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5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pdf
6页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文言文(一、文言文(2323 分)分)1默写(1),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2)锺子期死,终身不复鼓琴(伯牙鼓琴)(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一句表现了词人陶醉于丰收在望的快乐中,而夏日夜晚,天气也在悄然变化着,“,”让词人不得不加快了脚步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甲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乙文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丙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余常于土墙凹凸处,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注释:余:我 2甲诗,乙文的作者都是 (朝代)的苏东坡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锦囊玉轴,常以自随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方出神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5苏轼工诗文,字句皆精妙甲诗中“”词返用比喻描绘乌云骤聚;乙文中“”四字简洁形象地写出这幅画在杜处士心目中的地位之高6结合乙文、丙文内容,试分析“牧童”和“余”在人物形象上的异同点二、现代文(二、现代文(3030 分)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揭秘雪崩 1999 年 2 月的一天,几个滑雪者动作娴熟地沿着山坡向下滑着,大雪映衬着他们潇洒的身影,就像在雪上纷飞的燕子突然,“咔嚓”一声异响,紧接着一团雪雾从身后冲了下来,很快埋没了他们的身影他们从自我陶醉中惊醒过来:雪崩!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雪雾卷起他们向前狂奔,冲起沿途的雪一起加速向山下奔去,奔流的雪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途中的森林带试图阻挡这狂奔的雪龙,但几乎所有与雪流交锋的树木都凄惨地断裂了森林带之后是一些居民房,居民们没有来得及离开房子,就连同房子一起被奔流的雪卷走沿途 4 千米的狭长地带一片狼藉,树木、村落、农田、电线无一幸免这次雪崩的时速达到了 250 千米,所具有的能量可以达到 104105 兆焦耳如果人不幸被它碰上,仅胸部受到的冲击力就可以相当于 15 吨的卡车在身体上碾过。
雪崩的发生好像很偶然,它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很难捉摸好像一片雪花的落地,或者在山上说话声音大点都会引起雪崩,上述阿尔卑斯山的雪崩很可能就是滑雪者打扰了大雪的宁静,因而引发了那突如其来的灾难雪崩真的是那么不可预料吗?其实雪崩也是有条件的,发生雪崩时的山坡坡度一般在 2545若山坡过陡,冰雪会因为重力作用而频繁下滑,不容易堆积在山坡上形成较厚的雪层,若山坡坡度过低,雪层没有下滑的动力,也无法形成雪崩雪崩一般会选择沟槽坑洼地带作为经过的路线根据这些山坡和路线分布的区域,人们可以划出山上相对危险的区域和相对安全的区域雪崩的发生显然与冰雪能够承负的压力或重量有关雪和冰都是粘弹性的物质,就是说,雪和冰都会随着它们所承负重量的增加而慢慢变形,一般情况下,冰雪是不容易发生断裂的由于雪崩难以预料,因此对它的预报就显得尤为重要寻找雪层联系的薄弱环节是预报雪崩发生的关键利用断层成像技术,人们可以确定冰雪变化的微结构、并且把这些微结构变化与冰雪的机械强度联系起来,这些信息可以确定某处是否会形成断层而引发雪崩,找到薄弱环节后,人们可以甩炸药破坏这些薄弱环节,免得它以后酿成大患如今,人们还利用统计学来预报某一天雪崩发生的概率,这种有效的方式叫做“最近的邻居”,它是建立在对过去统计数据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的。
例如某一天,我们考察冰雪的某些主要性质以及有代表性的冰雪场地上的天气条件,然后我们回过头来考察过去的最近几十天中,与今天的冰雪和天气状况最相似的某一天,看那天是否发生雪崩若那天没有发生雪崩,那么今天也不会发生雪崩;若那天确实发生雪崩,我们就可以找到雪崩的类型和规模,发生在哪一天,是什么因素引发的,然后就可以决定是否要关闭滑雪场和公路雪崩虽然可怕,但人们还是能找到对付它的方法7第段划线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D表示重复语句的省略 8从本文来看,发生雪崩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山坡坡度一般在 25459雪崩具有突发性、等特点,但人们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来预防雪崩的,例如:10结合文章内容,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一项()A小明在滑雪时小心翼翼的,无论多么开心,也不大声喊叫B雪崩发生时,小明躲在峡谷处,他觉得这样比较安全C小明选择在山的特别陡峭之处或坡度特别低的地方滑雪,他认为那些地方比缓坡上发生雪崩概率低D小明利用断层成像技术,确定冰雪某处是否会形成断层而引发雪崩,然后炸毁这些薄弱环节,避免雪崩的发生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尝试一次成功:8 岁男孩丰丰的故事 下课铃响起的那一瞬间,丰丰简直就像是屁股底下装了弹簧一般,“呼”地一下跳了起来。
刚上三年级的小男孩,今天要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独自一人走回家了!要知道,偌大的北京城,车来人往,从他就读的小学到家,出校门后要先步行一段路,才能乘坐公交车;中途下车后还要转乘,继续坐到离家最近的一站下来,再步行几分钟回家去这么 zh teng 着,即便不堵车的情况下,没有个把小时恐怕也难以完成这段行程更何况这是他第一次独立“作战”,仅如此就足以令他紧张、兴奋和激动了!往常,爸爸或者妈妈总有一个会在校门口等他,然后牵着他的手一起回家而今天他们有意放手就像早晨送他来时说好的那样:他们要看看他的能力,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秋日的阳光十分灿烂,甚至还带着夏天没有散尽的暑热没走几步,丰丰的脖子里已是汗津津的了突然,他发现自己身后一两步远的地方,似乎有个身材高大的人一直跟着他丰丰顾不上擦汗了,他一路小跑起来,而身后那个人也迈步疾走,紧紧跟着他他感到心在胸腔里“突突”乱跳,都快蹦出嗓子眼儿了!他撒开腿在路边人行道飞跑起来他知道早晚高峰时,前面路口总有一位警察叔叔在那里指挥过往行人车辆直到跑到了路口,看到了警察叔叔,他才敢刹住脚步,迅速回头看了一眼哪儿有什么高大的人影啊,身后的人们或匆忙、或悠闲地走着自己的路,全然没有一点关注他的意思。
丰丰在心里笑起自己来:真是的,那不过是斜阳照射下自己的影子而已!看到站牌了!丰丰一阵欣喜可真正站在站牌下时,丰丰才真的傻眼了模样相近的站牌这里足有四五个,而他从前竟没有注意到过自己上的是哪一路车!一辆车过来了,又一辆车过来了丰丰犹豫着,开始认真读站牌上的站名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站名里,他终于找了自己要转乘的那一站于是,当那辆车驶来的时候,他果断地跨了上去为了清楚地听到报站名,也为了方便看到窗外的景物是否熟悉,丰丰一上车就选择了最前面靠近司机叔叔的座位,仔细听着自己要到达的那一站目的地下车转乘时他继续认真读站牌其实,他书包里就装着,只要愿意,他可以随时拨通爸爸妈妈的号码只是那样做就没什么劲了,丰丰想,我就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回家去!这回他从容多了,很快选好了自己要乘坐的公交车他简直是熟练地刷了学生卡,凝神听着站名播报,一站,两站到了!丰丰下了车,几乎是蹦跳着往家里跑去哎呀,我们家的大英雄凯旋了!”丰丰进得门来,听到了迎在门口的妈妈说出来他最受鼓舞的一句话他不知道的是,紧跟在他后面一起进门的爸爸,是怎样一路悄无声息地“尾随”着他,随时都做好了准备要冲出来保护他,带着他顺利回家11看拼音写汉字zh teng 12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作战”具有夸张色彩,请结合语境,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3阅读第段内容,完成下表人物 地点 行为 心理(表情)变化 8 岁男孩丰丰 站牌下 认真读站名,找到转乘那一站 傻眼犹豫“”第一辆公交车上 站牌下(转乘)继续认真读站牌,很快选好要乘坐的公交车“”第二辆公车上 熟练刷卡,凝神听站名播报 家里 深受鼓舞 14下列对第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点明故事发生时节是阳光十分灿烂的秋日B突出当时天气还带有夏天没有散尽的謈热C为下文“丰丰脖子里汗津津”的状况作交代D烘托“丰丰”对回家行程充满恐怖的心理15从“丰丰、小男孩、他”到“大英雄”,这样的称呼转换好在哪里?三、综合运用(三、综合运用(7 7 分)分)16在阿廖沙的成长过程中,周围的人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请根据你对小说的理解把以下人物分为两类后填入表格,并阐释分类理由人物 分类理由 分类一:“好事情”分类二:“继父”他们的自私,让幼小的阿廖沙认识到了这个社会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一面,使他过早地体会到了成长的苦难四、写作(四、写作(4040 分)分)17题目:我的小天地 要求:写一篇 500 字以上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答案答案 1【答案】(1)野旷天低树(2)伯牙破琴绝弦(3)稻花香里说丰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答案】2北宋 3用锦缎做画囊,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
4正好;全,都 5翻墨;常以自随 6相同点:他们都展现出了天真烂漫、富于想象力的性格特点;不同点:牧童展现出了善于观察和评论的特点,而“余”则更注重对自然和社会的整体感受和体验牧童更加直接和坦率,而“余”则相对更加内敛和成熟答案】7B 8冰雪承负大的压力或重量 9能量大;危害大;利用断层成像技术寻找雪层联系的薄弱环节来预报雪崩;利用统计学来预报某一天雪崩发生的概率 10B【答案】11折腾 12“作战”通常用在军事方面,文中指“小男孩独自一人回家”这里大词小用,生动形象地写出这段行程对小男孩而言面临的困难、艰难与挑战,写出小男孩紧张(兴奋、激动)的心情,表现小男孩的勇敢(独立、坚强)品质13果断;选择了最前面靠近司机的座位,仔细听自己到达站名的播报;从容14D 15随着称呼最后转换成“大英雄”,隐含作者对文中“小男孩”赞赏之情在不断加深,突出了“妈妈”对儿子小小年纪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尝试成功的勇气持夸赞之情16【答案】外祖母;小茨冈;他们的善良,让阿廖沙产生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外祖父;两个舅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