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汉语、汉字的特点概要.doc
4页论汉语、汉字的特点一、在我国语言学界,源出于西方语言学的对语言与文字关系的认识素来被视为科学定律这种认识以为,语言是思想的符号,文字记录语言,是“符号的符号”,所以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与思想没关,不过记录语言,是第二性的用这个见解来对待汉字,就会以为汉字的表意功能多此一举,不如用单纯记录语言的拼音文字更合适用这个见解来对待中国古代语言学,就会以为“中国祖先误以文字为语言”,所以“说文解字”之学不是语言学,“中国没有语言学”许国璋以为这是对汉字和汉字研究传统的极大的误解许国璋指出:“汉字书写形式的特点有二,一是分理别异,一是形声相益汉语的方块字是形、声、义三者的结合体,‘字’自己即是语词的词〔1〕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论断由于过去将有声语言放在第一性,“字”的音和义都被视为对语言的记录,亦即字自己只有形这实际上是西方拼音文字的理论它不吻合汉字的事实在汉字中,“一个字有形而无声就不能够叫做‘字’”〔2〕许国璋以为,“语言第一是有声语言”这种“知识性说法”,“适用于历史的某一时期,不适用于信息时代”〔3〕他在论述汉字的差异性特点时更进一步指出:“我们特别惊讶,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语言研究者,在狂热地煽动荒弃汉字、代以拉丁字母拼音的时候,那样不经意地将语言的差异性原则置诸不论。
中国青年中对汉文化那样缺乏‘我是此根生’的隶属感,这个祸是谁闯的?”〔 4〕许国璋明确指出:“汉语不是拼音文字,是既表意又标音的文字祖先没有弄错,是说祖先误以文字为语言的研究者错了〔5〕许国璋的论断不仅促使我们对汉字的特点加以反思,而且使我们重新思虑一般语言理论的文字观这种文字观出于西方现代语言学特别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关于“文字声威”的责备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力求把语言的研究从文字的研究中独立出来由于在他那个时代,语言学视野中的文字凡是高出于口语形式之上人们“一般只经过文字来认识语言,研究母语也常要利用文件若是那是一种远离我们的语言,还要求助于书写的凭据,关于那些已经不存在的语言更是这样要使任何场合都能利用直接的文件,我们必定像当前在维也纳和巴黎所做的那样,随时收集各种语言的留声机录音的样本可是这样记录下来的原件要为他人所认识,还须求助于文字”〔6〕依照索绪尔的解析,文字的这种声威是由于:1. 词的书写形象令人突出地感觉它是永远的和坚固的,比语音更合适于长远地组成语言的一致性,更易于为人所掌握2. 在大多数人的脑子里,视觉印象比音响印象更为清楚和长远3. 文学语言增强了文字的重要性它有自己的词典,自己的语法。
人们在学校里是依照书本和经过书本来进行授课的语言明重要受法规的支配,而这法规自己就是一种要人严格遵守的成文的法规:正字法所以文字就成了优等重要的4. 当语言和正字法发生龃龉的时候,差不多总是书写形式占了上风,由于由它提出的任何方法都比较简单解决索绪尔以为,文字的这种声威是一种专横和僭越人们忘记了一个人学会说话是在学习书写从前而且语言有一种不依赖于文字的口耳相传的传统,这种传统十分坚固比方立陶宛语是1540年才有书面形式的,可是这时的立陶宛语仍旧在语音、词的结构、名词变格和声调方面都忠实保留古印欧语的特点索绪尔断言: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样的符号系统,后者唯一的存在原由是在于表现前者所以语言学的对象不是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的结合,而是由后者单独组成的若是把声音符号的代表看得和这符号自己同样重要或比它更重要,这就忧如要认识一个人,与其看他的容颜,不如看他的照片还有一些学者,谈论了从图画到文字的变迁这个问题布龙菲尔德在他的《语言论》中指出,一个图画到了已经约定俗成时,我们不如称之为字一个字是一个或一套固定的标记,人们在必然条件下描绘出来,所以人们也按必然方式起着反应这种习惯一旦建立今后,字跟任何特别实物的相似之处就是次要的了。
由于语言毕竟是我们画不出来的那些事物的一种互相沟通方式,所以图画使用者到了某个时候便依照口语用词来安排他的字符,用某个字符代表口语片段的某一部分真实的文字少不了这个前提于是,有些字既代表一个能够描绘的事物,又代表一个语音的或语言的形式;旁的字失掉了它们的图画价值,只代表一个语音的或语言的形式;单纯的图画字同语言形式若是没有联系,用途就越来越不重要语言的价值越来越占主要地位所以,“在语言学家看来,除去某些细微的枝节之外,文字不过是一种外在的设计,就忧如利用录音机同样,借以保留了过去语言的某些特点供我们观察”二、可是,问题其实不是这样简单第一,文字和口语对照,使用了完好不同样的表达形式,这种形式自己参加着意义的建构,美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森在他的《结束语:语言学和诗学》中以为任何语言都有六个组成要素,它们的互相关系以以下图所示:语境信息说话者,,,,,,,,受话者接触代码这表示:任何沟通都是由说话者所引起的信息组成的,它的终点是受话者,但沟通的过程其实不简单信息需要一些必要的形式:第一是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接触形式(口头的或视觉的,电子的或其他形式的),其次是信息的载体——代码的形式(语言、数字、书写、音响组成物等),最后是使信息“具有意义”的语境的形式(同样的话在不同样的语境里会有不同样的意义或失掉意义)。
这样看来,“信息”不供应也不能能供应沟通活动的全部“意义”人们在沟通中获得的“意义”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信息的传达形式——语境、代码、接触手段之中它们和说话人、受话人、信息一道共同组成整个沟通活动的要素结构而且各要素的作用在沟通活动中也时刻处于不平衡之中,这一个或那一个要素会在诸要素中多少居于支配地位于是,沟通活动在一种情境中倾向于语境,在另一种情境中会倾向于代码,这样等等信息的性质取决于那个占支配地位的要素的功能这样看来,文字作为一种代码形式,决不不过是语言的记录形式或外在设计它是全部沟通活动的“意义”的一种必要的组成说出来的信息和写出来的信息会在沟通活动中拥有不同样的意义这种不同样的意义事实上赐予代码形式自己(口语的或书写的)以“生命”当我们面对文字的时候,我们不是简单地面对一种没心义的语言包装,而是面对一个有意义的自主的符号系统雅各布森在《语言和其他沟通系统的关系》中指出,视觉和听觉是人类社会中最社会化、最丰富、最贴切的符号系统的基础由此而使语言产生了两种主要的变体——语言和文字它们各自觉展着自己特有的结构性质它们的历史也充满着时而互相吸引,时而互相排斥,时而握手言欢,时而剑拔弩张的辩证现象。
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语言作为一种听觉符号系统,它的结构主若是以时间为建构力量的文字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系统,它的结构主若是以空间为建构力量的当我们把口语的词或句子用文字书写下来的时候,符号系统的变换陪同着功能的变换——文字要对空间作出承诺雅克·德里达曾提出要建立一门书面语言学他在《书面语言学》、《文字和差异》、《声音和现象》等著作中提出:不应把写作看作是语言的外在“服饰”或声音的简化“编成代码”的翻版世界不是限于和决定于一种以语音为中心的意义模式经过对书面语言的解析有助于发挥“意义”的潜能,由于书写不是语言的影子,而是关于语言实质的模型其次,就文字自己来说,西方拼音文字和汉民族表意文字在书写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上又有差异前者因其“拼音”而与见解保持着距离,后者因其“表意”而与见解直接联系即即是主张文字存在的唯一原由在于表现语言的索绪尔也以为,表意文字有一种强烈的用书写的词取代口说的词的倾向关于汉人来说,表意字同样是“见解的符号”,“文字就是第二语言”所以索绪尔称他的研究和结论“只限于表音系统”帕默尔在《语言学概论》中也指出,汉字是一种程式化、简化的图画系统它不是经过口语词去表示见解,而是直接表示见解,由汉字书写的书面语言独立于口语的各种变化之外。
汉字的这一特质使它在中国社会、文化的一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的一致完好依赖一种共同交际锋段的存在,这同任何行政地域的一致是同样的,而这种共同交际锋段就是全国宽泛通用的汉字中国各地的方言经常很难被其他方言区人听懂,可是各方言区的人都能看懂用汉字书写的文告所以,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脊梁一个学习古希腊文件的学生需掌握多种方言才能欣赏荷马、莎芙、希罗多德、狄摩西亚的作品,而一个学会约四千个汉字的学生就能读懂中国四千年的文件德里达也指出,东方社会素来把语法学视为书面语言的科学书面语言以视觉和读得懂的方式传达信息,它不是口语的取代品研究书面语言的术语、条件和前提都与口语不同样三、事实说明,正是汉字和西方拼音文字的不同样特质,造成了中国语言学传统与西方语言学传统的很大不同样在中国古代学者的眼里,汉字不但有字形,而且有字音、字义、字能从字音来说,“一句之中,或多一字,或少一字;一字之中,或用平声,或用仄声;同一平字、仄字,或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则音节迥异故字句为音节之矩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刘大魁《论文偶记》)字音是句子音律的基础所以,“神气不能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刘大魁《论文偶记》)。
从字义来说,“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王充《论衡·正说》)字义是句义致使篇章义的基础从字能来说,“句司数字,待相接以为用”;“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刘勰《文心雕龙》)字能是句法的基础总之,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中,字是根本它与句子的语音、语义、语法的关系是“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所以,中国古代的语言学以汉字的研究为核心,《说文解字》之学向来处于小学的主导地位王力在《中国语言学史》中也以为,西方的语言学和文字学能够截然分科,中国古代的语言学走开了文字学就忧如无所附丽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文字学既不是西方的graphemi-cs(研究一种语言所使用的文字符号的字位学),更不是西方的graph-etics(研究一种语言在书写时用来表示语言的视觉符号形状的文字学),而是philology(语文学)关于中西语言学传统的这种差异,我们不能够简单地以西方语言学为标准来作价值判断,就像我们不能够以西方文字、语音为标准来谈论汉字和汉语同样这种差异,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差异,表现出完好不同样的运思方向和价值取向正这样国璋所说:“从语言的书写形式出发,去研究语言,这是汉语语言学一开始就有的特点。
〔8〕又说“汉语的文字学即是研究古汉语演变的历史语言学〔9〕还说:“中国的通行文字其实不相当于拼音文字的字母,而相当于词素和词词素和词经过组合规则组成语言,成为信息的载体中国古代经学家观察文字,实际上是把文字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来进行的〔10〕今世西方哲学从人类文明的多元性责备了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在拼音文字基础上建立的“语音中心论”(Phonocentrism),责备了现代语言学从西方传统文化承继下来的冷视和排斥书写文字的富强传统语音中心论”认为说出的话或语音与思想之间拥有直接的内在联系,语音能够透明地表现思想和内心经验,所以较之文字更凑近自然和真实而事实上对各种非拼音文字的研究表示,文字其实不是语言的表达,不是为了表现语言而产生,它自己拥有独立的起源它的起源与政治、经济、宗教、艺术等有着亲近的联系所以“语音中心论”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各种族中心论、西方文化中心论自然索绪尔也以为表意文字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组成的声音无关,而与整个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