出示图,要求: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多少厘米吗?学生量后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一条线段的长度是高2、出示一个三角形,作一条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学生练习画高,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作三角形的高,就是经过一个顶点作底边的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三角形高的长度3、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为什么?4、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学生动手量一量,集体交流三、巩固练习1、练习十二的第1题要求学生以图上的点为三角形的点学生画完后实物投影展示 2、练习十二的第2题明确题目要求后,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理由 3、练习十二的第3题 学生按要求动手拼一拼,集体交流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教学后记领导签字(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科 目数学 课 时第2课时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 教材77—78页的例3,以及练习十二的4—9题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中,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在探索活动中提高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理解三边关系教法与学法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归纳运用教学准备课件 方格纸 钉子板 三角板 备 课 人李洁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1.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2.回忆: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3.揭题:三角形还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三角形二、学习新知探索三边关系1.理解“围成”的含义 (1)提问:围一个三角形就要用到几根小棒?(2)讨论:红、黄两边的长度要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和蓝边围成三角形?生围(3)小结:相邻两根小棒的头和头相连了,就说是围成了三角形4)质疑: 三根小棒是不是一定能够围成三角形呢?2.探究第一个条件:(1)质疑:为什么有时能够围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3.探究第2个条件1)固化条件(2)质疑:蓝边10厘米,红边3厘米、黄边15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3)操作并得第2个条件:要围成三角形,红和黄的长度和要比黄边长4.探究得第3个条件:(1)设疑:会不会有了这两个条件还不够?还要满足其他的条件?5.形成结论1)问题:要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2)小结: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都大于了第三边。
6.优化判断(1)固化结论:要围成三角形3边要符合什么条件?(2题)(2)优化判断:长边+短边>中边长边+中边>短边 短边+中边>长边a.问题:哪一个条件符合了?b方法:只要算一次就能判断只要短边之和大于长边这个条件符合了,就能围成三角形7、提问:任意选择的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8、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这时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1题思考哪组的三条线短能围成一个三角形,集体交流2、完成练一练第2题学生思考后选择,集体交流想法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4、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5、完成练习十二的第6题学生先量一量再想一想,集体交流6、完成练习十二的第7题学生想一想,交流不同的剪法7、完成练习十二的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8、完成练习十二的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教学后记领导签字(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科 目数学 课 时第3课时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材78—79页的例4,以及练习十二的10—13题。
教学目标1、 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2、 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初步感知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法与学法小组合作 交流比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量角器 三角板等备 课 人李洁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谈话 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三角形,关于三角形你掌握了哪些知识?2、猜一猜 请你们拿起桌子上量好角度的三角形你只要报出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我就能猜出第三角的度数,下面我们来试一试 这个三角形中∠3是50度,对不对?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猜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二、探究新知1、理解“内角”、“内角和”的含义 什么是内角? 谁想说说自己对内角的理解? 三角形中每个角都是三角形的内角你知道一个三角形有几个内角吗? 现在我们再来想一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指的是什么呢? 表述: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2、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3、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 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就要对每一类三角形进行研究 计算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 ∠1+ ∠2+ ∠3=内角和的度数 锐角三角形:80°+60°+40°=180° 直角三角形:90°+60°+30°=180° 钝角三角形:120°+40°+20°=180°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1题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4、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2题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填空5、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3题学生算一算,集体交流算法四、课堂小结 请回想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今天我们通过哪些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教学后记领导签字(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科 目数学 课 时第4课时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分类 教材82—83页的例5,以及练习十三的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操作、验证、判断等学习的方法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会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教法与学法课件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小黑板、学具卡片教学准备课件备 课 人李洁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提问:我们学过哪几种角?小于平角的角有哪些?怎样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直角或钝角?2、揭示课题并板书:三角形分类二、探究新知 1.数角 出示6个三角形,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三角形的内角,说说他们各有几个锐角、直角或钝角?根据学生的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出示表格 你能把表格填完整吗?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在白板上交流结果。
学生可以利用白板笔在白板上直接填写,集体交流时可以利用橡皮擦显示预设的正确结果) 2.三角形的分类 (1)观察这张表格,发现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两个角是锐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另一个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直角,有的是钝角) (2)我们抓住不同处来把三角形分类,你认为可以怎样分?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在让一名学生到白板上分一分?看看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为什么这样分呢?那分好的三角形你们能不能给他起个名字呢?根据学生的说法教师相机出示各类三角形的定义 3.教学用集合圈表示分类结果 出示一个椭圆,谈话:如果我们用这个圈表示三角形这个整体,你能把它分成几部分,并且填写出每部分的名称吗?要求学生尝试,交流填法,并且说说对图意的理解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1、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动手画一画,并量一量后说说是什么三角形2、完成练一练第2题学生动手连一连,集体订正3.完成练一练第3题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一围4、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学生按要求分一分,集体订正5、完成练习十三的第2题学生按要求分一分,集体订正6、完成练习十三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哪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自己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阅来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教学后记领导签字(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预案科 目数学 课 时第5课时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教材83—85页的例6例7,以及练习十三的4—-13题教学目标1、在实际的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具体要求画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2、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教法与学法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课件备 课 人李洁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三角形可分为哪几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6,认识等腰三角形1、讲述: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量一量这三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并纪录下来学生操作2、提问:这三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