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
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始得西山宴游记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汇 4.学会翻译文言文 重点难点: 1.重点: (1)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学会翻译文言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惴栗(zhuì lì) 榛莽(zhēn) 衽席(rèn) 灏气(hào) 颓然(tuí) 冥合(míng) 2.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者简介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
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受到残酷迫害,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马;十年之后,又改任为柳 州刺史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谪、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2.解题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要读得流畅,读出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字词解释 (1)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初游宴,安逸,快乐游,游览记,文体的一种 (2)余自为僇人:僇(lù)人,受刑的人,罪人僇,通“戮”这里是遭到贬谪的意思 (3)居是州:居,住是州,指永州 (4)恒惴栗:恒,常常惴栗,忧惧的样子 (5)其隙也:隙,空闲的时候 (6)则施施而行:施施(yì),缓慢行走的样子 (7)漫漫南游: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 (8)日与其徒上高山:日,每日其,自己的徒,同伴 (9)穷回溪:穷,尽,穷尽回溪,弯曲的小河 (10)幽泉怪石:幽泉,幽深的泉水怪石,奇异的石头 (11)无远不到:意思是,只要风景好,不管多远的地方都去 (12)到则披草而坐:披草,拨开草披,拨开 (13)醉则更相枕以卧:更,更换交替相枕,互相紧靠着 (14)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想到那里,梦中也就到了那里趣,通“趋”,往 (15)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异态,奇异的形态 (16)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尝怪特,奇怪、特别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翻译。
(1) 始指异之:指异,指点而称奇 (2) 缘染溪:缘,沿着 (3) 斫榛莽:斫(zhuó),砍榛(zhēn)莽,杂乱丛生的草水 (4) 焚茅筏:焚,烧茅筏(fá),茅草之类筏,草叶众多的样子 (5) 箕踞而邀:箕踞(jījù),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岔开,成簸箕状遨,游赏 (6) 则凡数州之土壤:土壤,土地 (7) 皆在衽席之下: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 (8) 岈(xiā)然洼然:山谷深幽的样子,溪谷低洼的样子 (9) 若垤若穴:垤(dié),蚁垤,蚂蚁洞外的小土堆 (10) 尺寸千里:看上去只有尺寸的大小远近,而实际上有千里的大小远近 (11) 攒蹙累积:攒(cuán),聚集蹙(cù),缩小累积,重叠积压 (12) 莫得遁隐:遁隐,隐藏不见 (13) 萦青缭白:青山和绿水萦绕在一起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14) 外与天际:际,连接、结合天际,天边 (15) 四望如一:向四面环顾,看到的情景都一样 (16)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这样以后,指看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特立,高出一般的立在那里 (17) 不与培塿为类:培塿(pǒu lǒu):大小坟冢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小土丘。
(18)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广大的样子灏(hào)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灏,水势大涯,边际,极限 (19)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究:洋洋,得意的样子造物者,即天地、自然 (20) 引觞满酌:引觞(shāng),拿起酒杯引,拿起 (21) 颓然就醉: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就,接近22) 心凝形释:凝,凝结,停止了思维活动释,消散 (23) 与万化冥合:万化,万物冥合,融化其中,浑然一体 (24)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从前未始,未尝 (25) 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从现在 (26) 故为之文以志:为,写志,记,记叙 4.请学生整篇翻译 四 词语小结 (1)古今异义 ①未始 古义 未尝,从来没有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义 没开始 ②累积 古义 重叠、积压 攒蹙累积今义 积累 ③然后古义 这样以后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今义 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④于是 古义 从此,从这时 游于是乎始今义 连词,表示后事紧接着前一事 ⑤更 古义 ,动词,更换交替 醉则更相枕以卧今义 程度副词,更加 ⑥披 古义 拨,拨开。
到则披草而坐今义 覆盖在肩背上 ⑦就 古义 接近 颓然就醉今义 就是 ⑧向 古义 从前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今义 朝 ⑨志 古义 记 故为之文以志今义 志气、志向 ⑩是 古义 代词,这 是岁元和四年也今义 判断动词 (2)一词多义 ①异A称奇 始指异之B独特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②特A特别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B超出一般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③为A成为 自余为僇人B作,写 故为之文以志 ○4则A连词 就 醉则更相枕以卧 B 转折连词 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动词 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名词 模范 榜样 以身作则 ○5 与A 动词 连接 外与天际 B 介词 和 悠悠乎与颢气俱 C 连词 和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6其 A代词 我的 日与其徒上高山 B代词 那些 其高下之势 C 代词 它的 而莫得其涯 D 表反问的语气助词 其如土石何? E 代词 这种 专其利三世矣! ○7 而 A 连词 表修饰 则施施而行 B 连词 表转折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 连词 表承接 卧而梦 D 连词 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E连词 表并列 蟹六跪而二螯 F连词 才 穷山之高而止 (3)通假字: ①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②趣,通“趋”,往,到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4)词类活用: ○1 箕踞而邀 名词作状语 像簸箕一样 ○2日与其徒上高山 名词作状语 每天 (5)文言句式 ○1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句 “志”后省宾语 ○2是岁,元和四年也 判断句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 ○4皆我有也 被动句 “我有”即“为我所有” 《始得西山宴游记》字词整理 一、通假字 ①自余为僇人: 通“戮”,刑辱 ②梦亦同趣: 通“趋”,往,到 二、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 : 名作状,每天 (2)穷回溪 : 形作动,走到尽头 (3)卧而梦: 名词作动词,做梦 (4)始指异之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5)穷山之高而止: 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 (6)箕踞而遨: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7)萦青绕白 :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文章 (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三、古今异义 (1)漫漫而游 :没有目的,任意地 (2)无远不到 :无论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凡是这个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这样以后 (5)颓然就醉 :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 (6)游于是乎始 :从此 (7)攒蹙累积:层层堆积 《始得西山宴游记》逐字翻译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 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 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极:到) 觉而起,起而归 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了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