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经济生态等发展类-2024年中考地理真题.pdf
15页2024年中考地理真 (全国通用)题型突破06 区域经济生态等发展类目录题型解题建模命题角度解密角度一常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治理措施角度二经济区的地形和核心城市、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条件角度三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影响真题进阶训练题 型 解 题 建 膜L区域经济确定解题方向和思考角度关键词意义题目背景信息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综合分析条件资源分布人口情况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品 题 品角度一常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治理措施(2 0 2 2 湖北)长江、黄河同为我国的母亲河,养育了世代中华儿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生态问题令人担忧,国家对长江和黄河的生态保护作了具体安排,提出了“共抓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并 印 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读“长江、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各题1)长江上游、黄河上游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 和2)“地上河”问题也是长江和黄河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请你结合长江和黄河的实际情况拟定出相应的治理措施长江:;黄河:【角度分析】模板答题要点要点获取依据及答案生成生态环境问题长江上游主要是乱砍滥伐T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一弯曲河道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水库),疏浚河道,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黄河上游主要是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中游(黄土高原)加强水土保持,植树造林,下游加固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水库),黄土高原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答题模板】常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根据图文材料-分析一区域自然特征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一归纳总结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全球气候变暖等;人为原因一不合理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常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一制定治理措施【尝试解答】(1)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2)弯曲河道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水库),疏浚河道,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中游(黄土高原)加强水土保持,植树造林,下游加固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修建水库),黄土高原打坝 建 库(或打坝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点拨】(1)长江上游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黄河上游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
2)针对“地上河”问题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相应的治理措施:-弯曲河道裁弯取直:加固大堤,修建分洪和蓄洪工程(包括修建水库),疏浚河道,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对长江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植树造林工程对长江下游及黄河地区可加固大堤,兴建分洪和蓄洪工程(包括修建水库),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打坝建库或打坝淤地等措施,实施抽引水灌溉或引黄淤灌工程这些措施有望有效改善地上河问题,保护长江和黄河的生态环境核心知识背记】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2.常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生态环境问题分析角度成因答题模板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过度开垦、放牧,开矿,修路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为原因过度开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湿地锐减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人为原因开荒,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火灾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自然消亡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过度捕猎分析角度答题模板生物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培育野生动物等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梯田,建挡土坝,建水利枢纽,加固堤坝,裁弯取直等技术措施农业上喷灌和滴灌,地膜覆盖,温室栽培,无土栽培,工业上达标排放等角度二经济区的地形和核心城市、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条件(2022山东荷泽)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1年10月2 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三角洲地区,考查生态环境,关心绿色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湿地广布,生态环境脆弱,是中国最大的一块新1生湿地这里的动物分为陆生动物生态群和海洋动物生态群,共记录野生动物1524种材料二长江三角洲紧临东海,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珠江三角洲面临中国南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材料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黄 三 用MX效生W14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1)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是,两地区发展经济的共同优势条件是.(2)同为我国主要河流的入海口,黄河、珠江和长江的入海口处都形成大面积的三角洲I,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均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和黄河三角洲处的地理环境特点,试分析黄河三角洲不能形成大规模经济区的主要原因.【角 度 分 析】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是密集,两地区发展经济的共同优势条件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才集聚等分析黄河三角洲不能形成大规模经济区的主要原因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地理位置因素: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湿地广布,生态环境脆弱,相对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来说,地理条件相对较差,不利于大规模经济区的发展。
自然资源条件: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资源相对较少,缺乏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和产业基础,限制了经济区的规模和发展发展历史和政策因素: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在近几十年的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和基础,政府也在这两个区域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政策,而黄河三角洲的发展相对滞后,发展历史和政策支持相对较弱答 题 模 板】经济区的地形和核心城市根据地形图、政区图-分析-核心城市及地形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条件根 据 图 文 材 料 一 分 析 一优势条件【尝试解答】(1)沿海、沿河 交通便利、政策支持、市场广阔等(2)历史上黄河经常改道;黄河的航运价值较低;黄河三角洲的筑港条件不好(合理即可)【点拨】(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是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珠江分布,长江三角洲沿长江分布,故两地的共同分布特点是沿海、沿河分布,两地区发展经济的共同优势条件是沿河、沿海分布,水运、海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快、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市场广阔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三角洲不能形成大规模经济区的主要原因历史上黄河经常改道,面积小,人口少;降水少,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航运价值低;交通设施不完善,黄河三角洲的筑港条件不好等。
核心知识背记】1.经济区的地形和核心城市(1)地形:平原、高原、盆地等地形类型(2)核心城市:一般是行政中心2.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分析角度答题模板地形平原地势平坦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等丰富交通沿海有海运便利,铁路、公路等运输部门齐全,交通发达经济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临近发达城市或者海外,可引进外资等角度三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影响(2022四川泸州)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关中地区位子陕西省中部的渭河平原,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这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工业众多自古以来,物产富饶号称八百里秦川它包括西安、宝鸡、成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_ _ _ _ 区,人口占陕西省的65%材料二:秦岭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引汉济渭”工程在穿越秦岭段时采用隧洞引水方式,隧洞埋藏深度都在500米以上,全 长81千米2022年2月2 2日,“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工程通水指日可待,不久即可实现关中和陕南两地人同饮一江水的梦想材料三: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1)简述“引汉济渭”工程选择从汉江调水的合理性2)说明“引汉济渭”工程穿越秦岭采用隧洞引水方式的理由。
角度分析】模板答题要点要点获取依据及答案生成资源储量汉江位于秦岭以南,该河流水量丰富答题模板】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根据地形图、资源分配图、政区图-分析-资源调入和调出地区的资源配置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一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意义)根据图文材料-分析一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尝试解答】(1)汉江位于秦岭以南,该河流水量丰富(2)秦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隧道工程尽可能避开生物敏感区,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点拨】(1)“引汉济渭”工程选择从汉江调水的合理性在于汉江位于秦岭以南,该河流水量丰富,能够满足对关中地区需求水量的要求通过从汉江调水,可以有效解决关中地区的用水问题,提高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2)“引汉济渭”工程穿越秦岭采用隧洞引水方式的理由主要是因为秦岭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为了尽可能避开生物敏感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选择了隧洞引水方式通过使用隧洞引水方式,可以减少对地表土地的干扰,最大限度地保护秦岭地区的生态系统,保护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确保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核心知识背记】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意义)分析角度资源调出区资源调入区资源储量丰富资源储量小难以满足资源消费需求资源生产量巨大资源产量难以满足资源消费需求资源消费量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资源消费量远小于资源生产量,能够满足输出经济发达,资源消耗量大,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分析角度资源调出区资源调入区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增加就业,带动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生产条件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带动资源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真 题 进 的 训 练(2024上河南濮阳八年级统考期末)2013年7 月我国首次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治国理政方针2023年 11月 2 7 日,审议通过 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下图为长三角和川渝地区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1.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是()人口分布稠密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高A.B.C.D.2.川渝地区与长江三角洲能够实现区域合作,主要得益于长江流域()A.充足的淡水资源 B.复杂的地形类型C.丰富的矿产资源 D.便利的内河运输3.近年,上海有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周边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说明上海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是()A.辐射带动作用B.提供自然资源 C.提供消费市场 D.提供廉价人力【答案】1.B 2.D 3.A【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技术力量雄厚,但缺乏矿产资源,而且地租水平高、工资水平高。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则矿产、水能等资源丰富,土地价格较低,正确;长三角地区比川渝地区人口分布更稠密、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排除;故选B2.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矿产资源缺乏,而长江上游的川渝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长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便利的水运,所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川渝地区能够实现区域合作,主要得益于长江流域便利的内河运输,能够实现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良性互动,D 正确,ABC错误3.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是长三角区域的核心城市,上海是国际区域性贸易中心,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可以以上海为桥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上海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这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并不是提供消费市场,A正确,C 错误;上海市经济发达,矿产资源匮乏,劳动力素质高、价格高,BD错误;故选A2022山东德州 统考中考真题)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汉、藏之间茶马互换而形成的交通要道暑期几位地理爱好者进行茶马古道游读茶马古道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0E4.从拉萨到成都,沿着茶马古道依次可以看到()A.河谷农业、林业、水田农业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