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必备4篇.docx
20页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必备4篇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第1篇 课程要求与内容分析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单位换算更能表达小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本节课内容,让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开展改写,从而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学情分析 单位换算是小学阶段一个学习难点,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可能会忘记有关单位进率以及采用哪种方法,这两点是关键所以在预习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复习各种计量单位的进率;在小结时,让学生明白单位变化与数的变化正好相反的道理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开展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解单名数互化的理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 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开展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 教学策略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出示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顺序排排队。
师问:、你有什么感觉?怎样比较方便呢? 师谈:、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开展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这样再比较就很方便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师: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 ()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 ()策划自己的表达方案,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 ()尝试 ()交流 米厘米,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只要将厘米改为米作单位,再将米作整数部分,厘米化成米的小数作小数部分就可以了,厘米=米,因此米厘米=米+米﹦米 ()理解米厘米表达的意义 ()小结:低级单位是如何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 识记歌谣: 、单名数→单名数 先看单位后看数,单位变大数变小,数要变小用除法,除以进率得结果列个式子算一算,或者移动小数点 单位变小数变大,数要变大乘进率,列个式子算一算,或者移动小数点。
例:(单位变大,数变小,进率是, ÷或把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复名数→单名数 复名数、要变单,中间一分异先变,变化方法还照前,单位变后两数加 例:()米(“异”代表,,) 三、实践应用 第页第一个“做一做” ()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 ()想一想: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 把低级单位的数化成高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开展单位改写的比照,学会区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一种程序性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形成一种程序性思维方法 教学策略 以学生自学、讨论、归纳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生成情境 师:我们可以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那么也应该可以将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
我们先复习一下昨天的内容:=÷==或者:===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 、揭露课题: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 师:如果把情境图中的数据都转化成用为单位的数,需要转化那些数据? 生:、和 、学习例 ()学生独立阅读. ()=(),你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的意义可以理解为加,合起来就是也可以用×=也就是把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策划自己的表现方案 ()全班交流 ()=,你能用几种方法去理解? 、拓展延伸 =() 师:把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你能用前一节课学习的方法独立完成吗?考考你! 、比照总结、识记歌谣: 高级单名数→低级单名数 单位变小数变大,数要变大乘进率,列个式子算一算,或者移动小数点 例:(单位变小,数变小,进率是, ×或把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三、实践应用:第页第二个“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板书设计 高变低 把高级单位的数化成低级单位的数乘进率。
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案第2篇 ●设计说明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48、49页的例1、2和练习十二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熟练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开展单位换算,能正确、迅速地开展改写 2.掌握单名数和复名数,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单位换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有条理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数据的换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相互改写的方法 难点:能综合运用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位的规律等知识开展单位换算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利用“观察、思考、讨论、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体会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夯实根底 1.课前准备 ?1千米=(?)米1千克=(?)克??1米=(?)厘米? ??1吨=()千克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1.25元……等。
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这些小数分别表示什么含义呢?你能举出一些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吗? ?二、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48页情景图) ? 2.你们能按高矮顺序,给他们排排队吗? 3.观察数据,教师提出问题: (1)观察数据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这些数据太乱了,既有单名数又有复名数,既有单位“米”又有“厘米”从直观上,不能直接做出判断 (2)怎样比较方便呢? 预设:我们可以把它们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后,在排队 导语: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开展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小数与单位换算》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究,层层推进 导语:通过情景创设“给小朋友排排队”的数据观察和判断,同学们说要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相同的计量单位后再排队4个数据中有那些名数?(“米”和“厘米”)怎么统一计量单位呢? (小组讨论问题 预设: (1)4个数据中,后两个数据是以“米”为单位的,我们可以把前两个“厘米”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据,就可以排队了。
(2)4个数据中,前两个数据是以“厘米”为单位的,我们可以把后两个单位是“米”的数据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据,也可以排队 同学们,可真聪明,下面我们就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习低级单位改写高级单位 课件出例如1 (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 (2)策划自己的表达方案,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方法一:因为1cm=,80cm有80个1cm,也就是80cm=m=0.80m=0.8m 方法二:1m=100cm80cm=80÷100=0.80m=0.8m 方法三:80÷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5)明确低级单位和高级单位 是米这个单位大些,还是厘米这个单位大些?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而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这道题就是把低级单位“厘米”作单位的名数改称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名数 2.教学1米45厘米=()米 导语:1米45厘米=()米,又该怎样改写呢?真是有难度呀!开动你们的小脑瓜想一想吧? (1)学生按照老师的问题讨论、交流: (2)课件出示问题: (1米用改写吗? (45厘米用改写吗?应该怎么改写? (改写后的结果是多少? (3)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1米45厘米,1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只要将45厘米改为“米”作单位,再将1米作整数部分,45厘米化成米的小数作小数部分就可以了。
(教师板书) 45厘米=45÷100=0.45米 因此1米45厘米=1.45米 1.45>1.32>0.95>0.8,所以1米45厘米>1.32米>0.95米>80厘米 (4)小结:低级单位是如何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 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据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就改写成高级单位 用公式表示:低级单位÷进率=高级单位 (5)完成第49页“做一做” (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 (想一想: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同学们,可真棒!我们可以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那么也应该可以将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教学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 课件出例如2: (1)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 (3)教师小结: 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方法一:0.95米的意义可以理解为9分米加5厘米,合起来就是95厘米 方法二:也可以用0.95×100=95厘米计算时直接移动小数点 4.想一想:1.32米=()厘米。
(1)学生独立思考,策划自己的表现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