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辽宋夏金元史-2022年高考历史系统复习资料(新教材适用).pdf

31页
  • 卖家[上传人]:奇异
  • 文档编号:449663433
  • 上传时间:2024-04-1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90M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高考历史系统复习资料(新教材适用)(新教材、新高考、新试卷)长沙市湘军高级中学 陈海燕注1:中国古代史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先秦史: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总体特征】原始社会的出现、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与鼎盛;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社会制度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1、原始社会阶段(距 今170万年-公元前207()年):(1)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2)以公元前1万年为界,分为旧石器时 代(打制石器):代表人类有元谋人(1 8 0 万年前)、蓝田人(8 0万年前)、北 京 人(2 0-7 0 万年前);新石器时 代(磨制石器):代表人类有山顶洞人等3)一般情况下,旧石器晚期,开始进入母系氏族社会,主要遗址有: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新石器晚期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主要遗址有:辽河红山文化、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浙江良渚文化2、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0年):(1)政治上:大禹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夏朝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商朝内外服制度强化了奴隶制国家机器;西周确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以奴隶制经济井田制为经济基础的分封制。

      2)经济上: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典型的“青铜时代(3)文化上:出现较为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周朝出现“敬天保民”朴素的民本思想4)民族关系上:通过分封制,民族融合进程加快3、封建社会的形成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政治上:春秋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崩溃,政出诸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加速了国家统一,各国通过变法运动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政出卿门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生产力得到发展,加快了奴隶制经济基础(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商鞅变法,通过法律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主要特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出现重农抑商的思想3)文化上:科技成就,世界领先;老子的道家、孔子的儒家等哲学思想流派纷呈,出现中国思想界第一次民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文学艺术,诗经、楚辞等百花竞艳5)民族关系上:各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了以华夏族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基础专题二:秦汉史【总体特征】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社会从分裂割据到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大一统”封建社会的确立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 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确立,在西汉时得到巩固,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还出现了汉武帝时代、光武中兴。

      2)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但封建土地私有制导致封建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地兼并严重,东汉末年出现豪强割据局面;同时,君主专制导致宦官和外戚干政,使东汉走向衰落3)民族关系上:秦汉王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加强了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基础.(4)文化上: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儒家思想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明(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融入中国文化;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且有气势恢弘的特点5)对外关系上:汉武帝时陆上和海上两条丝蛆 路 的 开辟,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格局初步形成,欧亚几个文明地区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专题三:从三国至隋唐五代史【总体特征】封建国家的分裂、扩大,五胡内迁、魏孝文帝改革等使民族关系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1、封建国家的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 元 589年)(1)政治上:国家长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战乱频繁;南北政权对峙;门阀士族政治特色鲜明。

      2)经济上: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3)文化上:儒学衰落但仍占据主导地位,佛教、道教兴起,魏晋三教融合隋朝三教合一唐朝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科技成就世界领先4)民族关系上:五胡内迁,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民族杂居,民族政权对峙;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5)对外关系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22、封建社会的繁荣-隋 唐 时 期(公元581年-公 元 907年)(1)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 和 开元盛世”;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地方设节度使,后引发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唐朝由盛转衰2)经济上: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两税法的实施,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出现全面兴盛的局面,重要工商业城市遍布南北,长安和洛阳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文化上:全面繁荣,兼收并蓄(广泛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成果),世界领先,影响深远(“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

      4)民族关系上:中央王朝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以及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边疆的开发,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5)对外关系上: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对外政策开明,中外人员外来、经贸交往和文化交流频繁,推动了以汉字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的形成3、民族融合的加强-五代时期(公元907年-公 元 960年)政权并立、后周世宗柴荣时期经济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民族关系进一步加强专题四:宋元史【总体特征】封建经继续发展并达到顶峰、经济中心南移完成;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出现新的民族,回族1、封建社会的鼎盛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1)政治上:从分裂割据、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对峙再到全国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北宋宋太祖改革,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强干弱枝”、导致“积贫积弱”;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势力大大发展,蒙古族最终统一全国,建立元朝,实行了行省制2)经济上:北宋的汴京和南宋的临安都是当时的大都市;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南宋时南方已经成为全国经济中心;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进一步扩展,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加快;商业打破“市”“坊”界限和时间界限,北宋时开始使用“交子”(纸币),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商税成为主要财政来源。

      3)文化上:主流思想是理 学;教育发达,书院兴盛;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以及火药为代表,四大发明大大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宋词繁荣、元曲兴盛,少数民族也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山水画和花鸟画成就很高,书法艺术的造诣也很高4)民族关系上:民族政权并立,既有战争又有和平,但友好交往依然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如宋夏边境之间的“互市”和宋辽边境之间的“罹场”等;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在元朝时又一次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出现回族3(5)对外关系上:北方地区对外陆路贸易受阻,到元朝时陆上丝绸之路重新繁荣,大都和泉州成为世界闻名的商业大都市;南方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外海外贸易比较发达专题五:明 清 史(鸦片战争前)【总体特征】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是封建制度的衰落1、封建社会的衰落明清时期(1368-1840)(1)政治上:明废除丞相、设内阁使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空前加强,清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主义制度达到顶峰,封建主义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并且日益僵化、腐朽、反动,对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反映出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2)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达到顶峰;出现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出现著名的商帮晋商和徽商,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农业上出现外来新物种、手工业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得以产生并有缓慢发展。

      3)文化上:承古萌新是明清文化的总体特点,表现在:古典文化和科技进入总结 阶 段(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官方编纂大型图书);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 生;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昆曲流行后形成京剧;“西学东渐”局面形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4)民族关系上:明清政府注意发展民族之间的往来,平定了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幅员辽阔的版图最终确定,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清朝基本定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5)对外关系上:由活跃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逐渐转向壁锁国;边疆危机加剧,葡萄牙和西班牙、荷兰先后入侵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如中俄雅克萨之战、签 订 尼布楚条约,郑成功收复台湾,康名时设台湾府专题四:辽宋夏金元史一、破教材,找方法旧教材所属章节包含子目录新教材所属章节包含子目录4必修一第3 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部分)、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部分、必修三第3 课 宋明理学第一部分必修一第3 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部分)、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部分、必修三第3 课 宋明理学(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 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 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第 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第 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东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辽与西夏、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科技、少数民族文字1.本专题历史进行了大量的扩充,不仅完善了历史脉络、补充了文化方面相关的历史,还补充了关于民族政权的相关知识。

      2.老教材、新高考应该注意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把握论从史出的观念,做好史料实证方面的练习,防止高考中把补充的知识点作为材料让学生解答二、破课标,抓重点备注:2020年起无考试大纲2011年课程标准(适用到2019年)2019年考试大纲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课程标准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事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部分)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部分)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部分)3 宋明理学部分)1.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三、破真题,找规律(一)2017-2021年全国卷(及部分省市)高考真题1.(2021年浙江卷)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

      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5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 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2.(20 21 年湖南卷)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 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 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3.(20 21 年广东卷)1 28 9 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4.(20 21 年全国甲卷)宋代盛行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