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震百家讲坛.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康震百家讲坛 康震百家讲坛篇(一):百家讲坛欧阳修康震 欧阳修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呢?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老师给我们细细讲解吧! 》》》百家讲坛欧阳修康震视频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二)偏向虎山行 康震: 上一集我们讲到,说欧阳修写了一篇《醉翁亭记》,他不是自己主动跑到滁州去写这个亭记的,是由于被贬去的,他为什么被贬去了呢?是由于有人告他,告他有不正值的关系我们对这件事情,从头到尾假设捋一遍的话就会察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在审理欧阳修这个案子的过程当中,每一个环节,人员的安置,都是用心计划的,这里边断定有一个很大的背景,深藏的背景,像一个黑幕一样我们得把这个黑幕揭开,你才能看到事情的真相 那么关于这个事情的黑幕毕竟是什么呢?这就得从头上说起,你不追踪溯源,道理就讲不明白我们知道在欧阳修做官的时候,是北宋王朝建立已经有七十多年的时间北宋王朝建立之后由于吸取唐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一个最核心的措施是什么呢?就是把天下的兵权、财权、政权都紧紧地握在中央的手中,这样的中央集权带来的好处就是维持政权的稳定统一。
理应供认北宋建立之后由于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好的政策,社会经济是昌盛的,文化教导是昌明的但是凡事有一利就必有一弊,在欧阳修的时代北宋王朝最主要的重大弊端表达在哪儿呢?叫做“三冗两积”什么叫“三冗”呢?就是冗费、冗兵、冗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家财政的支出太大了,几乎每年都是巨大的财政赤字其次,官员太多了,国家大笔的金钱养了浩瀚的官僚体制第三,养的兵太多了由于是冗兵、冗费和冗官,就在官场上形成了一种很不好的习气,得过且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蝇营狗苟、不求进取由于冗费、冗兵、冗官,就带来了“两积”:积贫、积弱这个所谓的积贫是什么呢?是国家每年本来有大量的财政收入,但是由于这些收入都支出到了养兵和养浩瀚的官僚群体的身上,所以整个来讲,老百姓收入很低,老百姓的生活并不丰饶积弱,由于宋代奉行的是什么呢?重在安内,而轻于攘外,所以它的军队战斗力很弱,这就叫积弱这是当时北宋王朝面临的很大的问题,无论是后来的范仲淹推行的改革变法,还是王安石推行的改革变法,主要的就是针对这些弊端 画外音: 欧阳修刚刚走上政坛的时候,正是宋仁宗刚刚亲政的时候宋仁宗赵祯是北宋的第四位君主,他十三岁即位,二十四岁亲政,在位时间长达四十二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宋仁宗亲政后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任命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为右司谏,让范仲淹为朝廷改革出谋划策而此时的欧阳修不过二十七岁,只是一个地方小官他分外仰慕范仲淹这位忧国忧民、直言敢谏的前辈可是当范仲淹新官上任后不久,却收到了欧阳修一封措辞强烈的信件,在信中,欧阳修俨然对范仲淹的政治才能提出质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范仲淹对于朝政的改革,到底引发了怎样的政治地震? 康震: 当时,二十多岁的欧阳修还在洛阳做一个很小的推官,就相当于一个幕僚,就给范仲淹写了一封信,这个信写得很有意思,为什么很有意思呢?他信一开头就说,这个司谏是个小官,七品,真的不大,开宗明义就跟你说这官就不大,不大怎么办呢,他说; “谏官虽卑,与宰相等欧阳修 就是这虽然是一个七品官,但是它跟宰相的职责一样重大为什么呢,由于宰相跟皇上之间磋商朝政,皇上说是的,宰相可以说不是皇上说可以的,宰相可以说不成以由于宰相是要跟皇上探讨朝政,他可以反对皇帝的观法他说谏官怎么样呢,谏官是皇帝说可能的,谏官说不成以皇帝说可以执行的,谏官也可以阻挡由于谏官的职责所系,就是这样所以他认为你虽然是个小小的谏官,但你的职责你的重要性跟宰相一般大。
你想当时范仲淹才刚当谏官没几天,欧阳修笔锋一转接着就说,我看您在这个位置上待了一段时间了,还没有任何的举动,我不禁发生质疑,您到底称不称职?您到底适不适合承担这个职务?您到底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我为什么讲这一块呢,就是你得看他跟范仲淹的关系,不是那种范仲淹提升了、做了官了,就去拍马屁,而是对范仲淹有要求范仲淹比他大十七八岁呢那也就是说在改革朝政这个问题上欧阳修和范仲淹是心心相印的 三年以后,皇上又任命范仲淹做了天章阁待制,这是个什么官?这是个四品官这个官更重要,负责起草诏书,而且是皇帝御用的政治参谋那就是说宋仁宗决心要推行改革变法,要重用范仲淹当时欧阳修做了个什么官呢,欧阳修也提拔了,做馆阁校勘这又是个什么官职啊?咱们说白了,就是负责收集、整理、编纂皇家图书馆的一些重要的书籍和文件我报告大家,欧阳修这个官分外重要,为什么很重要?在宋代最大的两个官是什么官呢,一个是宰相,一个是枢密使宰相负责政务,枢密使负责军务而要做宰相和枢密使,这个人选从哪选呢,一般是从两制里边选所谓两制,一个是翰林学士,一个是中书舍人这两个官都是负责为皇上起草诏书的两制的人选从哪儿选呢?就从这馆阁里边选,就是我方才说的欧阳修所承担的这个职务里边选。
欧阳修自己回忆说,北宋一朝,只要做了宰相和枢密使的,十有八九从两制中出,而两制当中,十有八九都是从哪儿出呢,从馆阁中出听明白了吧?这可是一个高级预备队的位置可是范仲淹做了天章阁待制以后,有一个人就发了慌了,这个人是谁啊?是当朝的宰相吕夷简吕夷简做宰相已经做了十几年了,朝廷上下四处都是他的门生,四处都是他安置的关系那我们方才说了半天,什么冗兵、冗费、冗官的,主要的是要整饬吏治,那范仲淹做了这个官,你首先就得整顿吏治,你怎么整顿吏治?你整顿吏治,你整这个A、整这个B、整这个C的,那个ABC上边的头都是谁呢,都是吕夷简这个老宰相吕夷简对比憷头范仲淹,他看这范仲淹是个杀伐决断、不留情面的人他就给范仲淹安置了一个对比忙的活,省得他四处老想着改革朝政,这官还挺重要,开封府的知府,由于什么呢,开封府知府这是一个很概括的官职,每天都得处理大量的行政事务,你忙死了,你就没工夫再改革朝政了可他没想到范仲淹是个才能超强的人,做了这个开封府知府,把府内的事务处理得是井井有条,一点都不延误斟酌改革朝政的事 换句话说,在当时的朝廷里头,改革派的首领就是范仲淹,保守派的首领就是宰相吕夷简范仲淹那可是个敢想敢做的人,你猜他干了个什么事,他画了一张图,这张图的名字叫《百官图》,他拿着这个图就找皇上,当着吕夷简的面就分析这张图里边的人,说这个人是按正常程序升的官,这个人是非正常秩序上来的,那个人是托了某某关系上来的,还有一个人是行了贿赂上来的,一一地指出这些官员怎么样进入到朝廷里边来的。
范仲淹就跟皇上说,任用天下官员理应以公为原那么,不理应以私为原那么我给皇上提个建议,只要任用官员的时候,理应由皇帝亲自参与,你理应知情,你不理应把全体的人事任免的权力全部交给宰相,这是不对的,这是会出大问题的这个话就彻底激怒了吕夷简,他本人和他底下的徒子徒孙们就开头攻击范仲淹,范仲淹也毫不留情,反攻击吕夷简和他的门徒,斗争分外地强烈 画外音: 范仲淹在官场上,向来以耿介刚正、忠直敢言、不畏权贵而有名,他因此得罪了不少的官员,也曾屡屡被贬官,这次他主持改革朝政,将要面临更加严重的问题,一方面,他受宋仁宗的嘱托,不畏权贵,勇于改革一方面又将得罪深受宋仁宗器重的老宰相吕夷简最终的结果令人痛心,宋仁宗为了维护政治局面的总体稳定,一再权衡,不得不以“私结朋党、离间君臣、越职言事”的莫须有罪名,将范仲淹贬出京城,并且严令百官不得再探讨此事,改革派与保守派的第一个回合斗争以保守派的告成而告终那么,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欧阳修,莫非也会选择沉静吗?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