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文字版.pdf
204页目 录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1一、四则运算.31.加、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2.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63.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94.括号.135.解决问题.176.第一单元知识归纳总结.20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24二、观察物体(二).267.观察物体(二)(1).268.观察物体(二)(2).30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32三、运算定律.349.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3410.加法运算定律(2)加法结合律.3811.加、减法的简便运算(1)简便计算.4312.减法的性质及应用.461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5114.乘法运算定律(2)乘法结合律.5415.乘法运算定律(二).5816.乘、除法运算中的简便方法(1).6117.乘、除法运算中的简便方法(2).65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69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7218.小数的意义.7219.小数数位顺序表.7720.小数的读写.8021.小数的性质.8322.化简和改写小数.8623.小数的大小比较.8924.小数点的移动(1).9225.小数点的移动(2).9626.解决问题.9927.小数与单位换算(1).10328.小数与单位换算(2).10629.小数的近似数(1).10930.小数的近似数(2).11331.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11632.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122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125五、三角形.12733.三角形的特性及分类.12734.三角形的内角和.130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备课.133六、小数加法和减法.13535.小数加减法(1).13536.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3937.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42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备课.145七、图形的运动.14738.轴对称(1).14739.轴对称(2).15040.图形的平移.15241.利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155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备课.157八、统计.15942.平均数(1).15943.平均数(2).16344.复式条形统计图(1).16745.复式条形统计图(2).17146.活动课营养午餐一一第二食堂.174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备课.178九、数学广角.18047.鸡兔同笼(1).18048.鸡兔同笼(2).184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备课.187十、总复习.18949.四则运算及运算定律.18950.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的加减法.19251.空间与图形.19652.统计.200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单元名称:四则运算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教学措施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制定以下教学措施: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课时安排(1)四则运算(4 课时)(2)解决问题(1课时)(3)单元知识归纳总结(1课时)2一、四则运算1.加、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二、新课讲授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3计算?让学生列式计算并回答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学生回答,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板书)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板书)2.请学生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2)列式为:1956814=1142(km)(3)列式为:1956-1142=814(km)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 题 与 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4运算4.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减法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就变成未知,而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却变成未知的。
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三、课堂作业教材第3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一减数,减数=被减数一差,被减数=减数+差五、课后作业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第 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反思52.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利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改写乘除法算式和改编乘除法应用题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清楚了吗?2.教师报算式:5+5+512+12+12+12+12(指名两生在投影片上写)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指名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问:怎样报才能让大家听清楚呢?(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
6二、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5 页例2(Do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教师巡视检查,可能会出现两种列式:用加法:3+3+3+3=12;用乘法:3X4=122.反馈、投影校对(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用连加形式写;写成乘法A.提问:你是怎么想的?B.简便在哪里?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2)提问: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3.揭示乘法的定义(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2)教师小结: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4)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3X4=12因数因数积4.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学生改编后并列式计算,教师集体讲解展示:教师概括: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75.揭示乘除法的关系教师: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三、课堂作业教材第6 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乘除法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X 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 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又除数。
五、课后作业L教材第7 页练习二3、4、5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83.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教学目标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 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 为什么不能作除数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在运算中的作用3.掌握有余数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 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学难点理解0 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口算:150+9043-00X1350+5052-2504-12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28+5704-3X2112-47X2二、新课讲授知识点1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观察发现:观察下列各式,并计算出结果,你从中发现了什么?9123+0=456+0=5670=336 336=234+0=125X0=0-27=76x0=(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2)全班交流一个数加上0 或减去0,还得原数例如:7+0=7,7-0=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77=0一个数和0 相乘,仍得00X7=00 除以任何非的数都得004-7=0小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
相乘,仍是0;0 除以一个非0 的数,还得0知识点2 理解0 为什么不能作除数(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作除数,结果会怎样?板书:7+0=(2)引发思考:提问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回答:被除数=除数X商提问:什么数同相乘等于7?小组讨论交流:没有10小结:没有一个数同相乘会等于7,因此是不能作除数的教师进一步举例说明:680=0+0=知识点3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出示:39+2=19 11844-12=15.4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被除数=商 0.70、0.7师:看到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感觉?86预设:三个数据大小相等师:既然它们的大小相等,你愿意写哪一种?为什么?0.7000和 0.70能不能写得简单一些?预设:0.7000=0.70=0.7(2)自主尝试,探究小数化简的方法105.0900=问题:你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把这个数写得简单一些?预设:105.0900=105.09小结: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写成简单的形式,这个过程叫做化简思考:在小数里,除末尾的外其他的0 可以去掉吗?2.教学例4,探究小数改写的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