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奖课件说课稿件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doc
4页第 1 页 共 4 页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永嘉县上塘中学奉 陈重阳教学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及其思想.2.会用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 n 项和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 n 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 n 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教学方法 引导式教学教学过程 (I)(I)故事引入故事引入: : (少年高斯八岁发现数学定理:他在小学读书时,数学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一道题:你们 今天替我算从 1 加 2 加 3 一直到 100 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教室里的 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 加 2 等于 3,3 加 3 等于 6,6 加 4 等于 10……“一些小朋 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 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 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数学老师一看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 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 5050,这个 8 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 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 的方法。
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贡献即问题即问题 1: 1+2+3+······+100=??特点:特点:首项与末项的和: 1+100=101, 第 2 项与倒数第 2 项的和: 2+99 =101, 第 3 项与倒数第 3 项的和: 3+98 =101, · · · · · · 第 50 项与倒数第 50 项的和: 50+51=101, 于是所求的和是: 101×50=5050 S100 = 1+2+3+ ······ +100= 101××50 = 5050=(1+100) ·2100 2100· )(1001aa ((ⅡⅡ)新知讲练)新知讲练 利用前面所学知识,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展示幻灯片)第 2 页 共 4 页120层层120层层120层层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问题问题 2: 一个堆放铅笔的倒立梯形架,最下面第一个堆放铅笔的倒立梯形架,最下面第 一层放一层放 3 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多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多放一 支,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往上放共放支,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往上放共放 120 层。
求层求 这个倒立梯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这个倒立梯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即即 S120=3+4+ ······ +122=??那么,对于一般的等差数列,又该如何去求它的前 n 项和? 设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为,猜想:猜想: nanS2)(1naaSnn证法证法 1::1231211121 (2) (1) aaaaaaaaaaaSaaaSnnnnnnnnn 或∴(1)+(2)可得:2)(1nnaanS∴2)(1nnaanS证法证法 2::或利用定义可得: ]) 1([)(]) 1([)(111 dnadaaSdnadaaSnnnnn 两式相加可得:)(21nnaanS2120)(75002120)1223(1201120aaS第 3 页 共 4 页即2)(1n naanS公式变形:公式变形:将代入可得:dnaan) 1(1dnnnaSn2)1( 1综上所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dnnnaaanSn n2) 1( 2)(11说明:两个求和公式的使用说明:两个求和公式的使用说明:两个求和公式的使用---------------------知三求二知三求二知三求二. . .公式应用:公式应用: 例 1:等差数列-10,-6,-2,2,…前多少项的和是 54?解:设题中的等差数列为,前 n 项为 nanS则54, 4)10()6(,101nSda由公式可得5442)01(10nnn解之得:(舍去)3, 921nn∴等差数列-10,-6,-2,2…前 9 项的和是 54例 2:等差数列{an}中, d=4, an=18, Sn=48,求 a1的值。
解:由an=a1+(n-1)ddnnnaSn2) 1(1得:18=a1+(n-1)4解得:n=4 a1=6 或 n=6 a1=-2例 3:求集合的元素的个数,并求这些元素的和}100,,7|{mNnnmmM解:成等差数列满足条件的数分别为个元素中有又9821,14, 7,14,72141007 Mnn即 a1=7,a14=98 7352)987(1414S拓展:在等差数列中}{na42)1(84 1 nnna第 4 页 共 4 页(1)已知1211852,18Saaaa求(2)已知74,10Sa求((ⅢⅢ)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生:(书面练习)课本 P122练习 1 (板演练习)课本 P122练习题 师:给出答案,结合学生所做讲评练习 ((ⅣⅣ)课时小结)课时小结1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2)(1n naanSdnnnaSn2)1( 1说明:两个求和公式的使用说明:两个求和公式的使用说明:两个求和公式的使用---------------------知三求二知三求二知三求二((V V)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一、1.课本 P122习题 3.3 1,2 二、1.预习内容:课本 P121—P1222.预习提纲:如何灵活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课题公式:2)(1n naanSdnnna2) 1(1推导过程例例教学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