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教学之我见.doc
5页古诗教学之我见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和谐、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吟唱古今诗中的画面美、情感美、意境美,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学习古诗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同时也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其审美能力,不断塑造其人格魅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愉悦学生的心灵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在古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读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许多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画家古诗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1.教师作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在教学《渔歌子》一诗中,我将一幅垂钓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
将诗与画巧妙结合, 渔夫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全诗色彩明丽,生动地表现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2.利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画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对六月西湖荷风送爽、荷叶接天、荷花映日、红绿相间、美不胜收的景致作了极力渲染和描写,表达了内心抑制不住的赞叹之情教学中,我在课堂上给学生用投影展示了一幅大写意的国画:十里荷香,画面色彩淡雅渲染,虚实相衬,在诗画的对照中,引导学生心灵奔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二、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美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在教学过程中,我常这样做:1.从作者展开一篇诗作是诗人在某个特定的时空情绪的宣泄,而诗人情感的河流前后绵延,终其一生苏轼在人生各个阶段写给弟弟苏辙的诗无不体现他与弟弟之间的兄弟情深因此,古诗教学中,可以抓住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相关诗作,凸现诗歌的情感基调教学陆游的诗作《示儿》,我将陆游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数首相关诗篇一一引导学生诵读,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尽管诗句内容学生不能逐一细致入微的领悟,但诗句中蕴涵的强烈的忧民爱国的情感,高亢激昂的基调深深感染了学生的心灵,在一遍遍诵读中,诗人“长夜不眠”的爱国形象在学生眼前高大起来,与诗人内心深层情感的碰撞,让学生尤为投入,直至心潮澎湃,情感激荡,无法平息。
不管是从作者出发还是从主题出发,起着精读一首,解读一组的作用2.由景引情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人谛听鸟啼,回忆风雨,猜想落花,把爱春和惜春深情,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的,再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3.由读引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因此,必须加强朗读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入情所以,我教古诗,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品味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如学习《咏柳》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要求学生反复颂读,把热爱春天的感情读出来,读着,读着,我惊喜地发现学生愉悦、向上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这时,再学古诗,学生较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新柳,便能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学完全诗后,我再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此刻,学生声情并茂、摇头晃脑,……看着他们的表情,似乎陶醉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中,在美好的春光里神游遐想读后,心中禁不住勃发出一股对春天无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于是,纷纷发言:“啊!春天,我爱你!”“我要为贺知章的《咏柳》配幅美丽的图画学生的发言表明,他们已深深体会到了诗中的情感美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方肯罢休三、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
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领悟到了“问”字所蕴含的意境美总之,祖国文化渊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更应传授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技巧,激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也才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举一反三的奇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