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背山森林公园》PPT课件.ppt
13页龙背山森林公园,五(5)班 陈安琪制作,龙背山名称由来,龙背山森林公园地处宜兴人民路最南端,是一个融阳羡迷人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休闲娱乐公园龙背山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龙背山原名红荡山,是铜官山向东连绵起伏的筱岭山、龙潭山、沧浦山、梅岭山等蜿蜒至东氿之滨十多个小山丘的总称,它犹如一条长长的青龙卧伏在阳羡古城南郊,故称“龙背山”;另有一说是相传在晋朝,宜兴出了一条蛟龙,经常发蛟水祸害百姓,其时,南山出了一只白额猛虎,也常伤人;加上一名恶少周处危害乡邻,宜兴人称之为三害有一年这条蛟龙发了一次特大的蛟(宜兴人称山洪暴发为发蛟),大水一直淹到铜官山脚下,洪水退后,留下两个大水塘,各有三亩地左右大,久旱不涸,终年不竭,据传是蛟龙的两只前爪抓出来的后来,蛟龙和猛虎被周处斩杀了,但这一带蜿蜒起伏的山冈形似蛟龙伏着的背脊,故称“龙背山,龙背山森林公园位于宜兴城区南侧,占地550公顷,园内丘陵起伏,植被茂密公园于2000年着手建设,已投入资金3亿元,各项基础设施已经到位文峰塔、历史名人馆、科教名人馆、艺术名人馆等一大批景点已建成开放园内上万平方米草坪绿意盎然;桂花园、杜鹃园、蔷薇园镶嵌于青松翠竹间,而岩碧飞瀑,砚池碧波和茂林修竹,常使游客流连忘返。
龙背山森林公园是沪、宁、杭地区最大的城区生态公园,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余万人次,龙背山简介,流杯桥,流杯桥,位于石亭埠、水月庵东,一小石梁横跨涧上,靠近射虎亭的南山坡下相传晋时周处入南山射虎除害,回归途中,至龙背山脚下时,父老们已在涧桥畔迎接,为他置酒庆贺周处性情豪爽,举杯畅饮,尽兴之际,顺手掷杯于涧,望着此杯随水自东向西漂流而去后人便称此桥为“流杯桥,文峰塔,陶都宜兴龙背山上树起了一座108米高的文峰塔,成了宜兴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景观它是宜兴这个“教授之乡”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缩影和标志文峰塔原名承云塔,承云塔在县东南五里万历三十五年建堪舆家谓异峰起科名大盛后果如其言顺治九年重九日有少年携酒登高失火延烧屈曲至顶然木毁而砖石尚存其形如故意思是说,承云塔在宜兴县城东南五里处,明代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建造风水先生说,从八卦看,这里风水很好,建造这座塔以后,宜兴参加科举考试和中举的人会越来越盛果然如此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重阳节,有少年带了酒登高,不慎失火,塔内木结构全毁,而砖石尚存,外形与原来的一样,通过验收,经过省旅游局验收组的考核,宜兴市龙背山森林公园顺利通过了4A级景区省级验收。
宜兴市龙背山森林公园是沪、宁、杭地区最大的城区生态公园2006年以来,按照4A级景区的创建标准和具体要求,公园又对景区景点的服务项目、环境设施、旅游硬件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完善,并用四国语言制作宣传资料,首发纪念邮票,含清亭明代宰相徐溥入阁拜相,历经景泰至弘治四朝,被尊为“四朝元老”在其故里龙背山麓溪隐村建有徐大宗祠(现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内有“含清楼”、“归乐堂”、“世德堂”等,均含怡养和忠孝之义今为纪念徐溥,故将此亭命名为“含清亭” 楹联:(上)龙在水长碧;(下)雨开山更鲜浮翠亭 位于原法藏寺前,建于宋英宗治平年间(1065-1067),久废今在此重建 楹联:(上)碧纱笼罩层层翠;(下)紫竹支持叠叠霞颐山亭吴仕,字克学,号颐山,明正德九年(1541年)进士,官至四川参政因愤于奸相严嵩当道,辞官回乡,隐居龙背山区,购地植梅,筑亭梅园小溪之间今于此复建“颐山亭,渔隐亭 龙背山北麓溪隐村,为明代宰相徐溥故里其父徐琳,人称渔隐公,尝捐资重修承云塔旁之福源禅寺今筑“渔隐亭”,以资纪念 楹联:(上)水寒深见石;(下)松晚静闻风 粲花路 南明宰相、著名戏剧家吴炳(1595-1648年)曾在龙背山北麓五云庄筑庐安居,潜心编撰绿牡丹、画中人、西园记、情邮记、疗妒羹五个剧本,合称粲花五种,故其宅第称“粲花别墅”,久废。
今将此园内主要通道命名“粲花路”,以资纪念,显亲桥 此处原有显亲寺显亲寺原名光孝寺,宋代靖国元年(1101年)皇上赐额“显亲寺”明代正统年间改名“镇邑寺”1927年宜兴农民秋收暴动的指挥所曾设在“显亲寺”,抗战时遭日军焚毁故此桥定名“显亲桥”,以资纪念 双楠桥 这里,在宋代有“双楠轩”,为名士慕容辉别业一日,苏东坡于慕容辉家作客,见门前有两株古楠木,冠如华盖,便题额“双楠轩”,并赋双楠轩诗云:“南轩前头两佳木,先生抚玩常不足;尤爱薰风五月初,白银花开光照屋故此桥命名“双楠桥,承云桥 龙背山区之瑞云山,昔有承云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高九层清顺治九年(1652年)重九日,有少年携酒登高,失火延烧至顶,然木毁而砖墙尚存,其形如故后塔尽毁,塔基犹存故此桥以“承云”命名 善行桥 与龙背山紧紧相连的铜官山顶峰有善行洞洞周盛开杜鹃,花朵硕大鲜妍,花瓣且有泪点,异于他处,实属佳木,为宜兴古时三大名花之一今园内亦辟有杜鹃园,故此桥命名“善行桥,西石亭 西石亭,一名西亭埠、石亭埠、梅花坞、复古亭位于宜兴城南龙背山区此地昔产苏梅,枝杆奇古唐代昭宗时,宰相陆希声曾于此赏梅,并赋有梅花坞诗云:“冻蕊凝香雪艳新,小山深坞伴幽人;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样春。
至明代,邑人吴仕(四川参政)复购地植梅,建别业而居,筑亭称“西石亭” 楹联:(上)梅萼破香知腊近;(下)柳梢含绿认春归,射虎亭 射虎亭,位于宜兴城南龙背山区一山岗此地俗称“老虎墩”,晋代征西将军周处射白额虎于此相传古时龙背山区山高林密,为虎狼出没之所,尤其是白额猛虎,屡伤人畜,危害百姓周处决心射杀猛虎,为民除害一天,他背弓囊矢,来到此墩密林深处一会儿,那吊睛白额虎啸风而至周处不慌不忙,满弓疾箭,一箭即中白额虎咽喉,为民除却一害地方人士便在墩上建“射虎亭”,以资纪念 楹联:(上)射虎亭荒风自烈;(下)斩蛟桥在水仍流,谢谢观赏,你想到龙背山公园参观游玩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