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测试练习题.docx
6页《答谢中书书》检测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1.根据课文填空并解释字词两岸石壁,五色( ):________ 晓雾将( ):______()竞跃:___________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①四时俱备()②晓雾将歇() 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竞跃( )⑤念无与为乐者(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解释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现象(1)欲: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欲穷其林( )(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中庭( ) 选贤与能( )4.文学常识填空《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5.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实是欲界之仙都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二.课文理解题1.“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3.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5.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6.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水,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7.文章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有那几句?8.这四句通过哪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9.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10.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11.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12.《答谢中书书》文中“ ”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之情13.《答谢中书书》文中的议论句“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理解:14.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的语句是:15.以感叹总括前文的一句是:1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17.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18.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19.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20.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2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交辉:交相辉映歇:消散.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与:参与,这里指欣赏2.①四季②早晨③坠落④潜游在水中的鱼⑤考虑、想到⑥参与,这里指欣赏3.(1)将要;欲望;想要(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通“举”,推荐,选拔4.陶弘景;华阳隐居;信5.(1)对偶(2)对偶,借代6.(1)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猿猴和鸟的叫声杂乱无章交织在一起)(3)实在是人间天堂4)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二、课文理解1.信 给谢中书的信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3.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4. “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5.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6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7.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8.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朝与夕9.高峰入云,清流见底10.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1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12.实是欲界之仙都13.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同时表达了自己能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1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15.实是欲界之仙都16.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17.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1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1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0.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1.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6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