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docx
10页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2.认识防火、灭火的措施以及自救的一般方法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三、教学用具小蜡烛(3支)、水、镊子、大理石、小木条、煤块、碳酸钠、盐酸、滤纸、刀子、抽滤瓶、试管、白磷、红磷、导管、烧杯(250 mL 3只、500 mL 1只)、铜板、酒精灯、火柴、废物杯四、相关资源《木柴燃烧》图片资源、《天然气燃烧》图片资源、《燃烧条件的探究》视频资源、《灭火原理1》视频资源、《选出合适的灭火方法》动画资源、《二氧化碳灭火器》文档资源、《火灾的逃生方法——低身前进法》图片资源、《火灾的逃生方法——厚物护身法》图片资源、《火灾的逃生方法——毛巾捂鼻法》图片资源、《火灾的逃生方法——信号求救法》等五、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展示】教师播放图片【教学图片】木柴燃烧.jpg和【教学图片】天然气燃烧.jpg 插入【教学图片】木柴燃烧.jpg 插入【教学图片】天然气燃烧.jpg【讲解】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已开始利用燃烧反应。
燃烧发出的火焰能给人类光明,驱赶野兽,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取暖,使烧煮的熟食更利于消化,促进人类大脑发育,还能用于冶炼钢铁、发射火箭,促进工业发展和航天事业发展等等,可见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燃烧的原理新知讲解】知识点一、燃烧的条件【提问】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展示】木炭、磷、硫、铁、镁、蜡烛等物质的燃烧图片讨论】再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讨论燃烧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过渡】那你能说一下什么是燃烧吗?【总结】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过渡】我们知道纸能燃烧,那么是不是物质都能燃烧呢?【总结】不是例如:水、石头等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过渡】下面我们一起通过视频来学习物质燃烧的其他条件展示】教师播放微课【知识解析】燃烧条件的探究.mp4 插入视频【知识解析】燃烧条件的探究.mp4【总结】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需要达到着火点强调】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介绍】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是可燃物的着火点。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可燃物白磷红磷硫木炭酒精无烟煤着火点(℃)40240260320~370558700~750【提问】物质的燃烧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一张纸容易燃烧,而卷成纸团却不容易燃烧2.铁丝受热后,在空气中一般只产生红热现象,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过渡】以上事例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结合工业生产和生活实例,你认为要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总结】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粉碎),增加空气的流通提高氧气的含量知识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过渡】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燃烧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有用火不当和失控而引起的灾难发生火灾时,我们该怎样灭火呢?【思考】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者放入较多的蔬菜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可用水扑灭;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温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上的一片树木砍掉总结】灭火就是使燃烧停止,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我们只要破坏燃烧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过渡】下面,我们再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灭火的原理展示】教师播放视频【教学实验】灭火原_1.mp4。
插入视频【教学实验】灭火原理_1.mp4【过渡】请利用你所学的灭火知识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展示】教师播放动画《选出合适的灭火方法》 (插入动画《选出合适的灭火方法》)【过渡】根据灭火原理及上述实验中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以设计一种灭火器我们就来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实验】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以浓盐酸和碳酸钠为原料制作简易的灭火器(如图)分析:装置正立时放在小试管中的浓盐酸与放在吸滤瓶中的碳酸钠溶液不能接触,因而不能引发反应但装置倾斜倒置时,浓盐酸会与碳酸钠溶液接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强大的气压使二氧化碳气体夹带液体一并从装置中溢出,喷射在可燃物的表面以达到隔绝空气及降温的作用原理:浓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CO2,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隔绝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而达到灭火目的过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灭火器可能也是比较常见的那么灭火器都一样吗?它们的原理都相同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灭火器展示】教师播放【知识解析】二氧化碳灭火器.jpg插入【知识解析】二氧化碳灭火器.jpg【讲解】在发生火灾时,注意以下几点:(1)发现火灾不要慌张,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2)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拓展】几种火灾的逃生方法展示】教师播放【教学图片】火灾的逃生方法——低身前进法.jpg、【教学图片】火灾的逃生方法——厚物护身法.jpg、【教学图片】火灾的逃生方法——毛巾捂鼻法.jpg、【教学图片】火灾的逃生方法——信号求救法.jpg 插入【教学图片】火灾的逃生方法—低身前进法.jpg 插入【教学图片】火灾的逃生方法—厚物护身法.jpg 插入【教学图片】火灾的逃生方法—毛巾捂鼻法.jpg 插入【教学图片】火灾的逃生方法—信号求救法.jpg【典型例题】例1.“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解析: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答案:C例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解析: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A错误;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和受到热气流带来新鲜空气的助燃,故B正确;蜡烛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熄灭的原因是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把产生的热量迅速向四周传导,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C正确;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D正确。
答案:A例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说法错误的是( )A.硫、碳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B.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解析:硫、碳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A正确;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B正确;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C正确;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错误答案:D例4.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C.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解析: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A正确;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B正确;火灾可能引起停电,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不能使用楼内电梯撤退,C错误;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D正确。
答案:C六、课堂总结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增强防范火灾的意识,并且掌握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的急救措施七、板书设计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特征:发光、发热、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3.着火点:燃烧时所需达到的最低温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方法(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