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的学生工作林甲针.ppt
66页浙江省苍南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林甲针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的学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的学生工作--------从师源性心理障碍谈起从师源性心理障碍谈起 • 教师由于对学生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行 为,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 疾病,称作师源性心理障碍 • 心理问题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 焦虑、恐惧等,心理疾病包括学校恐怖症 、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教师因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 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客观存在,不 容回避案例讨论:毕淑敏的“谁是你的重要他人”一、师源性心理障碍的现状与危害心理障碍的产生既与个体的心理 调节能力有关,又与客观环境的各种 刺激有关有调查表明:学生不良情绪的80% 来自于身边的长者,这指的主要是家长 和教师据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 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 有46.8%的学生承认自己在学校有自己 害怕的老师, 52.5%的学生在老师请他 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调查表明:刚入学的小学生,约有80%对自己 的学习能力极其自信,当他们到16岁 时,这一百分比急降到18%。
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危害:第一,大多数师源性心理障碍的 表现是隐性的,而对学生的心理伤害 却是长期的第二,大部分致使学生产生心理 障碍的教师,其主观愿望是良好的, 因而这些所谓的良好愿望导致的不当 行为还会继续存在,难以纠正第三,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 际上无法消除或减少学生的师源性心 理障碍二、教师不恰当教育行为的类型:冷漠行为:教师无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 性,缺乏工作热情和人性关怀,对学生不冷不热、 不闻不问,师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冷漠感和疏远感偏爱行为: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或特 定价值需求的满足状况,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对待 方式,即片面地关注一些学生,有意地忽视另一 些学生的不健康行为权压行为:教师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 因多次说服教育不能奏效,于是失去耐心,以 种种神圣的理由,心安理得地公然贬低、侮辱 学生的人格或用恐吓、威胁等手段管理学生、 压服学生的行为体罚及变相体罚行为:教师以暴力的方 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其他强制性手段来制 止和预防学生某些不良做法,直接或间接伤害 学生身体的行为• 反教育行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素质调查表明:44.39%学生认为教师平时惩罚或变相惩罚学生;79.38%的学生认为教师要讥笑学生的过失;79.02%的学生反映教师对能力不足的学生的进步 没有加以赞扬。
据北师大博士生王辉对“中小学生 在学校中最害怕什么?”的问题调查表 明:“教师批评或体罚”的选中为30.8% 位居第一,学生经常和偶尔有被教师惩 罚的比率在30%以上教师惩罚或变相惩罚主要包括:被教师罚站、罚跑、罚抄课文 或作业、放学后被罚留校、不让进教 室听课、被教师讽刺、挖苦、责骂甚 至打骂三、教师教育观念的误区误区一:受“严师出高徒”、“棒打出孝子”、“不打 不成才”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生采取 以批评为主或简单粗暴的惩罚代替严格要求 的教育方法误区二:有些教师习惯看到学生不足的一面 ,学生的一些小问题、小错误被放大, 学生好的方面被认为是应该的心理学普遍认为:鼓励比惩罚更能使人转变误区三:教师被较强的“功利心”所驱使, 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没有做到“以生 为本”以批评为主、惩罚的教育方法, 会使学生产生自卑以批评为主、惩罚的教育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少体验到成功 感、喜悦感,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 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动力四.以心理的理念来指导师生关系昔日,学习如何“做个好孩子、听父母\ 老师的声音”现在,学习“如何做个好父母\好老师, 听孩子的声音”“父母、老师常抱怨“孩子小学、以前 很乖,现在都变了?” • 孩子、学生变了?? 不!是我们没变! • 建筑师所犯的错,可以拆掉 • 医生所犯的错,可以埋掉• 助人者(父母、老师、员等)所给的爱 和所犯的错,它却一天天长大(一)的基本理念:• (一)肯定工作的重要性:是有效的,个体 是可以改变的。
• (二)肯定人性的善性与良知:每个人都有发展潜力 ,都是有价值的• 坏学生、坏同事…常是环境下牺牲品;人为的“淘 汰”• 没有所谓的“坏”学生、“坏”父母、“坏”长官 、“坏”下属…• 一味的责罚只收一时之效,具负向影响• “问题”与“需求”是一体二面• 发掘个体优点的重要:朽木不可雕,也可当材烧• 给个体以新的出口: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盏明 灯 • 尊重、接纳、赞美-------为首要态度与技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好人,只有在他看到没机会成 功时才会变坏(三)要跟着孩子、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用适当的、不同的方式来 符合对方的需要 = “有效”的方法要花时间了解“对方”的需求;不“自以为是”的给(给是“自己”的需要)• 的重要核心理念:• 不管你怎样,我一样爱你!• 不管自己怎样,都一样爱自己!《登天的感觉》 (精神分裂)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爱是最好的心理咨询技术•的有限性:• 不要背十字架,认为学生都“应该”成功---非万能 ;• 屡劝不听的小孩,常“历尽沧桑”,不是你一、二年的增强 鼓励,就可抹平他十几年来的痛苦、愤怒或委屈;• “当认知无法覆盖情绪时”、“屡劝不听”、“知道但做不到”, 有“心结”卡住的学生,需要更正视、倾听,接纳其情绪,不 宜再一直给予“道理”或“纠正”,要更去了解其内在需求,“真 正”听到他,才易有效。
• 屡劝不听的孩子,所提供的协助要配 合“他的”需求 需要深入其内在, 了解其情绪,去懂他• 不急着“指导”,不急着“纠正”、“ 讲道理”,不急着扮演师长的角色.•“教育”像在一杯水中滴墨水,日久才能变色;• “”像在一条河流中滴墨水,在你眼前很难看到变色,因为水是流动的(很难马上看到成效),但是下游绝对会变色的,“走过必留痕”,我们给他的温暖、爱心、接纳与肯定,常是他生命中的光与热,是他能继续走下去的重要力量与支持• 你是他重要贵人,带着你的爱与温暖,才能继续走到今天我们能帮的最大的忙是-让他因为和我们接触的正向经验,愿再继续“求助”,问题就能较有效的解决心理的技术:• 同理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绪) • 我信息: • 具体化• 在各式各样竞争中,我尽力而为,诚心诚意欣赏 优胜者,因为我相信人有智愚之分• 在取舍之间,我选自己能担当的,否则再好、再 多我也不要,因为我不能要整个世界• 在挫败时,我接受事实,但不颓丧,绝不让它苦 恼我,因为我了解挫败只是一件事不是整个人生• 二.心理活动课的设计:• 1.心理活动课与传统主题班会课的差别:• A:活动课:以“他”为主,更重视“个别需求”、不否 定感觉(接纳、允许感觉)、话比他少 • 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指导,以心理活动、训练为主线,以心理环境为保证,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生主体性的活动和方式, 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心理素 质的一种课程。
• B.传统的主题班会: • 教育层级---以“我们”为主,认知教育,换想法,给建 议,讲道理…可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丰富精神生活;发展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扩大知识领域,加强素质教育,而且可以愉悦身心,增进健康;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以适应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凝聚集体向心力,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心理课的主题: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中强调体验成分,保持价值中立.更注重倾听、尊重、同感等技巧,自觉地运用团体动力学原理和各种技巧.主题班会课:灌输色彩.主流社会价值观更强调认知成分多一些训导成分多一些 • (二)心理课的教学模式• A:非指导式的教学模式• 非指导式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罗杰斯提出的.学习是非常个人化的一种过程. 任何人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成长的潜力 • a.对于学生表达真正的兴趣和想法,教师应该接纳学生并给予正向的反应.• b.师生之间允许裸露真实的感受,教师对于学生的观点不能轻易批评产说教..• B:自我觉察教学模式•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探索活动,讨论及分析进行活动的经验和感觉.• a 专注于感受• b 加入反馈• C 负起责任• (三)心理活动课的通过什么途径使学生 成长? • 同伴的反馈 • 教师的建议 • 自己的领悟• (四)如何评价心理活动课 • 活动—体验---分享 • 学生是否能打开自己• 做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第二部分 心理活动课的活动 设计、理念与教学评价• 课例展示:• 青春期:《生命总是美丽的》 • 《花季雨季----花开应有时》 • 网络的:《一网情深》 • 生命教育:《生命长宽高》一一. .活动设计活动设计活动活动 体验体验 分享分享是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的三要素(一)活动心理活动课组织形式上突出活动为主要中介心理活动课与其他学科课程一个重要的区别:是一种活动。
活动是近几年来哲学、心理学和人类学所发展出来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1.主动性:活动一定是主体主动自觉参与的.2.目的性:主体的活动一定是出于一定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心理活动课由于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在组织教学时往往则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长中所必 须的经验.• 活动内容的组织: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活动的内容组织 1:世事图解2:童话.故事 《什么是家》 《卑微的力量》 《精神家园》 《探险》 《老妇与医生》 《孩子眼中的父亲》 《酗酒的害处》 《痛快.爽死》3:影视世界 导入: 主题:• 4:心灵视窗:• 《青春拒绝自虐》 5:游戏:( 1 ) 一只青蛙跳下水 (2)撕思人生 (3)诺亚方舟诺亚方舟( (催化团体动力催化团体动力) ) (4)(4)信任背摔信任背摔( (分享性、激发团体动力分享性、激发团体动力) ) (5)口传句子(5)口传句子( (人际沟通技巧人际沟通技巧) ) (6)(6)我思念我思念( (检视团体、探讨人际关系检视团体、探讨人际关系) ) (7)你说我剪(7)你说我剪( (人际沟通技巧人际沟通技巧) ) (8)(8)心有心有千千结千千结 (9)闯关突围(9)闯关突围 (10)(10)鸡蛋鸡蛋 小鸡小鸡 凤凰凤凰 (11)蒙眼跟进(11)蒙眼跟进 (12)玩呼拉圈(12)玩呼拉圈• 魔镜(同理心)所有的游戏一开始都是新鲜的,但所有的游戏 用滥了之后都是令人生厌的。
学校心理课活 动素材的不竭源泉蕴藏于学生鲜活的生命活动之 中我们必须深入到学生的班级中,去感受班级 团体日常运作规律的原生态,去了解学生班级生 活、宿舍生活、课外生活中的生命故事,方可挖 掘和提炼出有声有色有创意的心理课的活动 素材 • 6:生活案例:• 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具有完整情境的个别案例进行剖析、讨论,归纳出一般性教育规律的教学它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7.角色扮演:每个学生都扮演着多重角色,例如孩子、学生、朋友等 因此,角色扮演不需要任何准备,可以即兴进行;通过 角色扮演,他们对自己和他人有更多的认识例如在上“ 与父母面对面”时,他们扮演设定情景中的父母和子女, 从而发现父母和子女在沟通中的问题二)体验: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核心• 体验是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由感受、情感、理解 、联想、领悟等诸多心理要素构成的体验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三要素之一,处于核心地位 没有体验活动中蕴涵的东西就无法内化到学生的心理结 构中去,我们设计的活动就流于形式,心理健康教育的 目标就没法达到三)分享 学生心理素质协同发展•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