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昼夜长短变化.doc
5页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3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 2.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3.了解地球上五带的名称和划分依据 过程与方法 板图法、小组讨论法、讲解法理解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身边发现地理现象并探究地理现象成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法】板图法、小组讨论法、讲解法、归纳法、自学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夜弧的长表示夜长昼弧的长表示昼长 1. 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 2. 提问:结合生活实践,说明北京冬、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分析说明在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 3. 讲解:光照图①侧视图昼长夜短昼短夜长②昼长极地图夜短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 ①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相等;②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随纬度升高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北极附近有极昼,夏至日时,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长;极昼范围最大,到达极圈南半球反之③冬半年(秋分→冬至→次年春分):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随纬度升高夜越来越长,昼越来越短,北极附近有极夜,冬至日时,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短;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
南半球反之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是: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单位:小时),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白昼的小时数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方法是:昼长=2×(12-日出时间)或昼长=2×(日落时间-12)因为地方时正午12时总是会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等份(如下图所示)也可以利用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即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③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如北纬40°的地区昼长是15时,那么南纬40°的地区夜长为15时④注意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时和0时⑤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12时⑥某地昼长是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的比如知道某地5月22日的昼长,就可以推算出该地7月22日前后的昼长同理,某地的日出时间(地方时)也是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对称的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示意图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①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如左图②南半球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可参照左图进行推理③赤道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全年昼夜相等。
④南北极点均为半年昼、半年夜(由于公转速度的不均匀,北极点的极昼略长,极夜略短;南极点的极夜略长,极昼略短) 4. 板书: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秋分 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 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 冬至日 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四季划分的教学〗 1. 读图:《二十四节气与四季》 2. 提问: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种四季划分方法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3. 讲解: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都是属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每转过90°划分为一个季节;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都是将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将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定为冬季;冬夏的过渡季节定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具体的划分时间上有先有后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节开始早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4. 板书:四季的划分:我国 以“四立”划分 欧美 以“二分二至”划分 〖五带划分的教学〗 1. 读图:《五带的划分》 2. 提问:说出五带的划分界线和划分的依据。
3. 讲解:在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它是人们研究地球表面各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基础 4. 板书:五带的划分:名称和界限 划分的依据 【教学后记】5。












