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教学交往技能.doc
5页第五节 教学交往技能 一、教学交往概述 交往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活动,是人类社会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与他人、社会的接触和交流教学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通过师生间的交往,传递教学信息,达成教育影响的活动教学交往既具有一般人际交往的特征,又具有显著的教育性特征教学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语言的或非语言的、自然的或人工的)彼此沟通、相互影响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意识、有目的的师生交往,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学科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还能增强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责任心 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教学交往技能,与学生在课堂内外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对某一科目的学习兴趣与他们跟任课教师的交往情况呈正相关如果他们与教师的关系不和谐,就可能影响到对该教师教授科目的学习热情,甚至会对这门课产生反感,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倘若他们与任课教师关系融洽,建立了友谊,就会对任课教师所教的科目充满热情,甚至会终身爱好这门学科因此,只有在与学生亲密而友好的接触的前提下,教师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教师要多方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真挚的师生交往,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与学生交往,能否运用好交往的技能与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交往的原则 (一)以情感人 交往是双向的情感互动过程有效的教学交往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双方的情感参与教师应在日常观察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等,亲近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以自己的真情投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以情感人原则是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优化教学效果另外,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表现出的真诚的交往态度,对学生的个性的形成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换位思考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往往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会成为师生交往的障碍,不利于双方的沟通与互动换位思考是有效交往的前提如果教师能够抛开成人的观念,以学生的眼光审视教学问题,寻求最能吸引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途径,采用学生最能理解的和可接受的语言,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给学生指引和帮助,定能实现有效的交往。
教师能否真正理解学生的立场和看法,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形成共识和行动方案,往往成为师生交往的关键 (三)学生主体 理想的师生交往是平等的、和谐的人际交往教师应当明确交往是双向的,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相互启迪学生不一定样样不如教师,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之一,理应受到教师的尊重与理解教师应该在交往过程中,转变所谓的“师道尊严”的观念,突出学生交往的主体地位,将属于学生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敢于说话,敢于质疑,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引导鼓励 师生交往的最终目的旨在促进学生主体能力的提高和主体人格的健全发展,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和教师的教学效率这一根本目的决定了教师在师生交往中,要充分利用激发、引导和鼓励学生的机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确的认识自我,表达自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挑战自我善于引导、鼓励才能使学生通过交往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符合师生交往的真谛 三、教学交往的方式 (一)课堂交往 1.提问 提问是师生课堂交往的主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问的过程,从教师最初的提问引导出学生最初的反应和回答,到最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分析和评价,充满了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与交流教师提问后可以从学生的眼神中了解问题的难易度,如果大多数学生的眼神是疑惑不解的,说明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如果大多数学生神色轻松,答案脱口而出,说明学生已经掌握这一内容或问题难度不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提问,通过提问了解教学情况,主动调节教学,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讨论 课堂讨论是师生交往的重要手段讨论是师生间、学生间双边或多边的互动过程,在讨论中,彼此交流信息与见解,有利于开拓学生眼界,提高其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但在讨论中,群体的智慧互相作用,相互启悟,产生群体思维效应,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不仅是讨论的组织者,也是讨论的参与者,通过与学生言语、神情上的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促进学生主动性、主体意识的提高 3.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了解与关爱,是行之有效的师生交往方式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种交往方式应当是点到为止的教师需要注意从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出发,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依据学生的爱好禀赋与特长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比较容易受教师的情感影响,教师有意识地一言一行,都可能传递给学生无穷的动力一个小学生在日记里这样写到: 今天在做课堂作业时,方老师走过我的身旁,她看了看我的作业,用手轻轻的抚摸了我的头,我感觉老师的手很温暖,仿佛在暗暗的鼓励我,表扬我,所以在剩下的时间里,我更加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教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个别的指导与情感沟通,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二)课后交往 1.课间交往 课间休息时间是学生放松心情、自由活动的时间,也是师生沟通的好时机教师在课间与学生谈心、聊天、参与学生的游戏,帮学生整理衣服,梳理头发等,不仅能拉进师生间的距离,还能在谈话中获得一些教学反馈,从而更好地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有时,某个学生对课堂上的问题还似懂非懂,教师可以在课后主动进行帮助指导,帮他解决如果教师发现个别学生存在思想问题,或是近来一段时间学习成绩滑坡,可以通过课间谈话的方法,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由于课间时间短暂,教师在谈话中要言简意赅,力求具有说服力 2.作业交往 作业也是师生交往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教师通过批阅作业,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翻阅学生作文和日记,还能了解学生的思想态度与价值观念等同样,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语或建议,能够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确立以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再次修改的作业,教师仍要细致、耐心的批改,并给与恰当的评价与鼓励通过作业交往,师生双方会就某个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分享更多的心情教师对作业的二次批改或多次批改,能够帮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知识,建立信心 3.书信交流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亲笔给人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 在教育学生时,如果教师和学生进行口头交流效果不太好,或者师生之间存在一些误会时,教师通过写信与学生进行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书信是一种饱含诚意的交往方式,能充分地表达彼此的思想与愿望,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此外,师生之间互送贺卡或明信片,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解除误会、增进情感、表达心愿的交往方式 4.沟通 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简便、快捷的通讯设备正日益成为人们彼此的沟通的重要工具,同时给师生交往架设了桥梁,教师可以通过打,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或表达对学生的期望、要求,给学生以支持。
有位同学右手骨折不能来上学,因为教师工作繁忙,无法去学生家探望,因此请班干部放学后轮流为她补习功课,教师则每天晚上回到家后,抽空打个给那位同学 师: (拨通后)XX,你好! 生:老师,您好! 师:今天身体好些了吗? 生:好多了,谢谢您的关心! 师:那就好!今天的作文是写《发生在星期天的一件事》,你会写吗? 生:刚才班长小红已经教过我了,但我还是想问老师,这件事必须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吗?可不可以写其他的事? 师:这篇作文的要求中没有这样的限制,可以是你看到的,也可以是你听说的,只要是发生在星期天里的一件事你明白吗? 生:噢!我知道了谢谢老师学生恍然大悟) 师:不用谢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你可以打来问我再见! 案例中的教师通过一次,亲切地问候了生病在家的学生,仅仅是一个简短的、寥寥数语就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可以将全体学生和教师的号码打印出来分发,方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5.网络交流 网络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新的方式与手段,对教学交往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通过网络,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实时的视频、音频聊天,答疑指导,也可以利用非实时的电子邮件、短消息、论坛留言等形式进行交流,或者鼓励学生制作网络日志,双方互看互评,增进了解。
四、教学交往的要求 (一)提高自身修养 教师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树立威信,彰显个人魅力,就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教育理念,丰富自身素养,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交往正如陶行知在《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中所说,教学“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教师应摒弃“填鸭式”教学方法、“师道尊严”的教学观念, 用“人文精神”、“主体关怀”等理念来指导师生交往,为教学创造愉悦的心际环境,是时代对每个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为了增进交往的有效性,教师还应注重良好个人情趣的培养,尤其是融入学生的爱好,使这些情趣爱好成为师生交往的中介,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使师生交往得以顺利进行 (二)善待学生过错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过错,面对学生出现的过错,教师应胸襟豁达、正确处理,不能焦躁冲动即使成人也时常是“经一事,长一智”,教师又怎能对学生求全责备呢?有效的交往需要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主流,善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以科学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过错,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保护学生自尊,调动起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善于利用交往契机 善于把握交往契机是师生交往的首要前提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平时的表现、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随时作好与学生交往的准备只有对学生具体情况了然于胸,才能把握住好与学生的交往契机,制定适宜的策略与学生有效交往 (四)适当的交往情绪 在教学交往中,教师的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教师自身的工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果对学生不当的宣泄情绪,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交往出现隔阂教师的情绪会极大地影响到师生交往的有效性如果教师精神萎靡、心情烦躁或不苟言笑,学生就会噤若寒蝉、战战兢兢、以致情绪压抑、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有效的交往建立在相互悦纳的心理基础上,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用积极良好的情感与学生交往 (五)适度的距离 距离产生美,孔子的一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道出了人际交往中时空距离与心理距离的规律,即保持适度时空距离,才能产生最佳的影响效果 在教学交往中,教师要避免与学生过度亲密和对学生过度严厉两种倾向与学生过度亲密丧失教师的威严,无法控制学生的某些不当行为,学生可能因此放纵行为,在课堂上过分随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