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音乡情格外亲方言节目漫谈.docx
1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乡音乡情格外亲方言节目漫谈 乡音乡情特别亲 ——方言节目漫谈 一、关于方言 1、方言是地方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所谓方言,顾名思义,就是一方之言它是一种文化,是特定地域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文化符号,是某一地域民俗、习惯和传统的积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区域性的亲和力和认同感,是最鲜活、最有生命力的区域文化载体象不同种类的语言一样,每一种形式的语言都包含了确定的民风民俗、文化传统、心理积淀等信息,含义丰富而深刻,有其独有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方言是中国民族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中国民间思想、平民价值观及地域风情简朴的表现形式 2、方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方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片面,是国家不成再生的名贵遗产,是构成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条件语言一旦流失,就很难再找回来 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 “民族记忆的背影” 所幸国内已有多个地区为养护当地方言做出各种尝试和积极努力前年9月江苏高淳县成立高淳方言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今年6月合肥建立国内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中心,“各地方言之家”是中心研发工程之一;今年7月福州市称将把福州话列为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其加强养护。
3、陕西方言,曾经的官方腔调 假设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陕西处在这个摇篮的中心地带陕西方言,历经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几个最辉煌时期的历练,曾长期居于中国官方腔调的地位,陕西话就是古老的“雅音”,就是泱泱大国周秦汉唐的普遍话 “文字始祖”仓颉就是渭南白水人,所以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它或许是中华民族居于优势地位的北方方言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方言尽管秦始皇和汉高祖说话的腔调可能有所不同,大唐长安先民和现在的西安市民说话也不完全一样,但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陕西方言是在三秦大地上一代代口头传承中下来的,是在多数朝代兴衰更替中逐步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她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蕴,她的丰富与厚重,是其他地方的方言所不能比的 二、普遍话与方言,孰重孰轻 拥有十多亿人口的汉民族,在历史上是由多民族融和而成的,由于地域、经济社会进展等多方面的理由,形成了纷繁繁杂的地方方言,中国的汉语共有七大方言,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和客家方言由于不少方言之间不能沟通,存在语言隔膜和语言障碍,这种状况对经济流通进展和现代化创办不利,所以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大力推行普及普遍话。
普遍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根基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模范 可以说普遍话只不过是通过行政气力确立下来的通用语言,普遍话与方言原无尊卑之分,更无高雅与低俗之分只是在普遍话推广的过程中,方言的使用范围、使用人数和使用环境都在明显的萎缩,方言的总体趋势是处于没落、衰亡的过程中,方言的地位逐步被边缘化 中国是戏曲艺术之乡,不管是说唱艺术,还是地方戏曲,其实是方言的一种延迟假设没有这么丰富的方言,我们很难想像中国有这么多姿多彩的地方戏曲和曲艺在正统传媒和文化教导中一味的杜绝方言,事实上就是在一刀刀切断方言传播的血脉,使之萎缩最终走向衰亡 建国以来国家一向在推广普遍话,推广的第一个场所就是学校,其次个场所是公共活动和视听媒体随着掌管、使用普遍话的人群越来越多,方言在近几十年来急速被边缘化现代信息社会的高速运转、时空距离的不断缩小,都给方言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要挟现在80后、90后的孩子们对方言已逐步目生,普遍话已成为他们的母语腔调从现在起,国家即便中断推广普遍话,学校教导和媒体传播的气力就足以让方言逐步消散假设这样进展下去,有两三代人四五十年时间,至多五六代人一个多世纪,普遍话就会成为全国人民唯一的腔调,各地方言将先后退出历史舞台。
方言一旦消散,再去恢复它几乎就成为不成能 推广普遍话与留存方言、养护方言并不冲突我们如今推广使用普遍话,不理应是对方言的否决和排斥如何制止方言的边缘化,与推广普遍话同样重要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对方言节目只是节目采取“适度操纵”的原那么,并不是要把方言节目一棍子打死事实上,作为群众传播媒体,电视节目中为方言留存确定的话语空间,也是为方言的传播供给平台,从根本上有利于方言所代表的地方文化传承 三、方言节目缘起 播送电视节目中展现方言并不是近几年的事可以说,自从有了播送电视,方言就伴随其中,从未休止过哪家电台电视台没播过戏曲曲艺节目?而方言就是戏曲曲艺的重要元素之一 其实早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各地方电台不断成立后,方言节目就展现在当时的播送中当时一些地方电台用方言播音是有其历史理由的,一是当时媒体不兴隆,用方言可以达成广泛宣传的目的,二是会说标准普遍话、能当播音员的人才少之又少随着1956年国家正式下达文件推广普遍话,方言在播送中才逐步裁减,五十年头末以后逐步在群众媒体中消亡冷清 1984年春节央视开头搞春晚在央视这一强势媒体上,在每年除夕这个举国瞩目的文化盛宴上,借小品这一全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方言就像插上了翅膀。
一开头,赵本山、黄宏、宋丹丹让中国老老少少都能叫嚷几句东北话,其后郭达杨蕾让陕西话也为全国人民熟悉,后来冯巩改说天津话,小香玉普及河南话,魏积安推广山东话……不一而足 但是戏曲曲艺、小品及影视剧里的方言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方言节目,它只是播送电视文艺节目的内容播送电视的方言节目是指播音员、主持人也采用方言,节目内容里的语言也采用方言 在各地方言节目的进展过程中,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和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是对比出名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栏目《雾都夜话》十多年来创重庆电视台文艺类栏目收视率之最,是重庆地区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唯一进入全国栏目总排名前十名的栏目可以说,《雾都夜话》带动了四川方言节目潮,譬如后来重庆电视台的《生活麻辣烫》、《都市万花筒》,四川电视台的《天府龙门阵》、《新闻书场》,四川播送电台的《吃在成都》等等并且这类节目的进展与川渝方言剧的红火背景是分不开的 《阿六头说新闻》那么开创了浙江方言播报新闻之先河,其进展那么与《南京零距离》等民生新闻节目涌现的时间背景精细相连《阿六头说新闻》从2022年元旦开播,采用杭州话作为播报语言,主持人不是正襟危坐,而是站在演播室里连说带比划,嘻笑怒骂。
新闻播出不久,收视率就直线上升,一时间,“阿六头”成了杭州市民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节目取得本地最高收视率的奇迹以后,长三角地区多家电视台纷纷效仿,地方台用方言播报新闻开头成为新亮点此外,广东地区的方言节目也是一个对比显著的现象广东电视台下属的“广东卫视”、“珠江频道”、“体育频道”、“公共频道”4个台,除了“广东卫视”里的栏目采用普遍话主持外,其余3台均是粤语频道此外,还有2022年7月28日启播的广东南方电视台粤语卫星频道,是全国唯一获准上星的方言电视频道 其他省市、地方电视台也多有开办方言节目,但影响力不大就全国整体数量看来,方言节目在全体电视栏目中所占比重是很小的除广东外,即使是在方言节目较多的成都,其数量也未超总量的8%而普遍话不标准、习惯夹带方言的主持人也是极少数,普遍话节目目前依旧是播送电视媒体中十足的主流和大数 四、陕西电台的方言节目 陕西电台的方言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录制的播送情景剧《王木犊》王木犊这个艺术形象大家都熟谙,是陕西独角戏名家石国庆先生创造的但播送版的《王木犊》不同于舞台上的独角戏,无需王木犊吃力地变着腔调学这个学那个,而是需要谁谁就上场,独角戏遂变成群角戏,多数人物是操着陕西方言。
这个节目当时在省台听众中也轰动一时,为城乡群众所津津乐道2022年戏曲播送的前身文艺播送也搞了陕西方言的情景剧《西安故事》,每集大约二特别钟,一集一个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是由那个名叫“西安”的西安小伙讲给听众的《西安故事》借鉴了电视情景喜剧,又由传统的播送剧衍生而来 陕西电台现在有方言节目十五档,分散于全台各个专业电台,占节目总播出时间的6.13%,这个比例鲜明处于非主流状态,与全国平均处境类似目前陕西电台方言节目对比多的是戏曲播送和故事播送,其他专业播送也有少量分布 都市播送的《吃在西安》,已有六年历史,克隆自四川电台,是陕西台开播最早的方言专栏节目之一这个节目最令人称道的当属王军和石美这一对黄金同伴主持人,他们用陕西话把三秦大地的风土人情、地方风味、人情世故挥洒的酣畅淋漓,让秦地百姓好不过瘾俩人的幽默诙谐,默契合作,以及极富表现力的语言风格都让人过耳难忘,颇得听众追捧正所谓吃吃喝喝也消遣,乡音乡情特别亲 交通播送的《老冯说事》,也有三四年时间了,是由资深记者老冯担纲主播的老冯曾自撰对联概括自己的节目:“小眼看世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切;品酒说新闻,说你说我说他说说而已”。
他用记者的眼光看世界,用百姓的语言说新闻,纯洁的西安话温文尔雅,诙谐幽默而不失肃穆,嬉笑怒骂而不失真诚,这是老冯的特色 戏曲播送的《乡党过会》,让戏迷在播送上“过会”,在过足戏瘾的同时解读戏曲人物,通过戏里戏外的故事呈现三秦大地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元素,呈现陕西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品格这个节目一大特色是经常深入农村“过会”,节目开播以来已经办了九场户外活动主持人袁博、晓峰也给乡党们留下了良善热心、纯朴真诚的好印象,他俩都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对方言的把握自有先天优势 故事播送在陕西台众多专业电台里排行老九,虽履历尚浅,08年初开播伊始就推出《谝闲传》和《岔心慌》两档富有秦地文化特色的方言谈话栏目,以不同风格从不同角度叙身边趣事,说家长里短《谝闲传》谝村巷趣闻,说人情冷暖,主持人舒丹乖巧伶俐,活泼心爱,她的乡间粉丝们送她一个“丹丹娃”的雅号,既贴切形象,又有陕西话特点;《岔心慌》的主持人老杨和逯瑞是互补衬托的一对,他们一庄一谐,一巧一憨,一唱一和,浑然天成;让繁忙了一天的乡亲在晚间时分有个轻松高兴的释放空间,在闲谈嬉笑间,沟通交流,感悟人生 除了上边几个方言栏目之外,还有必要说说陕西电台的方言长书连播,这是方言节目的一个特殊形式。
王晨是陕西人民播送电台老一辈演播艺术家,对语言表现力的把握可谓游刃有余,他用普遍话录制过几十部长篇小说,颇受听众接待去年底他应故事播送之邀用陕西话演播《白鹿原》,演播风格此后标新立异,令人耳目一新《白鹿原》呈现的是浓烈的陕西地方韵味,而通过陕西话的演播最能表达它的原汁原味,也只有陕西话才能用有声语言诚恳地再现渭河平原五十年的变迁陈忠实也感慨地说:“我觉得用方言长书的渠道,尤其是陕西话,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书,也拉近了和大家的距离 王梅是省电台年轻一代长书演播艺术新秀,在原文艺播送时就开头录制方言长书听声音她是一位知书达理、温柔细腻的关中大户人家的少夫人形象,她的演播温润如玉,韵味绵长,从开头的《玉米》到正在播出的《天下父母》,有低迴悠扬者,有荡气回肠者,每一部小说都被她演绎得精彩纷呈 五、 方言节目何以火 进入新世纪之后,网络越来越深地介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网络也让语言的权利分散了,网络媒体上的方言内容和播送电视里方言节目的涌现,成为多元文化表达自己的重要特征 当观众被普遍话形成的 “高雅”的语言表征所吞噬,对以普遍话所编织的话语空间逐步回响迟钝的时候,方言的所谓“土气”、“粗陋”,给他们带来了返璞归真的崭新感,填充着普遍话话语世界留下的某些意义空白。
假设不反省播送电视媒体中的生硬腔、训话腔、文件腔,那么其他平民化的、鲜活的替代物,譬如“港台腔”就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