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教案.doc
5页7.3《维护消费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消费者的权利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懂得自己的消费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大胆地维权,并能运用各种方法,包括行政的、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认识到消费者首先应该知法、懂法,提高自己的素质,才可能增强消费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六个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就应该运用法律手段,通过各种法定的渠道和途径,维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展示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并勇于同经济领域内的违法活动做斗争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应当享有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但是却对国家究竟在哪些方面对消费者的权利作了规定和给予保护并不了解,所以也就不懂得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学生有必要了解相关法律知识首先在消费时,要有消费者权利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其次,当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知道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
四、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重点:消费者的基本权利 难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五、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二课时: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六、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消费大观,导入新课(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从小到现在有没有哪个同学不曾到过商店买过东西的吗?在这一过程中你的身份是什么?(从中引导学生认识“消费者”的概念)二、侵权曝光师(过渡提问):消费者(顾客)=上帝?播放的特别购物经历(flash)(简介:因超市虚假广告“买一送一”的诱导,购买了彩电购买之后才知道“买一送一”的真正意思是买一台彩电就将这台购买的彩电送回家师接着问):你听说过或见到过哪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呢? (学生畅所欲言,罗列生活中一系列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例,可能有:豆腐渣工程、黑心棉、注水肉、黑心月饼、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娃娃”、高压锅爆炸、劣质啤酒瓶爆炸伤人事故、“苏丹红”事件——将用于工业的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可致癌、高露洁牙膏含有致癌成分、浸过硫磺的毒姜——电视新闻报道过…… 三、合作探究,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师提问:1.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是什么?(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我国消费者主要享有哪些权利? (消费者主要享有六项权利。
①安全保障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②知悉真情权:(知情权)知悉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主要成份、生产日期、使用方法、售后服务等有关情况——“明明白白消费” ③自主选择权:拒绝更换商品或服务、搭售商品或服务 ④公平交易权:拒绝退货、短斤少两、强买强卖 ⑤依法求偿权 ⑥维护尊严权四、学以致用“情境研讨”(课本P64),小组讨论: 上述情景中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你还知道消费者还有哪些合法权益? 图一: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受到了损害 图二: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受到了损害 图三: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受到了损害 图四:消费者的维护尊严权受到了损害 第二课时: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主要途径 一、 案情回顾,导入新课的购物经历提问:商家侵犯的什么权利?因虚假广告而上当受骗的可能会有哪些做法?其中采取的不正当的做法分别会导致什么后果?二、探究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主要途径1.消费者应具备维权意识: (1)要注意避免在消费时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害;(2)要注意商品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计量是否准确 2.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寻求解决的途径: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委员会调解;③向有关部门申诉;④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 “情境研讨”(课本P64),小组讨论: 应当怎样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小结)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途径(附情境研讨答案):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②请求消费者委员会调解; ③向有关部门申诉;④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外, 还可以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这是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托12315,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调解消费者权益纠纷,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经济违法行为,监督管理市场和行政执法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消费维权,营造安全公平的消费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件 四、“角色扮演”(课本P65) 同桌交流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吴该不该买书贩的书?为什么他买的书退不成?(不该因为他贪一时的便宜,购买质量有问题的商品,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他购买的书很难退得成) (2)如果你是小吴,你该怎么做?(①小吴消费时,要有消费者的权利意识和注意消费过程的维权意识,不能贪一时的便宜,忽视了商品的质量,还有注意索取、保留发票或其他有效证据 ②当自己的消费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应拿起法律武器,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委员会调解;向有关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实践探究材料: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主题是“消费和谐”,围绕这一主题,各地消费协会在“38226;15”前后开展了宣传、维权活动为配合“38226;15”宣传活动,某中学的普法活动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上街头进行一次法律咨询、宣传,解答消费者的有关问题假如你是该小组的一员,请你参与本次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 2.某市民:“前天,我到某商店购买了一件名牌服装,后来经人鉴定是假冒产品,我该怎么办?”请你予以解答 3.请你就消费者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进行友情提示 参考答案:1.宣传标语: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②“增强消费意识,维护合法权益” 2.应理直气壮地向销售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如发生消费争议,可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要求调换或退货;如果协商不成,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或向有关部门申诉;如果调解、申诉也不成,可向仲裁机构仲裁,甚至向司法部门提起法律诉讼 3.①消费者依法享有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维护尊严权等;②消费者购物时应做到:一是尽量到信誉好的大型商场、超市购物;二是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打折销售的劣质商品;三是确认商品标识是否完整(价格、产地、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产品等级、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等);四是索要信誉卡和购物发票。
③当合法权益受损时,要通过正当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六、做练习“材料透视”(课本P68):“可以这样维权吗?” 小组讨论:如何看待“李刚打假”这一社会现象? 教师归纳:同学们,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应当依法进行维权,案例中李刚作为消费者具有消费者权利意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他的维权方式是不可取的我认为李刚应向消费者委员会投诉,或将此事在新闻媒体曝光,这样才能让更多消费者的权益不会受到损害,才能真正达到“打假”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