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衡水滁州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11月月考模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doc
19页2018-2019学年度11月月考模底卷高一历史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她”的民主制度中的理念和原则不包括A. 人民主权 B. 法律至上C. 男女平等 D. 少数服从多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包含人民主权、法律至上、轮番而治、直接选举等特征,所以A B D三项均符合古希腊民主政治本身的史实,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女性没有参政的权力,C项错误,答案选C项考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点评:古希腊民主政治具有很多特点,而人民主权体现在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威方面,轮番而治体现在管理者的选举方面,由于其实行直接民主选举,因而与资产阶级的间接选举为主要特征的代议制有很大不同2. 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最可能的原因是( )A. 秦始皇为了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 秦始皇为了自己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 秦始皇缺乏可委以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 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秦朝统一中国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其中太尉负责全国的军事,但是,皇帝担心军权旁落,虽设置其职,并无安排相关人员接任,皇帝直接管理全国军事A项是丞相职责;CD项明显错误考点: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后代2000多年一直沿用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代替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矛盾斗争以及所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掌握3.法国共和制得以确立的标志是A. 1875年宪法的制定B. 第二帝国的灭亡C. 拿破仑三世下台D. 巴黎公社失败【答案】A【解析】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是以宪法为标志的,法国经历了漫长的革命,在革命之中各种力量相继执掌政权,最后在1875年共和派才以微弱的优势胜利,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第二帝国的灭亡并没有标志着共和制度的确立,而是帝制的又一次失败;C选项错误,也是标志着帝制的失败;D选项是无产阶级尝试建立政权,与共和制无关4.下列关于希腊城邦特色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①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所有居民都有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②城邦有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贸易频繁③各城邦十分重视独立自治,又通过频繁的交往保持密切联系④城邦有发达的思想文化,希腊人创造出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②④D. ①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①项明显错误,城邦公民才有民主权利,居住在城邦的外邦人、妇女等没有机会参与城邦事务。
排除AD项古希腊城邦商品经济繁荣,城邦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各邦独立自治,小国寡民,但是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因此②③④正确,故选B考点:古希腊城邦点评:公元前8到公元前6世纪是希腊城邦时期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独立自主这就决定了城邦的发展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城邦之下实行民主制或者僭主政治,公民集体享有民主权利,带有明显的民主色彩,商品经济繁荣5.下图所示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社会变化的描述,该时期是A. 夏商西周B. 春秋战国C. 秦汉三国D. 两晋南北朝【答案】B【解析】由从世袭、财产共有、阶级制、封建制、宗庙议事到尚贤、财产私有、齐民化、郡县制、庙堂议事,反映此时出现私有制,打破了血缘世袭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社会处于大动荡的时期,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题意6. 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 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 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 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 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9世纪60年代,总长度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当时美国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国内市场,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故B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故C排除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与多种轨距无关,故D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7.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一直处在一种“国家危机”或“权威危机”之中,不论是改革派还是革命派一直都在努力探索一种新的国家形式辛亥革命及民国的建立,意味着传统集权官僚体制崩溃民国实质上是一个“军绅政权”,新的中央政府仍徒具形式,在“共和”的招牌下,国家实际陷于军阀割据和长期分裂状态材料主要说明A. 辛亥革命不具有实质意义B. 强化中央政府权威的重要性C. 中华民国的局限性D. 共和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表达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一直处在一种“国家危机”或“权威危机”之中,中华民国成立后,新的中央政府徒有形式,导致国家军阀割据和长期分裂,显然加强中央集权成为历史的必要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8. 2015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唐宁街首相府同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
双方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二十一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下列对于英国政治制度表述错误的是A. 光荣革命主要解决了国家政权的归属问题B.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 1721年沃波尔开始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标志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D. 英国的国王和内阁首相都掌握国家行政大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唐宁街首相府同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双方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二十一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说明英国代议制特点英国的国王和内阁首相都掌握国家行政大权说法错误,英王是统而不治,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内容9.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材料中“现代化”主要是指A. 实现了以法治国 B. 确立了官僚政治C. 扩大了郡县权力 D. 体现了君民共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免, 不得世袭,是中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 B 项正确;郡县制下地方没有权力,由中央垂直管理,故C 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是实行人治,故 A项错误;西周时代并不是君主专制, 秦代也不是君民共治,故 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官僚政治【名师点睛】郡县制的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10. 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作一点显著的事业”从中可以看出雅典公民( )A. 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 B. 绝对服从于城邦的需要C. 有着强烈的政治需求 D. 在城邦中失去了自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雅典人认为自己的身体“是给城邦使用的”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作一点显著的事业”这体现了雅典人强烈的公民意识,故选A选项B选项错在“绝对”二字;C选项范围狭小,不仅仅是政治诉求;D选项说法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意识11.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党在政治上的主要方针是加紧进行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
这一方针A. 适应了国民革命新形势B. 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已转向农村C.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D. 是应对国民党右派的紧急举措【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根据时间来判断,这个时间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意识到革命形势的变化,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说法不正确,此时还没有完全转移工作重心;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也与此无关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时期12. 有学者认为:“这场战争意味着外国在华活动的加剧,这些活动打破了中国的孤立局面,并在中国开创了一个革命性变化的时代这场战争”指的是A. 鸦片战争B. 中法战争C. 甲午战争D. 抗日战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这些活动打破了中国的孤立局面,并在中国开创了一个革命性变化的时代”反映了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而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外国在华设立租界、开办工厂,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思想方面从儒家思想向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转变,故A项正确;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与题意无关,故B项排除;甲午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与题意无关,故C项排除;抗日战争是中国一百多年来取得第一次伟大胜利,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名师点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不能抵抗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2)具体原因:①请政府统治腐败,综合国力衰落,经济落后,军事力量和装备落后;②掌握清朝战争大权的清政府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2、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①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等开始遭严重破坏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经济上,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由反本国封建统治变为肩负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开始萌发,开始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5)阶级关系的变化:①外资入侵计划了国内早已尖锐的阶级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②产生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买办13.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