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3.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共19张PPT).pptx
19页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R九年级上册,新课导入,导入课题,前面我们学习平移、对称变换时,把图形放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得到了平移、对称变换的点的坐标特征,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1)能说出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 (2)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已知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的坐标特征.,应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作图.,推进新课,知识点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在右图的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已知点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 A(4,0),B(0,-3),C(2,1),D(-1,2),E(-3,-4).,填 表:,A(-4,0),B(0,3),C(-2,-1),D(1,-2),E(3,4),思考:通过填表,你有什么发现?,根据上表,一般地,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强化训练:,下列各点中哪两个点关于原点O对称? a(-5,0),b(0,2),c(2,-1),D(2,0), E(0,5),F(-2,1),G(-2,-1).,解:c、F关于原点O对称.,已知点a(m-1,2),b(-3,n+1)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则m=_,n=_.,4,-3,知识点2,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作图,例2 如图所示,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作出与ABC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点P(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因此ABC的三个顶点A(-4,1),B(-1,-1),C(-3, 2)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4,-1),B(1,1),C(3,-2),依次连接AB,BC,CA,就可得到与ABC关于原点对称的ABC.,A,B,C,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作给定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的一般步骤是什么?,a.先找出给定图形上有代表性的点; b.作这些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c.将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到给定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已知如图,ABC与DEF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A(-1,2),C(-1,1),E(4,-3),则B、D、F的坐标分别为B(_),D(_),F(_).,-4,3,1,-2,1,-1,随堂演练,1.点P(-3,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_ . 2.若P(5-2a,6)与Q(3,5b)关于原点对称,则a=_, b=_. 3.将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某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以-1,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是( ) A.关于x轴对称 B.关于y轴对称 C.关于原点对称 D.无法确定,(3,-1),4,C,4.已知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恰为原点O,且点A的坐标为(2, -3),则点C的坐标为( ) A.(-2,3) B.(-2,-3) C.(2,3) D.(-3,2) 5.已知点P(-1,m2+1)与点Q关于原点对称,则点Q一定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A,D,6.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如果以MN所在的直线为y轴,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a点与b点关于原点对称,则此时c点的坐标为( ) A.(1,3) B.(2,-1) C.(2,1) D.(3,1),B,7.如图,DEF是由ABC经过某种变换得到的图形,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分别是对应点,观察点与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解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的坐标,并说说对应点的坐标有哪些特征; (2)若点P(a+3,4-b)与点Q(2a,2b-3)也是通过上述变换得到的对应点,求a、b的值,解:(1)A(2,3),D(-2,-3),B(1,2),E(-1,-2),C(3,1), F(-3,-1),对应点的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2)点P(a+3,4-b)与点Q(2a,2b-3)关于原点对称. a+3=-2a,4-b=3-2b. a=-1,b=-1.,课堂小结,点P(x,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课后作业,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教学反思,在探究新知过程中,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经历观察、试验、猜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阐述自己的观点,归纳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知识.教学过程中,强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比较特征.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师生互动较为充分,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获取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