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现代文阅读预测——《欲通大道,绝智弃巧》.pdf
3页中考现代文阅读预测】 欲通大道,绝智弃巧 申潭平 (1)今日之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商品层出不穷,崇智尚巧之风可谓大盛然而,两 千多年以前的先哲老子却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绝圣弃智,民利百 倍”“绝巧弃利, 盗贼无有”, 这不是在唱反调吗?老子的言论是不是过时了呢?在我看来, 老子的言论非但没有过时,恰恰相反,在这个科学技术如此发达而人心又如此浮躁的当下, 老子这些言论无异于一泓清冽之泉,有给狂热于智,巧者送去清凉,促其猛醒之效只因人 们在崇尚智巧的同时逐步远离,甚至丧失了心中的大道纯粹美好的心灵 (2)喜取巧而远道 庄子天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曾见一位老人 正在田地里挖地道通入井中,抱瓦罐汲水出来灌溉农田,极其用力而功效很小子贡就对他 说: “这里有一种叫做桔槔的机械,一天能灌畦一百, 用力甚少而功效多,您不想用它吗?” 灌园老人气得变了脸色,并嘲笑说: “我听我的老师说,有机械的必然有投机取巧之事,有 投机取巧之事的必然有投机取巧之心投机取巧之心存在胸中,就不具备纯洁的品质;纯洁 的品质不具备,就精神不定;精神不定的,大道就不能和他相投,我不是不知道那个机械, 而是以用它为耻,所以就不用。
子贡听了羞容满面,低头不语我想,庄子之所以反对使 用机械是因为它会败坏人心的确, 机械一方面是能够给人带来很多好处,但那只是蝇头微 利;而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坏处,只因他破坏了德性的源头人心人心既坏, 则世界将会是何等世界? (3)秉拙诚而近道西汉刘向在说苑谈丛中说:“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 曰巧伪不如拙诚曾文正公也说:“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 下之至巧何谓“拙”“诚”?一言以蔽之,质朴无华谓之“拙”, 光明无欺谓之“诚” 只因质朴无华, 绝智弃巧, 内心空明无羁绊, 所以待人以“诚”,做事以“恒”, 为人处世, 有诚意,有恒心,不成事都难! (4)积跬步以行道 拙诚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品质 然而,通大道仍然要切实去做 那么,从哪里开始做起呢?老子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 之行,始子足下荀子也劝诫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显然, 先贤告诉我们, 欲通大道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件小事也许是将地上的垃圾拾起放 进垃圾桶, 也许是公交车上见到老人让个座位,也许是捡到贵重的物品物归原主,也许是到 饭店用餐珍惜粮食,不铺张浪费。
(5)综上,弃取巧之事,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心中大道 1. 请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2. 分析选文第(3)段的论证思路 3. 选文第( 4)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选文( 3)段、(4)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5. 选出不合适充当第(3)段道理论据的一项() A.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B.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他事矣 C. 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D.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答案】 1、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 2、首先提出本段观点:秉拙诚而近道;然后引用西汉刘向、曾文正公的话阐明拙诚胜过智 巧;接着阐释了拙诚的含义;最后论述了拙诚的重要性 3、道理论证;引用老子的名言,鲜明有力地论证了积跬步以行道的观点;进而证明中心论 点 4、选文段论证了秉拙诚而近道的观点;选文段论证了积跬步以行道的观点;两段构成 了递进关系如果调换,行文逻辑不严密,所以不能调换 5、A (大意:做人重要的是诚实、守信用要和比自己强的人交朋友这句话强调的是择 友的标准,不符合第(3)段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