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建议书.doc
56页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 ■■■■1 总 论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建设单位: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1.2 项目位置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跨东经117゜58’~119゜40’、北纬29゜57’~31゜19’东临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临安县,南倚黄山市,西和西北与池州市、芜湖市毗邻,北和东北与马鞍山市及江苏省高淳县、溧阳市、宜兴市接壤宣城市地处中部地区重点发展四大城市群之一的皖江经济带,是皖东南地区同上海和江浙沿海发达地区经济交往和合作的门户,是安徽省实施东向战略的前沿阵地,也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重要联系节点之一见图1-1)图1-1 宣城市地理位置示意图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位于既有宣城市火车站站区,站区位于宣州区东门外,城市中心彩螺广场东侧,站前有叠障东路、宣湖路,车站北端依次有下穿铁路的宛溪路、规划的阳德路(铁跨公),车站南面依次有鳌峰东路(公跨铁)、水阳江大道(铁跨公)、宣广高速公路与铁路交叉,市政府位于叠障中路西北侧1.3 项目背景既有宣城站为宣杭线与皖赣线的联轨站,衔接芜湖、杭州、贵溪三个方向。
宣城站既有皖赣线站中心里程K56+140,现有到发线8条(含正线3条),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各1座,尺寸分别为550×6.0×0.3m、550×8.0×0.3m,站同侧设有货场一处,站房面积600m22008年该站发送旅客99.8万人,2008年货物发送到达量为50万吨根据2008年10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调整以及铁计函[2012]909号部省会谈纪要,皖赣铁路扩能工程芜湖至宣城段作为商合杭铁路的共用段按新建双线设计皖赣铁路是苏皖与赣东、闽之间客货交流的重要通道,是华东二通道的组成部分和南延线;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铁路是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铁路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是皖浙与华北、西北等地间快速客运主通道之一芜湖至宣城共用段新建双线经过宣城地区引入既有宣城站宣城站采用沿既有线引入既有站落地、普速场与客专场分场并列方案为将宣城火车站区域打造成富有商贸活力和财富创造力的新城区,必须充分借鉴国内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建设经验,解决好车站地区的交通问题,包括高铁、普铁、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等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以保障和发挥高铁站功能,实现交通枢纽与城市的互动发展为此,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建设势在必行。
2014年3月,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写《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建议书》,为下阶段的工程设计工作提供依据1.4 项目建设内容、范围与规模1.4.1 建设范围与内容参考《宣城市火车站站前东西广场拟选址红线图》,结合广场实际功能需求,本项目站前东西广场建设范围为:东广场东至龙川路、南至长途客运站、西至铁路红线、北至站东一路(拟);西广场东至铁路红线、南至站西二路(拟)、西至站西大道(拟)、北至站西一路(拟)图1-2)本次项目建议书研究范围为东西广场范围内的铁路、长途汽车、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等各类交通方式的流线与换乘关系,各类配套设施的数量和地下空间的利用,以及东广场与西广场的沟通联系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站前东、西广场室外场地以及地下空间:广场室外场地主要包含地面公交车和出租车场站、人行景观广场、普通绿化、地面道路、西广场高架落客车道;地下空间主要包含地下出租车和社会车场站、地下换乘空间、地下商业用房、设备用房等图1-2 建设范围示意图1.4.2 建设规模本项目总用地约17.3公顷,地下空间总面积约80000 m²。
其中东广场占地约7.8 公顷、地下空间建筑面积约32000 m²;西广场占地约 9.5公顷、地下空间建筑面积约48000 m²1.5 编制依据受宣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我院承担宣城火车站东西广场一体化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主要编制依据为本项目的项目委托书及宣城市各类城市规划,以及国家相关规定、规范、标准编制本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如下:(1)《宣城“十二五”规划纲要》(2)《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3)《宣城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2010—2020(初稿)》(4)《宣城市火车站站前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5)《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50266-2007);(6)《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 50091—2006);(7)《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1999);(8)《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T200-2004);(9)《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1987);(10)《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1998);(1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1995);(1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1990);(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6)其它相关国家规定、规范、标准。
2 项目建设必要性(1)本项目的建设是安徽南部地区打通“向东进”通道的需要宣城地处安徽东南门户显要位置,随着国家大交通网的布局,过境的多条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航运项目全面展开,将实现宣城通江达海随着上述项目的建成,宣城有望确立皖东南交通枢纽地位,特别是面向苏、浙、闽地区的多条国家级交通动脉的开建,也使得安徽东向发展“第二动脉”得到全面升级2)本项目建设是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皖赣铁路是连接苏皖和赣东、闽的区域干线铁路,其北段也是华东第二通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南延线,同时也是京沪、沪昆、华东第二通道等华东地区路网干线的重要联系通道为建设以人为本、适合中国国情并与城市建筑风貌、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具有地域文化底蕴的现代交通建筑及附属工程精品,实现铁路与城市道路、地铁和高速公路等综合交通系统的最佳衔接,达到旅客“零换乘”或短距离换乘的目的,宣城站站前广场的建设在风格和使用功能上要充分体现功能性、系统性、先进型、文化性和经济性要求,统一规划、同步配套长途客运站、公共交通场站、出租车场站等综合交通设施,这是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扩大铁路服务范围、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3)本项目建设是将宣城站站区打造为城市重点发展地区的需要目前,宣城城东新区的发展已经启动,城东已成为宣称城市扩展的主要空间所在,而宣城火车站正位于老城区向东发展的过渡地带宣城火车站及站前广场的建设,必将带动综合交通、道路沿线整治、绿化景观等重大项目,极大的推动东部地区的整体发展其中,宣城站站前区域是城市东扩的核心4)本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宣城提升产业功能,提高城市能级,塑造城市形象的需要宣南铜高速和宣杭高速从南北两面构成高速环城交通格局皖赣新双线铁路及规划中其他铁路设施建成后,和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一起将基本形成宣城地区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宣城地区社会经济和工农业发展以及居民出行提供坚实的运力保障同时,作为宣城重要的城市门户地区,宣城站站前区域必将成为宣称城市形象的代表3 项目建设条件3.1 现状条件3.1.1 站区现状规划区被铁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现有宣城站位于站场以西,彩螺广场以北,站房南边紧邻宣城铁路货站站前交通组织混乱,无完整停车场用地彩螺广场及自然水系以西为新建居住用地,叠嶂路以北及宣湖路以西,叠嶂路以南主要为旅馆、超市、餐饮等服务用地站场东侧多为农田、耕地,有少量水系及居民点建设用地。
图3-1)图3-1 用地现状图站区现状道路情况:站场西侧进出站主干道叠嶂路、宣湖路,均与车站和铁路线成45°角,且侧对站房;站场东侧现状道路情况:主干道阳德路、次干道龙川路、建材路,也都与铁路线成45°角阳德路下穿铁路,鳌峰路上跨铁路周边四条城市道路为站区规划提供了外部条件,但部分路段、节点交通不畅,同时内部道路缺乏,已有的道路交通设施规划也不能完全适应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要求站区现状建筑情况:规划区内大部分建筑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多层建筑为主,建筑外观多以马赛克作为外墙饰面,整体形象与宣城的城市定位存在差距,城市面貌亟待改善站区现状环境:规划区紧邻鳌峰东路,做为城市主入口,道路两侧已有行道树,叠嶂路和宜湖路作为城市主要道路,沿路绿化较好规划区内铁路西侧有彩螺广场内湖面和宛溪河之流穿过,由于紧邻城市已有开发和利用铁路东侧水体则多呈现自然状态,未经整理规划可利用现状水体进行改造,形成具有特色的站前区空间图3-2)图3-2 用地现状图3.1.2 地质概况(1)地形地貌既有宣城站位于长江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多辟为村庄、农田,交通便利地面高程一般为9.0~14.8m,地面建筑物比较密集。
2)地质构造宣城水东地层多为砂卵石层,水阳江冲积阶地为Q4al+pl棕黄、褐黄色粉质黏土,软塑~硬塑,厚约0~5m,σ0=120~160kPa,施工工程分级为Ⅱ级;一级阶地表层为Q4al+pl粗圆砾土,饱和,稍密~中密,厚度5~15m,σ0=350kPa,Ⅲ级下伏基岩为E土黄色粉砂岩、紫红色含砾粉砂岩,强~弱风化,强风化厚0~10m,σ0=300kPa, Ⅳ级;弱风化σ0=400kPa,Ⅳ级冲积阶地工程地质条件一般,桥梁墩台一般采用桩基;以路基通过的一级阶地需进行地基处理,可以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水塘路基需清淤换填,边坡设幔石基础护坡3)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4)水文地质特征地表水:宣城市地处水阳江冲积一级阶地,河流众多,地表水发育,多沟渠、水塘地表水主要为河流水,水塘零星分布,常年有水,水位受季节变化影响显著水阳江河床宽约200~250m,江面宽约50~100m,水深约2~10m,雨季泥砂含量高,水流较急,水位常常暴涨暴落,河流冲刷较严重,河床表层分布有大量的漂、卵石、块石水阳江沿岸砂厂较多,江两边淘沙严重,导致河道加宽。
地下水: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潜水为主,一般水位埋深较浅3~8m水位随季节变化影响,水量较丰富,水质较好孔隙水中以粗圆砾土为主要含水层,透水性较好孔隙水中以粗圆砾土为主要含水层,透水性较好剥蚀丘坡地下水以风化带裂隙水和基岩(构造)裂隙水、岩溶裂隙水为主,水位埋深较大风化带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弱发育;受构造影响,构造(断层)裂隙水地下水较发育环境水化学侵蚀性:地下水、地表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3.2 区域社会经济条件 宣城市2013全年生产总值(GDP)84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9.9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2.9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0.1亿元,增长9.6%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2928元(折合5400美元),比上年增加3241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7:52.2:33.1变化为14.2:52.6:33.2,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化率由上年的44.1%提高到44.7%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3%,涨幅比上年高0.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累计下降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