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八戒
  • 文档编号:595537993
  • 上传时间:2024-11-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6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贴好条形码 3.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题"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史记·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矣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史记·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史记·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

      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C.由于缺少成干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二)文学类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4~6题 司马祠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

      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

      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草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 C.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哀 D.类似于褚遂良的梦,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写作风格 5.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6.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材料一: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节选自苏洵《权书》) 材料二: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节选自《孙子兵法》) 7.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横线上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3分) 智则不可A测B严C则不可犯D故E士皆委F已G而听H命I夫J安得不愚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斥堠:古代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也指侦查、候望的人,文中指巡逻放哨、侦察敌情 B.“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与“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中“殆”的意思不同 C.“谨烽燧"与《齐桓晋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知识考点填空学生版.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知识考点填空教师版.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初中物理各章节思维导图汇总.pdf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讲义.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 知识点总结(填空版).pdf 2025年中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知识提纲【全六册】.pdf 2025年中考物理冲刺九大专题复习资料.pdf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知识点框架图.pdf 2025年中考物理终极押题猜想(原卷版).pdf 铸就卓越班风+书写无悔青春+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主题班会.pptx 项目六《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第三节说课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必修一沪科版.pptx 凝心聚力共赴成长+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班级团建小游戏.pptx 202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解析(综合题).docx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中的怀古咏史+课件.pptx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第64课时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重难课时)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pptx 2026届高考古诗鉴赏——语言(炼字、炼句、风格)课件.pptx 探究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式课件-2025-2026学年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pptx 学会专注掌控注意力+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习方法指导主题班会.pptx 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说课课件-2025-2026学年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pptx 技术设计的表达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通用技术人教版必修一.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