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docx
5页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介绍】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纳兰性德(1655.1.19—1685.7.1),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课后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sūn b bo()把船tng b()在h pn(),自己上岸,走进s mio()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竹喧归浣.女 2.随意春芳歇. 3.身向榆关那畔.行 4.聒.碎乡心梦不成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四、课文内容梳理。
《山居秋暝》这首诗体现出诗人对______________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枫桥夜泊》表达出诗人满怀的__________;《长相思》则表达出对 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五、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B走了一路,很累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把你知道的表达思乡情感的古诗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孙伯伯停泊河畔寺庙 二、1.洗衣服 2.尽 3.边 4.声音嘈杂 三、1.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2.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四、田园愁绪家乡的思念 五、1.清纳兰性德 2.A 3.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六、示例: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山居秋暝》这首律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诗人描绘了山中秋夜优美的景色,清新幽丽,富于诗情画意,其中寄托着诗人自己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枫桥夜泊》这首诗所描绘的是枫桥的夜景从其中的“泊”字我们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长相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羁旅怀乡的情怀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曾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一、教学效果 依据每首诗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积累、阅读能力,我设计了由扶到半扶半放到全放的教学流程,收获还是蛮大的,现总结如下: 1、聚焦第一首诗《山居秋暝》。
教学这首诗时我分三步走,一步一个台阶,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思维能力、吟诵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第一步,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先交流对王维的认识,知道他被称为“诗佛”;接着交流题目,从题目中感受时间地点意境,整体上把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初步感受意境的美第二步,自读自悟,标画描写了哪些事物,各有什么特点?试着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创设班内交流的氛围,在思维碰撞中去深刻感受 最后让学生画一画,并在背诵这首诗后,默写这首诗,使创新和内化有机地融为一体 2、聚焦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这首诗的学习我是半扶半放,也用三步走的方法使学生学习逐步深入先引导交流对的了解,拉近和文本的距离,在试着交流对题目的理解,指导理解课题的含 义接着让学生借助资料理解每句话的意境,抓住关键词“愁”“寒冷”去体会当时的心情,感悟诗歌的灵魂最后也是让生背诵并配画,将积累与创造有效融合 3、聚焦第三首诗词《长相思》 这首诗词学习时直接放给学生自学,以检查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调动并引向深入 4、合作交流,探究共赢 学完三首诗后,让他们观察:三首诗的共同点是什么?进一步去体会他们的性情,感悟他们的情怀。
二、成功之处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环节有效地为本文的学习降低了难度,自学能力提升明显,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不足之处 第三首诗词放手对优等生来说没有难度,但是中下等的学生则有点茫然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照顾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程度,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提高,让每个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充满活力,都能学有所获另外,我还会增加吟诵的环节,在指导学生有滋有味的朗读之后再引导他们思考领悟!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本课选编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这三首古诗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在描写景物的美,有的是描写景物的动态美,有的是描写景物的静态美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古诗虽然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但是故事的写作年代比较久远,语言表达的方式与现代文截然不同,因此我在教学古诗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知识之间的距离我感觉这是我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比如,我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句的时候,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视频短片——一轮明月高挂在天空,月光下, 山间的小溪潺潺地流动着。
让学生边观看视频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就把呆板的文字变成了活动的影像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精心设计预习题目 在学习古诗之前,对诗人的相关简介和诗歌创作的背景进行介绍或者是鼓励学生自己在预习的时候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来查阅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加深了对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人的了解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三、边读古诗句边展开想象,通过想象体味诗句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枫桥夜泊》的时候我是这样来做的: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诗文,闭上眼睛,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看到的景物在诗中用‘’画出来学生读完,我先请学生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这是整体的描绘然后,我让学生按顺序说出诗人看到的景物“月落、江枫、渔火”,并思考“如果让你来画这些景物,你会选择什么色的画笔,怎样画”让学生想象作画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情的过程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作上阕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阕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我注重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体味情感我采用的是老师范读,学生默读,尝试着出声读,读出节奏感借此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言语材料,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朗读中启 动情感,在朗读和想象中整体感悟 5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