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试题(答案不全).docx
3页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试题选择题1. 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 ”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2.开元末年以后,造成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唐朝出现外重内轻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权力过大B.朝中大臣权力膨胀C.地方州县权力过大D.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3. “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 )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C.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D.民族间交融进一步发展4.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是(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黄巢起义5.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 )A.李渊、黄巢 B.李世民、朱温 C.李渊、朱温 D.李世民、黄巢6.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下列人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A.张角 B.黄巢 C.安禄山 D.史思明7.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道:“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盘庚迁殷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黄巾起义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名句黄巢领导的这次起义( )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平定了安史之乱C.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9.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其中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先后出现在( )A.海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10.“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三国时期 D.五代十国11.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地增长统一的因素包括( )①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②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 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④人民对统一的渴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2.唐朝灭亡后,并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王朝,而是经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 A.没有出现乱世英雄 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唐朝后期经济崩溃,无力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国 D.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 非选择题13.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与政治制度篇】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经济发展篇】材料二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栽舟,亦能覆舟2)从材料二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材料三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唐太宗贞观23年(649年)约1900唐玄宗开元14年(726年)约4142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532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约5291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约1699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 (3)根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开创盛世篇】材料四唐玄宗统治初期,曾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华物品唐玄宗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颇有作为,他能够任用贤能,进行一些改革如任用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这些人都是有名的忠臣在唐玄宗统治期内,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4)材料四中描写的是哪一盛世景象?请列举一条唐玄宗的改革措施走向衰亡篇】材料五公元755年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5)材料五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第 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