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出版校对工作.ppt

66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76980964
  • 上传时间:2024-08-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6MB
  • / 6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节第一节 校对概述校对概述一、校对的概念一、校对的概念 1 1..““校对校对””是由校雠、校勘演化而来的是由校雠、校勘演化而来的 2. 2.校对的概念校对的概念 ((1 1)校对,指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校对,指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 ,订正差错,订正差错,提出疑问,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提出疑问,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工作; ◆◆校对工作的依据是校对工作的依据是原稿原稿或或定本定本 ◆◆校对的职责是既要根据原稿或定本来发现、订正校对的职责是既要根据原稿或定本来发现、订正校样中的差错,又要发现原稿或定本本身的差错校样中的差错,又要发现原稿或定本本身的差错 ((2 2)校对,也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专业人员和出版专)校对,也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专业人员和出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之一业技术职务系列之一第八章第八章 出版校对工作出版校对工作 ((1 1)校对术语:原稿(付排稿)、定本、校样、副样、付印)校对术语:原稿(付排稿)、定本、校样、副样、付印型、清样、并样等;型、清样、并样等;((2 2)反映校对活动过程特点和要求的概念:初校、二校、三)反映校对活动过程特点和要求的概念:初校、二校、三校、核红、并样、付型等;校、核红、并样、付型等;((3 3)校对方法:对校、理校、点校、折校、他校、通读等。

      校对方法:对校、理校、点校、折校、他校、通读等 原稿原稿——指经过编辑加工后的付排稿;(校对工作的依据)指经过编辑加工后的付排稿;(校对工作的依据)定本定本——指稿件之外供复制生产原本用的其他类型的制作底本指稿件之外供复制生产原本用的其他类型的制作底本校样校样——送出版单位校对的版面复印样校样的名称以它所属的送出版单位校对的版面复印样校样的名称以它所属的校对次数为序如初校、二校、三校,必要时还加四校校对次数为序如初校、二校、三校,必要时还加四校付型样付型样——经过几次校对改版,最后全部校样已无错误,或者虽经过几次校对改版,最后全部校样已无错误,或者虽尚有个别遗留错误但已校出的,由责任编辑及有关部门在校样尚有个别遗留错误但已校出的,由责任编辑及有关部门在校样上签署上签署“付型付型”或或“改正付型改正付型”等字样,作为最后同意交付制等字样,作为最后同意交付制型的依据型的依据 清样清样————改完版打出的尚未再次校对的校样包括上一校改完版打出的尚未再次校对的校样包括上一校经校对没有错误,无须改版而再次打印出的样张经校对没有错误,无须改版而再次打印出的样张核红核红————校对人员用红笔标注改错退印刷厂的三校样与印校对人员用红笔标注改错退印刷厂的三校样与印刷厂最后改正的校样进行对照复查,基本上是对改正过刷厂最后改正的校样进行对照复查,基本上是对改正过的地方进行核对,而无需再做通篇校对。

      如果版心、封的地方进行核对,而无需再做通篇校对如果版心、封面、版权页、目次等都核查无误,即可签字付印面、版权页、目次等都核查无误,即可签字付印付型前的核红付型前的核红一般是校对的最后一关,必须十分细心一般是校对的最后一关,必须十分细心并样并样————把数份校样上的改动部分,誊抄合并到另一份退把数份校样上的改动部分,誊抄合并到另一份退改校样上的工作改校样上的工作 二、校对的任务和要求二、校对的任务和要求 1.1.校对的四种类型校对的四种类型((1 1)印刷厂校对)印刷厂校对((2 2)出版社专职校对员校对)出版社专职校对员校对((3 3)编辑人员校对)编辑人员校对((4 4)作者自校)作者自校2.2.出版社专职校对的职责:出版社专职校对的职责:((1 1)消除校样上不符合原稿的各种差错消除校样上不符合原稿的各种差错2 2)使校样符合美术与版式设计的要求,消除排版的技术)使校样符合美术与版式设计的要求,消除排版的技术性差错3 3)发现原稿的差错或不妥之处,提请编辑或作者解决发现原稿的差错或不妥之处,提请编辑或作者解决 对原稿负责,对读者、对社会负责对原稿负责,对读者、对社会负责。

      例:例:1. 341. 34万字万字 人物传记人物传记 300 300多处问题多处问题 发家治发家治[ [致致] ]富富 官官[ [冠冠] ]冕堂皇冕堂皇 搅搅[ [绞绞] ]尽脑汁尽脑汁 残残[ [惨惨] ]绝人寰绝人寰 惊心动魂惊心动魂[ [魄魄] ] 即即[ [既既] ]定方针定方针 2. 2.《林海雪原》《林海雪原》 100100多处问题多处问题 3.3.校对的要求:校对的要求: 4.4.编辑所承担的校对任务:编辑所承担的校对任务: 1) 1)在校样上检查和解决原稿排版后出现的新问题;在校样上检查和解决原稿排版后出现的新问题; 2) 2)处理编辑加工遗留或疏忽的问题;处理编辑加工遗留或疏忽的问题; 3) 3)解决校对人员提出的疑问,消除校对员未校出的差错;解决校对人员提出的疑问,消除校对员未校出的差错; 4) 4)审核校对员的改动是否必要审核校对员的改动是否必要 例:例:““德国三十年战争德国三十年战争”(1618”(1618一一1648) 1648) ““德国德国3030年战争年战争”” “ “校改校改” ” 三、校对的基本功能三、校对的基本功能 P137--138 段玉裁(清):段玉裁(清):““照本改字,不讹不漏,谓之校异同;照本改字,不讹不漏,谓之校异同;信其是处则从之,信其非处则改之,谓之校是非。

      信其是处则从之,信其非处则改之,谓之校是非 1.1.校异同校异同 校异同功能校异同功能————指校对工作具有的发现校样中一切不指校对工作具有的发现校样中一切不同于原稿或定本的地方,并能对其予以订正的功用与机能同于原稿或定本的地方,并能对其予以订正的功用与机能 2. 2.校是非校是非 校是非功能校是非功能————指校对工作具有的发现原稿与定本中指校对工作具有的发现原稿与定本中的错漏和不妥之处的功用的错漏和不妥之处的功用 3.3.校异同与校是非的关系校异同与校是非的关系((1 1)校异同与校是非目标的统一性)校异同与校是非目标的统一性 ① ①通过校是非,发现原稿自身的差错;通过校是非,发现原稿自身的差错; ② ②通过校异同,把住录排错误的关口;通过校异同,把住录排错误的关口; ③ ③用校异同与校是非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并订正校对用校异同与校是非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并订正校对遗留的差错遗留的差错 ((2 2)校异同与校是非作用的互补性)校异同与校是非作用的互补性 ① ①校异同的作用是校异同的作用是显真保值显真保值 ② ②校是非的作用是校是非的作用是纠错增值纠错增值 段玉裁:段玉裁:不先正底本,则多诬古人;不先正底本,则多诬古人; 而不断是非,则多误今人。

      而不断是非,则多误今人 三、校对的专业地位三、校对的专业地位 1.1.校对是最重要的出版条件校对是最重要的出版条件 陆游:陆游:““错本散满天下,更误学者,不如不刻之为愈也错本散满天下,更误学者,不如不刻之为愈也 ” 顾广圻:顾广圻:““诬古人,惑来者诬古人,惑来者 鲁迅:鲁迅:““校对和创作的责任是一样重大的校对和创作的责任是一样重大的”” 例:例:““我国多年来进行大气层核试验我国多年来进行大气层核试验”” “ “来来” ” ““未未” ” 2. 2.校对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对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对工作与编辑工作的关系:校对工作与编辑工作的关系: 同源、分流、合作、同归同源、分流、合作、同归 总总 结结 关于校对在出版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作出这样关于校对在出版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作出这样的界定:的界定: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版生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版生产流程中发排后、印制前的独立工序,是出版物内在质量产流程中发排后、印制前的独立工序,是出版物内在质量的把关环节,其作用是将文字差错和其他差错消灭在出版的把关环节,其作用是将文字差错和其他差错消灭在出版物出版之前,从而保证它的传播和积累价值。

      校对工作同物出版之前,从而保证它的传播和积累价值校对工作同编辑工作一样,是文字性、学识性的创造性劳动,是编辑编辑工作一样,是文字性、学识性的创造性劳动,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因而是最重要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因而是最重要的出版条件的出版条件 第二节第二节 校对工作的程序、方法与制度校对工作的程序、方法与制度 ◆◆程序程序————解决校对操作的顺序问题;解决校对操作的顺序问题; ◆ ◆方法方法————解决校对操作的方式与技巧问题;解决校对操作的方式与技巧问题; ( (包括校对符号包括校对符号) ) ◆ ◆制度制度————解决校对操作的成效问题解决校对操作的成效问题 一、校对的基本步骤一、校对的基本步骤1.1.校前准备校前准备 ((1 1)安排校次)安排校次 ((2 2)人员分工)人员分工 ((3 3)了解原稿)了解原稿 2.2.正式校对正式校对((1 1))一、二校一、二校比照原稿校改校样,比照原稿校改校样,以校异同为重点;以校异同为重点;((2 2))三校与通读三校与通读可脱离原稿审读校样,可脱离原稿审读校样,以校是非为重点以校是非为重点;;((3 3)改样)改样 3.3.校后的整理与检查校后的整理与检查 ((1 1)校对后的整理内容)校对后的整理内容 P146 P146((2 2)校对后对校样应)校对后对校样应逐页逐页进行检查进行检查 校对后的整理内容:校对后的整理内容: P146一一 是是页码整理页码整理,即清点校样和原稿的页码是否齐全,,即清点校样和原稿的页码是否齐全,排列顺序是否正确;排列顺序是否正确;二二 是是注释整理注释整理,即检查注释是否与正文一一对应,,即检查注释是否与正文一一对应,注释标号是否有重复、间空现象,注释的位置安排注释标号是否有重复、间空现象,注释的位置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合理;三三 是是附件整理附件整理,即清点必需的附件是否齐全,附件,即清点必需的附件是否齐全,附件的排列位置是否合理。

      的排列位置是否合理 校对后的检查:校对后的检查: P146一一 是检查是否有标画不清的地方;是检查是否有标画不清的地方;二二 是检查须订正的字、词是否潦草;是检查须订正的字、词是否潦草;三三 是检查是否有标注错误的地方;是检查是否有标注错误的地方;四四 是检查是否有标注遗漏的地方是检查是否有标注遗漏的地方 二、校对的基本流程模式二、校对的基本流程模式1.1.连校模式连校模式2.2.分校模式分校模式3.3.校对通读连续模式校对通读连续模式4.4.人机结合校对模式人机结合校对模式 初校(初校(+ +作者自校)作者自校)————二校二校————三校三校————誊样(誊样(+ +技术技术整理)整理)————退厂改样退厂改样————核红核红————通读通读+ +技术整理技术整理————退厂退厂改样改样————清样核红清样核红————付印 分校模式:分校模式: 初校(初校(+ +作者自校)作者自校)————二校二校————誊样誊样((+ +技术整理)技术整理)————退厂改样退厂改样————核红核红————三校三校————通读通读+ +技术整理技术整理————退厂改样退厂改样————清样核红清样核红————付印。

      付印校对通读连续模式:校对通读连续模式: 初校(初校(+ +作者自校)作者自校)————二校二校————三校三校————通读通读————誊样誊样+ +技术整理技术整理————退厂改样退厂改样————清样核红清样核红————付印 连校模式连校模式: : 人机结合校对模式:人机结合校对模式:((1 1)纸质原稿模式)纸质原稿模式 人工初校人工初校+ +技术整理技术整理————誊样誊样————退厂改样退厂改样————核红核红————计算机二校计算机二校————人工三校人工三校————人工通读人工通读————退厂改样退厂改样————————清样核红清样核红————付印2 2)电子原稿模式)电子原稿模式 计算机一校计算机一校(主要校文字性差错)(主要校文字性差错)————人工二校人工二校(主要(主要校是非)校是非)+ + 技术整理技术整理————退厂(或退责任编辑)改样退厂(或退责任编辑)改样————核红核红————计算机三校计算机三校(主要校动后的差错)(主要校动后的差错)————人工通读人工通读————退厂(或退责任编辑)改样退厂(或退责任编辑)改样————清样核红清样核红————付印。

      付印 ((3 3)电子原稿的校对特点)电子原稿的校对特点 ① ① 操作过程无纸化操作过程无纸化 ②“②“校是非校是非””上升为主要功能上升为主要功能 ③“ ③“通读通读””成为主要手段成为主要手段 ④ ④文字技术整理难度增加文字技术整理难度增加 三、校对的基本方法三、校对的基本方法 P147-149 1. 1.对校法:对校法:比照原稿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标点符号比照原稿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标点符号与原稿完全相符,达到消灭一切与原稿不符的录排错误的与原稿完全相符,达到消灭一切与原稿不符的录排错误的一种校对方法一种校对方法 点校法点校法 折校法折校法 读校法读校法 倒校法倒校法 2.2.本校法:本校法:在通读校样中在通读校样中通过本书前后、左右内容互证,通过本书前后、左右内容互证,发现问题,订正讹误的一种校对方法发现问题,订正讹误的一种校对方法 3 3.他校法:.他校法:通过本校通过本校发现原稿的疑点发现原稿的疑点之后之后采用的校对方法采用的校对方法 4 4.理校法:.理校法:是校对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是校对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在通读中在通读中对原稿是非作出判断的校对方法。

      对原稿是非作出判断的校对方法 一是从分析字词含义入手进行推理判断一是从分析字词含义入手进行推理判断 二是运用逻辑方法进行推理判断二是运用逻辑方法进行推理判断 四、校对符号及其用法四、校对符号及其用法1.1.校对符号校对符号————校对时标注在校样上的记号叫校对符号校对时标注在校样上的记号叫校对符号 它是沟通作者、编辑者、校对者、排版者之间联系的它是沟通作者、编辑者、校对者、排版者之间联系的一种以特定图形为主要特征的、表达校对要求的符号一种以特定图形为主要特征的、表达校对要求的符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国家出版署国家出版署 1981.12.20 1981.12.20 在全国试行在全国试行1982.1.1 1982.1.1 ◆◆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国家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国家标准(GB(GB//T14706—93)T14706—93)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3.11.16 1993.11.16 3.3.使用校对符号的注意事项使用校对符号的注意事项 (1) (1)上列校对符号,仅适用于各类校样的校对工作,上列校对符号,仅适用于各类校样的校对工作,编辑加工整理原稿,编辑加工整理原稿,如不是磁盘所附打印稿,不宜使如不是磁盘所附打印稿,不宜使用校对符号。

      用校对符号 (2)(2)正确使用校对引线正确使用校对引线 校样中的错误,要用引线拉出到版心两侧空白处校样中的错误,要用引线拉出到版心两侧空白处改正,不要拉在改正,不要拉在版心版心内改正;一、二、三校的校对引内改正;一、二、三校的校对引线要从线要从行间行间画出;画出;墨色相同墨色相同的校对的校对引线不可交叉引线不可交叉 (3)(3)在校样上改正的字符应在校样上改正的字符应书写清楚书写清楚,,符号的位置要符号的位置要放得准确放得准确,通过符号标注要使改版人对应改处一目了,通过符号标注要使改版人对应改处一目了然,不致产生疑义和误会然,不致产生疑义和误会(4)(4)一切指示性和说明性文字都应在下端加圆圈,以免一切指示性和说明性文字都应在下端加圆圈,以免和其他改正文字混淆和其他改正文字混淆 (5)(5)在校样上标注要估计到纸面上的整个安排一页在校样上标注要估计到纸面上的整个安排一页内要改正的同一个字很多时,不必一一引线画出,可内要改正的同一个字很多时,不必一一引线画出,可在需改正的字上画在需改正的字上画○○,同时注明:,同时注明:○=×(○=×(正字正字) ) (6)(6)标注校样不能用灰色铅笔,一般不用蓝笔或黑笔,标注校样不能用灰色铅笔,一般不用蓝笔或黑笔,宜用红、绿或青莲色笔。

      不同校次的标注应采用不同宜用红、绿或青莲色笔不同校次的标注应采用不同颜色的笔,著作者改动校样所用笔的颜色,要与校样颜色的笔,著作者改动校样所用笔的颜色,要与校样上已使用的颜色有所区别上已使用的颜色有所区别7)(7)在使用校对符号时,正字的外围一般加圈在使用校对符号时,正字的外围一般加圈( (或框或框) ),,但在一张校样上如果改字不多,每个字不至和它字连但在一张校样上如果改字不多,每个字不至和它字连接混淆时,也可以不加外圈接混淆时,也可以不加外圈 五、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五、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三校一读三校一读”制度制度◆◆校对主体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制度校对主体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制度◆◆集体交叉校对与责任校对相结合制度集体交叉校对与责任校对相结合制度◆◆出版物质量检查制度出版物质量检查制度 1.“1.“三校一读三校一读””制度制度((1 1))““三校一读三校一读””制度制度————指书稿的初校、二校、三校和指书稿的初校、二校、三校和通读检查的校对制度通读检查的校对制度2 2))““三校一读三校一读””制度的内容:制度的内容: ① ①一般图书的校对都必须至少经过一般图书的校对都必须至少经过三次校对三次校对(初校、二校、(初校、二校、三校)和一次通读检查后,才能付印;三校)和一次通读检查后,才能付印; ② ②重点图书、工具类图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

      重点图书、工具类图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 ③ ③终校必须有出版社内具备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资格的专职终校必须有出版社内具备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校对人员担任终校后还应进行一次通读检查终校后还应进行一次通读检查 2.2.校对主体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制度校对主体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制度◆◆校对主体多元化校对主体多元化——建立作者、编辑和专职校对相建立作者、编辑和专职校对相结合的校对主体系统结合的校对主体系统◆◆校对专业化校对专业化——在校对主体系统中,以专职校对为核心在校对主体系统中,以专职校对为核心 校对主体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能够充分利用各类校对主体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能够充分利用各类校对主体的长处,从而有效发挥校对主体的整体优势校对主体的长处,从而有效发挥校对主体的整体优势 ①①作者校读作者校读————属于自校,其优势在于作者对原稿内容涉及属于自校,其优势在于作者对原稿内容涉及的学术观点和专业知识比较熟悉,能对书稿整体结构有的学术观点和专业知识比较熟悉,能对书稿整体结构有所把握②②编辑校读编辑校读————属于半自校编辑在对原作品进行加工整理属于半自校编辑在对原作品进行加工整理的过程中付出了创造性劳动,其校对中呈现的优势是对的过程中付出了创造性劳动,其校对中呈现的优势是对原稿内容非常熟悉,对原稿结构的把握较为准确。

      原稿内容非常熟悉,对原稿结构的把握较为准确③③校对员校对校对员校对————属于他校,其优势在于态度客观,无先人属于他校,其优势在于态度客观,无先人为主的思维定式,且掌握校对专业技术,了解排版出错为主的思维定式,且掌握校对专业技术,了解排版出错规律,具有辨识差错的职业敏感性与基本技能,具有较规律,具有辨识差错的职业敏感性与基本技能,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为广博的知识 3.3.集体交叉校对与责任校对相结合制度集体交叉校对与责任校对相结合制度((1 1)) 集体交叉校对与责任校对相结合制度的内容:集体交叉校对与责任校对相结合制度的内容: ① ①一部原稿的一部原稿的““三校一读三校一读””过程,应过程,应由多人集体完成由多人集体完成;; ② ②原稿各部分内容、各个校次的校对任务,要分别安排原稿各部分内容、各个校次的校对任务,要分别安排不同的校对人员交叉承担;不同的校对人员交叉承担; ③ ③每一部原稿都要确定一名具有每一部原稿都要确定一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中级以上职称的专职校的专职校对人员作为对人员作为责任校对责任校对,由责任校对担任集体交叉校对的组,由责任校对担任集体交叉校对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并对校对全过程负责。

      织与协调工作,并对校对全过程负责 ((2 2)集体交叉校对的必要性:)集体交叉校对的必要性:①①一些篇幅较大的原稿,由多名校对人员分别承担各一些篇幅较大的原稿,由多名校对人员分别承担各个部分的校对任务,能加快校对速度,缩短校改周期;个部分的校对任务,能加快校对速度,缩短校改周期;② “② “三校一读三校一读””过程分别由不同的校对人员交叉操作,过程分别由不同的校对人员交叉操作,能有效避免由于思维定式所造成的疏漏,提高每一个能有效避免由于思维定式所造成的疏漏,提高每一个校次的质量校次的质量 ((3 3)责任校对的职责)责任校对的职责(责任校对制是从总体上保证校对质量的重要措施)(责任校对制是从总体上保证校对质量的重要措施)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十一条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第十一条规定:““出版社出版社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 ((3 3)责任校对的职责)责任校对的职责:①①负责三校或通读检查,签字付印;负责三校或通读检查,签字付印;②②负责各校次的核红、整理;负责各校次的核红、整理;③③负责作者、编辑校读的组织工作;负责作者、编辑校读的组织工作;④④协助责任编辑解决校对质疑,并将质疑与排疑记录协助责任编辑解决校对质疑,并将质疑与排疑记录存盘;存盘;⑤⑤填写校对质量记录单;填写校对质量记录单;⑥⑥撰写撰写“校对报告书校对报告书”或或“校对小结校对小结”。

      第三节第三节 校对人员的职责校对人员的职责一、校对人员的共同职责一、校对人员的共同职责 1. 1.忠实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消灭一切忠实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消灭一切排版上的错误,包括文字、数字、符号、标点、图表排版上的错误,包括文字、数字、符号、标点、图表以及格式等错误以及格式等错误 2.2.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差错并用铅笔在校样旁边提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差错并用铅笔在校样旁边提出疑问或填写出疑问或填写““原稿疑问单原稿疑问单””,提请编辑部门解决提请编辑部门解决《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 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 1980 1980 二、各校次校对人员的职责二、各校次校对人员的职责 1. 1.初校的职责初校的职责 依据原稿核对校样,完成前述第一个基本职责中的各项任务,依据原稿核对校样,完成前述第一个基本职责中的各项任务,在排版单位在排版单位毛校质量毛校质量达到达到规定标准规定标准(差错率为(差错率为1 1//1000 1000 ))的前的前提下,做到提下,做到灭错率灭错率为为8585%或%或留错率留错率在规定值之内,同时兼顾上在规定值之内,同时兼顾上述第二个基本职责。

      述第二个基本职责 ◆◆规定标准规定标准: :中国印刷公司的行业标准规定允许差错率为中国印刷公司的行业标准规定允许差错率为1 1//1000 ;1000 ; ◆◆灭错率灭错率: :本校次所本校次所消灭的差错与实际差错数消灭的差错与实际差错数之比率之比率; ; ◆◆留错率留错率: :本校次本校次遗留差错数与所校字数遗留差错数与所校字数之比率之比率. .规定值各规定值各地略有不同,地略有不同, 一般在一般在1 1//50005000上下 2.2.二校的职责二校的职责 依据原稿核对校样,完成前述第一个基本职责中的依据原稿核对校样,完成前述第一个基本职责中的各项任务,继续消灭初校遗留的错误,并核对初校所各项任务,继续消灭初校遗留的错误,并核对初校所改是否正确,做到改是否正确,做到灭错率为灭错率为8080%%或留错率在规定值之或留错率在规定值之内,同时兼顾第二个基本职责内,同时兼顾第二个基本职责 3.3.三校的职责三校的职责 依据原稿核对校样,完成前述第一个基本职责中的依据原稿核对校样,完成前述第一个基本职责中的各项任务,消灭初、二校遗留的错误,做到留错率在各项任务,消灭初、二校遗留的错误,做到留错率在规定值之内;同时兼顾第二个基本职责。

      规定值之内;同时兼顾第二个基本职责 ◆◆留错率规定值:留错率规定值:二校一般在二校一般在1/150001/15000上下上下 三校一般在三校一般在1/450001/45000上下上下 4.4.通读的职责通读的职责 通读时要消灭校对过程中所遗留的所有错误,尤其要通读时要消灭校对过程中所遗留的所有错误,尤其要注意隐性的注意隐性的政治性、思想性差错政治性、思想性差错以及以及似是而非的病句似是而非的病句及其及其他他语法错误语法错误,还要注意人名、地名、书刊名、组织机构名,还要注意人名、地名、书刊名、组织机构名等的前后统一等的前后统一 三、责任校对职责三、责任校对职责 P160P160 1.1.参与各校次的校对参与各校次的校对 2. 2.进行文字技术整理进行文字技术整理 3. 3.通读校样通读校样 4. 4.检查校改质量检查校改质量 第四节第四节 文字技术整理文字技术整理一、文字技术整理的意义一、文字技术整理的意义 文字技术整理文字技术整理————简称简称““技术整理技术整理””、、““整理整理””,是指,是指由责由责任校对主要从体例、格式方面检查和整理全书任校对主要从体例、格式方面检查和整理全书( (刊刊) )校样。

      校样 1.1.弥补版式设计人员的疏漏弥补版式设计人员的疏漏 2.2.改正排版造成的差错改正排版造成的差错 3. 3.防止多人校对时产生的不统一防止多人校对时产生的不统一 二、文字技术整理的内容二、文字技术整理的内容1.1.核对相关文字核对相关文字2.2.检查版面格式检查版面格式3.3.处理标题处理标题4.4.检查图片检查图片 5.5.整理表格整理表格 6.6.检查复核校改之处检查复核校改之处 1.1.核对相关文字核对相关文字((1 1)核对)核对封面封面和和版权页版权页,使书名、作者名、出版单位名和,使书名、作者名、出版单位名和出版时间等相关项目保持一致出版时间等相关项目保持一致2 2)根据)根据正文标题正文标题核对核对目录或要目目录或要目,并填写各标题的所在,并填写各标题的所在页码页码每次改版后均须检查页码是否准确每次改版后均须检查页码是否准确3 3)查看)查看书眉书眉或或中缝文字中缝文字是否与篇名、章名、节名等一致是否与篇名、章名、节名等一致 2.2.检查版面格式检查版面格式((1 1)按照发稿单和原稿上的批注,核对校样上正文主体)按照发稿单和原稿上的批注,核对校样上正文主体文字、标题、引文、注文的文字、标题、引文、注文的字型、字体、字级字型、字体、字级等,检查等,检查页页码与书眉码与书眉( (或中缝或中缝) )在版面上的位置和格式在版面上的位置和格式((2 2)检查正文的)检查正文的标题标题体系,使同级标题的题序连续,字体系,使同级标题的题序连续,字体、字级、占行和位置保持一致。

      体、字级、占行和位置保持一致3 3)检查)检查引文、注文引文、注文的格式是否一致,注文的格式是否一致,注文( (包括脚注包括脚注) )的顺序是否与正文中的注码相对应的顺序是否与正文中的注码相对应4 4)通观全部校样,检查版面通观全部校样,检查版面如:如:标题位于末行标题位于末行( (即即““背题背题”) ”) 单字成行单字成行 、单行成面、单行成面超出版心、掩盖了页码的插图和插表超出版心、掩盖了页码的插图和插表篇章页要放在单面上,并注明篇章页要放在单面上,并注明““反白反白”” 3.3.处理标题处理标题 密排题密排题、疏排题疏排题、装饰题装饰题、单行题单行题、多行题多行题((1 1)密排题)密排题 密排题由几个词组或者是包含几个分句的复句组成,密排题由几个词组或者是包含几个分句的复句组成, 字与字之间不加字与字之间不加间空间空 如如““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技术整理:技术整理:①①注意标题的长度一般不能超过版心宽度的注意标题的长度一般不能超过版心宽度的五分之四五分之四,一行排不,一行排不下时可以转行,转行时以不割裂词汇为宜;下时可以转行,转行时以不割裂词汇为宜;②②注意字体、字级是否与原稿标注相符;注意字体、字级是否与原稿标注相符;③③注意整个标题所居的位置是否适中,四周留的空白是否匀称。

      注意整个标题所居的位置是否适中,四周留的空白是否匀称 ((2 2)疏排题)疏排题 疏排题的句式一般很简单,有时只用一个单音词,疏排题的句式一般很简单,有时只用一个单音词,如如““药药””、、 “ “秋秋””等;有时用一个复音词或词组,如等;有时用一个复音词或词组,如““春春桃桃’’’’、、““异国情恋异国情恋””等疏排题的间空:疏排题的间空: 1. 1.两字标题间空两个字距离;两字标题间空两个字距离; 2. 2.三字标题间空一个字;三字标题间空一个字; 3. 3.四字标题间空半个字;四字标题间空半个字; 4. 4.五字以上的标题则不加间空五字以上的标题则不加间空 ((3 3)装饰题)装饰题 装饰题的周围常加花边装饰,多见于文艺类书刊装饰题的周围常加花边装饰,多见于文艺类书刊 技术整理时,应注意花边图形是否一致,有无近似的技术整理时,应注意花边图形是否一致,有无近似的别种花边混入,有无不规范排列等别种花边混入,有无不规范排列等 ((4 4)单行题)单行题 单行题仅有一行主题,无分题与副题标题或左右居中,单行题仅有一行主题,无分题与副题。

      标题或左右居中,或紧靠切口,或横排加线框,或竖排在围框之中,等等或紧靠切口,或横排加线框,或竖排在围框之中,等等 技术整理时要注意原稿批注,并注意字体、字号,技术整理时要注意原稿批注,并注意字体、字号,无杂字加入等无杂字加入等 ((5 5)多行题)多行题 多行题是指两行或两行以上的标题多行题是指两行或两行以上的标题注意:注意: 1. 1.主题与副题的比例;主题与副题的比例; 2. 2.人名、地名、国名不要断开转行;人名、地名、国名不要断开转行; 3. 3.各行标题的行距是否适当;各行标题的行距是否适当; 4. 4.标题末标点符号省略要得当标题末标点符号省略要得当例如例如1 1:: ““日本的水会使人秃头?日本的水会使人秃头?”” ““日本的水会日本的水会 使人秃头?使人秃头?””例如例如2 2::““我不该爱她?我不该爱她?”” ““我不该爱她我不该爱她”” 4.4.检查图片检查图片 ((1 1)以文为主、图为辅的书刊)以文为主、图为辅的书刊 技术整理时要贯彻技术整理时要贯彻““文先图后、图随文走文先图后、图随文走””的原则的原则 ((2 2)图文并重的书刊或以图为主的书刊)图文并重的书刊或以图为主的书刊 技术整理时要注意图与文是否紧密配合,是否被分技术整理时要注意图与文是否紧密配合,是否被分离安排在不同页面上了。

      离安排在不同页面上了 具体做法:具体做法:①①占版心占版心1/41/4或以下的图,除有特殊规定者以外,或以下的图,除有特殊规定者以外, 图旁必须串文图旁必须串文图图9-19-1、、9-29-2图旁串文插图的安放图旁串文插图的安放 ②②占版心占版心1/21/2的图的图 例如:例如:3232开本图书中,图的横行长度超过开本图书中,图的横行长度超过70mm70mm,, 图旁不串文,左右居中排图旁不串文,左右居中排图 ××××××××××××××××××××××× ××××××× ××××××××××× ××××××× ××××× ××××××××××××××××××××××× ××××××× ×××××图1××××× ③③占整面大小或接近整面大小的图占整面大小或接近整面大小的图A: A: 占整面大小或接近整面大小的图,图旁可不串文而占整面大小或接近整面大小的图,图旁可不串文而排说明文字排说明文字图图9-3 9-3 图和图注排在一面上图和图注排在一面上 B: B: 如图占满一面,则图注只能用双如图占满一面,则图注只能用双( (面面) )跨单跨单( (面面) )的办法的办法 排在另一面上,即是排在另一面上,即是图和图注虽不在同一页面上但在同图和图注虽不在同一页面上但在同一个视面上。

      一个视面上图在双码,图注排在单码的下方图在双码,图注排在单码的下方 图在单码,图注排在同一视面图在单码,图注排在同一视面的双码下方;的双码下方;图注上方需加排一根图注上方需加排一根通栏的通栏的横线横线(正线),已表示和上(正线),已表示和上面的文字不连接面的文字不连接 如为横放的跨页,而图注又较多时,也可在如为横放的跨页,而图注又较多时,也可在双码排图,双码排图,单码排图注,单码排图注,以免作插页以免作插页 跨页图是指一个图题下面有几个图,不能拆开,必跨页图是指一个图题下面有几个图,不能拆开,必须分排在须分排在双单两面双单两面上碰到这种情况,不论是竖放跨页上碰到这种情况,不论是竖放跨页或者横放跨页,都必须排成双单码,而且或者横放跨页,都必须排成双单码,而且竖放跨页图的竖放跨页图的图注必须跨页居中排图注必须跨页居中排 ④④跨页图跨页图图图9-7竖放跨页图竖放跨页图 图图9-8 9-8 横放跨页图横放跨页图 5.5.整理表格整理表格 ((1 1)表格转行)表格转行 ①①竖表转栏排竖表转栏排 凡项目较少的表,凡项目较少的表,如果每一项目所占的地如果每一项目所占的地位既不大,而全表却很位既不大,而全表却很长时,为了节省版面和长时,为了节省版面和美观,竖表可以转成二美观,竖表可以转成二栏来排,二栏的中间用栏来排,二栏的中间用双线隔开,转栏后重复双线隔开,转栏后重复排上表头。

      排上表头 ②②横表分段排横表分段排 行少列多的横表可以分段排,即将横表截成两段行少列多的横表可以分段排,即将横表截成两段( (或更或更多多) )上下顺次排,中间用双线隔开,每段均排上栏头上下顺次排,中间用双线隔开,每段均排上栏头 ((2 2)栏头互换)栏头互换 对于列多行少的表格,可以改行列、改列为行,并以对于列多行少的表格,可以改行列、改列为行,并以互换栏头来解决排版问题,反之亦然这样,既可以解决互换栏头来解决排版问题,反之亦然这样,既可以解决排版困难,又可使版面美观排版困难,又可使版面美观 图图9-119-11横栏较多改竖向横栏较多改竖向 图图9-129-12竖栏较多改横向竖栏较多改横向 ((3 3)表格跨面或接排)表格跨面或接排较大的表格需跨两面书页接排时,常采用较大的表格需跨两面书页接排时,常采用“和合表和合表”的排法 “ “和合表和合表”——”——就是从双面跨到单面的表,整个表就是从双面跨到单面的表,整个表在同一个视面上和合表双单面接合处的栏线,一般在同一个视面上和合表双单面接合处的栏线,一般应放在单面应放在单面( (即在后半个表的起首放一根竖的细线即在后半个表的起首放一根竖的细线) )。

      ①①竖放和合表竖放和合表 ②横放接排表横放接排表 横放接排的表横放接排的表( (即在一面上未排完需接排到下一面的横即在一面上未排完需接排到下一面的横放接连的表放接连的表) ),不论从单页码或双页码开始都可但,不论从单页码或双页码开始都可但横放的横放的““和合表和合表””一定要一定要从双页码从双页码开始开始,,骑跨双单码,使阅读者骑跨双单码,使阅读者在在一个视线上一个视线上 A: A: 表中有横线的表,接排表中有横线的表,接排面要加面要加““续表续表””或或““表表×(×(续续)”)”等字样;表末和表首无论在等字样;表末和表首无论在单面或双面,都须加单面或双面,都须加粗横线粗横线 B:B:表中无横线的表,如从双面转到单面,双面的表末和表中无横线的表,如从双面转到单面,双面的表末和单面的表首都可单面的表首都可不排横线不排横线,也,也不加不加““续表续表””字样 C: C: 从从单面转到双面单面转到双面的接排表,则在每面的表首和表末都的接排表,则在每面的表首和表末都必须加必须加粗横线粗横线,在双面接排表的上方加,在双面接排表的上方加““续表续表””字样 各种接排表的各种接排表的表题和表头表题和表头在单面上靠订口起排,在单面上靠订口起排,在双面上靠切口起排。

      在双面上靠切口起排每面都每面都必须排表头必须排表头;如表头;如表头中各栏头编有序号,转面排时可只中各栏头编有序号,转面排时可只重复序号重复序号而略去而略去栏头,以节省空间栏头,以节省空间 6.6.检查复核校改之处检查复核校改之处 复核各校次校对员在校样上的改动复核各校次校对员在校样上的改动复核的范围:复核的范围:((1 1)简化字、异体字、繁体字、异形词、数字、标点符号、量)简化字、异体字、繁体字、异形词、数字、标点符号、量和单位以及校对符号的用法是否规范,有无笔误;汉语拼音和单位以及校对符号的用法是否规范,有无笔误;汉语拼音字母的字体有没有标明;字母的字体有没有标明;((2 2)外文字母是否按规定用印刷体书写并注明外文文种以及大、)外文字母是否按规定用印刷体书写并注明外文文种以及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等;小写,正、斜体,黑、白体等;((3 3)删去一个外文词中间的字母时,有没有标明其前后的字母)删去一个外文词中间的字母时,有没有标明其前后的字母是接排还是分开;是接排还是分开;((4 4)转行分音节是否准确转行分音节是否准确 本文来自网络,请不要使用盗版文档,尊重作者的辛苦劳动,谢谢G我爱朱丹老婆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80Lvdd我爱你ZDLP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