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课 吹响新时代的号角1.doc
22页《吹响新时代的号角》教学设计(河北人民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8课)路北区韩城镇中 吴志悦一、课程标准及解读2001版课标: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知道”“复述”属于识记层次);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认识”属于理解层次,需要结合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补充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相关史料,使学生认识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影响2011年版课标: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修订后的课标增添了莎士比亚的戏剧,“知道”属于识记层次)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理解”属于理解层次,并重点强调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较之前提高了要求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属于理解层次,修订后的课标增添了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强调通过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需要补充结合相关史料进行分析二、教材内容分析1.本课的知识结构本课属于《资本主义的兴起》的第一课,主要介绍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14-16世纪的欧洲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阶段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需要新的思想文化冲破教会的桎梏,于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
而新航路的开辟,为促进世界各大洲间的联系,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地理方面的便利,是推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条件2.本课知识结构整合文艺复兴代表人物:达芬奇、但丁、莎士比亚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兴起的根源: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影响: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准备新航路的开辟航海家: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原因和条件:对欧洲:影响: 对亚洲、非洲、美洲:对世界:三、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目标达成的对象是九年级学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与思维发展特点而设计的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乐于发表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并渴望被肯定,具备一定的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但学生仍以感性思维为主,对知识的了解缺乏整体性、完整性,综合分析与辩证思维能力仍有欠缺,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点拨一些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进而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认识理解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通过自学课文,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锻炼自学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学生能够了解文艺复兴的意义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锻炼论从史出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搜集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收集史料的能力2)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课上展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利用相关史料,分组讨论学生能够分析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锻炼论从史出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4)利用课本P41小字内容和相关史料图片,学生能够锻炼归纳概括的能力5)结合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讲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锻炼读图与表述历史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学生能够感受这些作品的反神学、反封建的精神,从而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学生能感知这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伟大斗争,促进了各国的交流,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同时航海家身上所体现的不怕困难,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实质,哥伦布的主要活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难点:人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教法:讲解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史料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阅读理解、分组讨论、史料分析、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七、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2016唐山世园会国际园“意大利园”的相关图片教师活动:今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唐山成功举办,独特美丽的意大利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意大利馆内悬挂着几幅世界名画的图片,特别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让游人流连驻足,不忍离去可是,许多人在这只是欣赏了这幅画艺术的美,而不了解这幅画蕴含着的欧洲那段弃旧迎新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蒙娜丽莎神秘的面纱,走进这段历史,学习第8课《吹响新时代的号角》出示课题(第8课 吹响新时代的号角)(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发生在身边的重大事件入手,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以此导入新课2.总述:解释“新时代”教师解释过渡:所谓新时代,指14-16世纪,欧洲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阶段,这一时期被称为“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被发现指文艺复兴,“世界”被发现指新航路的开辟今天就让我们进行一次“发现”之旅设计意图:解释“新时代”,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所处的历史阶段,抓住主要特征。
新课学习(一)文艺复兴教师活动:首先我们学习“人”被发现的时代——文艺复兴,我们将进行三个环节的学习(多媒体展示)设计意图:文艺复兴距离现在较远,尤其是中世纪的欧洲,学生对其了解甚少,因此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把课本知识整合,由易到难的解决问题,让学生逐渐走进久远的历史教师活动:首先我们走进巨人——感悟风采1. 多媒体展示:达芬奇、《蒙娜丽莎》图1 图2 教师活动:达芬奇(图1)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蒙娜丽莎》(图2)是达芬奇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一幅作品,大家观察右边这幅画,首先你发现了这幅画画的是什么?预设学生行为:这幅画画的是一个人教师活动:你看到这人,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预设学生行为:我觉得她很美,我看到的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又想到一首歌《蒙娜丽莎的眼泪》教师活动:你的发现与中国著名的作家傅雷的发现是一样的,傅雷曾这样评价: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你快乐吗?她的嘴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这幅画给我们的共同感觉是: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2.多媒体展示:《最后的晚餐》图3教师活动:《最后的晚餐》(图3)与《蒙娜丽莎》齐名,不同的是《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壁画,它是以宗教人物为背景,表现的是耶稣被捕前与他的十二门徒共进晚餐的情景。
在餐桌上,耶稣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达芬奇的画就定格在这一瞬间大家观察一下,画中人物与真实的人有相同之处吗?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学生行为:画中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有许多相通之处,就像芸芸众生,各不相同我看到画中的十三人容貌不同,穿着打扮不同,表情不同,手势不同教师活动:你能从这些人中找到出卖耶稣的人吗?怎么判断出来的?预设学生行为:我认为左边数第五个人出卖耶稣,他手里握着钱袋,这是出卖耶稣得到的好处,并且身体做出向后退的姿势,眼睛望着耶稣,这很明显是害怕、心虚的反应教师活动:《最后的晚餐》虽然是一幅宗教画,但画中十三人表情各异,生动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情绪,表达了活生生的人的形象教师活动:通过我们刚才的观察,大家发现这两幅画的共同之处了吗?达芬奇想通过这两幅画表达什么思想?预设学生行为:这两幅画的共同之处是都画了人,向世人表达对人的重视教师活动:我们把这两幅画表达的思想概括为“人文主义” ,它强调以人为中心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寻找两幅画的共同之处,初步理解人文主义,逐步解决本课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活动:文艺复兴时期除了达芬奇的作品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人和作品?他们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的?请同学们看书38-40页并结合你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
3.多媒体展示:但丁与《神曲》图4 图5预设学生行为:但丁(图4)出身于意大利,是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以长诗的形式创作了《神曲》(图5),分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但丁以梦幻的形式游历了地狱、炼狱、天堂,在地狱中他见到了他憎恨的教皇,在炼狱中见到的灵魂,是罪孽较轻的,经过烈火的焚烧,改邪归正,可以进入天堂,天堂庄严光辉,充满欢乐和爱,但丁认为天堂是人类最理想的境界教师活动:《神曲》的核心是反对封建神学的权威,体现了人的追求因此恩格斯称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4.多媒体展示:莎士比亚及作品图6预设学生行为:莎士比亚(图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世界著名的喜剧大师他没上过大学,但他才华横溢成就非凡,名扬天下他一生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被喻为四大悲剧的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除此之外,还有《亨利四十》《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教师活动:莎翁的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文艺复兴的内涵,体现了当时人类的思考。
教师活动:我们看莎士比亚的其中一个作品《哈姆雷特》(出示图片7),其中有这样一段话生读)图7教师活动:它表达了一种思想,高度赞扬了谁的作用?预设学生行为:它赞扬了人的作用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课下收集资料,整理成段,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搜集整理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潜移默化的理解文艺复兴的内涵,也为解决下一问题做好铺垫教师行为:刚才我们感受了文艺复兴时期这些伟大人物的风采,达芬奇《蒙娜丽莎》:绘画选材以人为中心,但丁《神曲》:率先批判教会,不满教会控制,歌颂现实生活,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这些作品都在传达一种精神,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图8)图8预设学生行为:人文主义教师活动:你能根据我们对作品的了解,解释人文主义的含义吗?预设学生行为: 人文主义,即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力量人的价值,宣扬个性解放,尊重人,爱人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层层设问,由易到难的解决问题,然后把这一时期的作品的共同之处找出,从而解释人文主义的含义,解决本课难点教师活动: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提倡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我们追根溯源,回到中世纪的欧洲。
多媒体展示:《安东尼·奥索》、《中世纪的圣母像》图9 图10教师活动:观察两幅图(图9、图10),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学生行为:图中的人物呆板、没有生气、面无表情,不像现实生活中的人教师活动:为什么中世纪欧洲的绘画会呈现如此的情景?(多媒体展示图11) 图11教师活动:中世纪的欧洲谁占统治地位,人有地位吗?预设学生行为:神统治着一切,人是神的附属设计意图:学生对中世纪的欧洲了解甚少,以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的形式补充,与之前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作对比,学生能直观形象的感知历史,从而了解文艺复兴发生的历史原因教师活动:封建神学统治下的欧洲是黑暗的,人是没有地位的而《蒙娜丽莎》这幅画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带着人的气息,体现了人的呼唤,是什么促使意大利人发出人性的呼唤?(多媒体展示图12)《地中海世界》地图、《繁荣的佛罗伦萨》图12教师活动:14世纪前后,意大利工商业发达,并出现了一些发达的商业城市,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